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1+X证书制度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是的内涵,直视目前的现状,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探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能为高职1+X证书制度实施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内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充分锻炼学生实践技能,教学中可以将1+X证书制度作为参照,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方向.因此,本文首先针对1+X证书制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影响展开探析,其次对1+X证书制度影响下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策略进行探析,包括要引入职...  相似文献   

7.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构建了职业教育标准,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基于1+X证书制度探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必要.本文从1+X证书制度视角看高职汽修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高职汽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举措,希望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9.
10.
孙占周 《专用汽车》2023,(5):104-106
为了研究“1+X”证书制度指导下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路径,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在查阅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概述了“1+X”证书制度,其次分析了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向,再次解析了“1+X”证书制度指导下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等级证书,最后基于“1+X”证书制度指导,探讨了高职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有效路径,旨在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11.
周蓉 《中国电动车》2021,(4):137-138
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研究视角,分析教育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予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以及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文章基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介绍该院校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状况。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的内涵以及书证融通意义,提出关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三教”改革、实训建设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实现1+X证书制度下的书证融通实施建设工作,旨在培养满足企业与用人单位所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1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推进之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广受关注,高职院校处在这种环境下自然需要及时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在教育期间将学历证书与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程度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其需求的人才。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则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展开了探索,希望借此来有效优化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复合型高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文章通过1+X证书制度内涵解析和职业标准分析,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从而实现横向技能贯通、纵向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1+X证书制度的确立,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推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要求,想要在1+X证书考核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需要做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创新传统教学课堂,1+X证书考核需要制定试点目标、选择考核区域,研究1+X证书开发技术方案,通过专业化组织机构进行专业证书的发放,构建信息化考核...  相似文献   

18.
马玉蕾  刘颖 《专用汽车》2022,(7):104-106
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应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过融入1+X证书制度与课证融合课程改革理念,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下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课程改革方向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课程改革力度的逐渐加大,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下,《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应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推进该课程的良好实施.本文重点对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进行探讨,从1+X证书制度的意义入手,分析《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提出1+X证书制度试点下的《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