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姚瑶 《客车技术》2012,(5):16-18
在串杆的结构设计中引入灵敏度分析理论,通过对串杆相关结构参数相对于串杆重量以及串杆危险截面应力的灵敏度分析,确定各设计参数对重量变化和对应力变化影响程度。并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确定最适合的优化方案,从而得到串杆的最优结构尺寸。该设计思路更加适合参数较多的复杂结构件的优化设计,可以为优化参数的设置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详细阐述了汽车及拖拉机用传统型串励起动机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起动机电磁功率和电磁转矩的因素,指出只有正确地选择起动机参数,才能使之达到体积小、质量轻、电磁功率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网络拓扑法,求解单相串励电动机电枢三维稳态温度场分布,对电枢绕组的等效导热系数作了具体的分析计算;对电动机电枢散热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妥善的处理,最后得到一个适合于计算单相串励电动机电枢温度场的计算程序,并对1050W单相串励电动机(平均)温升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的形成、特性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数字信号传输的主要质量指标是传输速率和误码率,当信道一定时,传输速率和误码率成正比,误码是由接收端抽样判决器错误判决所致,而造成判决失误的主要原因时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因此码间串扰的消除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字基带信号的实际传输模型入手,提出误码产生的原因及种类,考虑到码间串扰的形成原因,在实际系统中,码间串扰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消减,并且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  相似文献   

8.
基于DMC-PID串级控制算法的AMT离合器接合位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MT离合器接合位置控制系统具有的时滞弱非线性特性,采用DMC-PID串级预测控制算法应用于该系统.利用TCU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时离合器接合位置跟踪过程中的波动、超调、上升时间和过渡时间等动态指标,均优于常规PID控制算法和单一DMC控制算法,大大提高了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汽车雨刮电机形成的瞬态脉冲干扰原理的分析,把实际问题简化为电机线束串扰的研究。对汽车雨刮电机线束形成的串扰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可以有效地对车载电器子系统进行电磁兼容验证,双绞线能够有效降低线束接收干扰源的串扰耦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给出在FoxPro2.5ForDos下如何在字符的录入中实现 “整字识别”和在程序的交互执行状态实现“屏幕保护”的方法和算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纯电动客车产生的线束耦合串扰问题,搭建低压对低压和高压对低压的耦合测试台架,结合理论推算以达到量化耦合电压值的目的,对纯电动客车高低压线束的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①直流电动机。其作用是产生转矩,构造与发电机相似(桑塔纳轿车用发动机的启动电机如图1所示)。也是由电枢、磁极、整流子三部分组成,由于串励式电动机的启动转矩大,故采用串励式。  相似文献   

13.
14.
以某电动汽车开发中出现的BCM内雨刮控制电路串电导致按遥控中控门锁不工作、电源总开关断开后收音机仍可正常工作这2种故障现象为例,进行串电详细分析和改进说明,提出这类串电现象分析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需求不断增长,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不断发展。文章针对此需求,提出基于域控制器的硬件架构方案,阐述硬件各部分功能作用,有效解决了新电子电气架构下的控制器方案。针对视频输出部分的FPD-LinkⅢ传输技术进行深入介绍,该设计采用型号为DS90UB953的串化芯片,在实现视频信号有效快速传输的同时,还能对视频信号传输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并可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设计的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在高速数字电路中,电信号串扰是影响信号完整性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近端电信号串扰噪声和远端电信号串扰噪声进行理论建模,借助信号完整性仿真工具HyperLynx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攻击线与受害线的间距、耦合长度、信号线到参考平面的介质层厚度、信号上升沿及下降沿速率对于电信号串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抑制电信号串扰,进而提高电路信号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简述目前纯电动客车运行的问题,通过电池PACK的串并分析,提出先串后并的PACK方式,并对电池PACK管理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MZQ-05型封闭式串激流启动机与MZQ-07型同属一种直流电动机(串激流式),前者装在长江CJ750-F型发动机上,后者装在长江CJ750-D型发动机上,二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在启动电机轴上套装有一个小链轮,用链条将主动齿轮上的超越离合器上的大齿轮相连接,从而带动主动齿轮工作。后者则在启动电机轴上装有螺旋齿轮,它直接与超越离合器齿轮啮合,以带动和超越离合器装配在一起的分气正时齿轮转动,再将力矩传给分气主动齿轮带动曲轴旋转。  相似文献   

19.
车道保持控制系统是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避免车辆无意识地偏离本车道。目前,大部分车道保持控制系统在工作时将驾驶人的操作视为外界干扰,没有考虑人机共驾阶段下驾驶人与控制系统的控制权分配问题,易造成人机冲突、影响驾驶人的驾驶感受。论文兼顾驾驶人与辅助控制系统各自优势,基于人机共驾技术对车道保持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构建基于安全行驶区域与最晚预警边界相结合的车道偏离决策模型,在保证其预警精度的同时降低计算复杂性,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附着系数动态调整预警阈值;研究串级MPC-PID控制策略实现对车辆横向位置的控制,将最优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求得目标前轮转角,利用PID算法完成对目标前轮转角的跟踪;引入共驾系数对车辆的控制权进行分配,研究共驾系数分配模型,以车辆状态误差和驾驶人转向力矩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变量、共驾系数作为输出变量,降低辅助控制系统与驾驶人之间的冲突;最后,利用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对所研究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共驾系数能够根据驾驶人的操作和车辆运行状态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辅助控制力矩与驾驶人输入力矩变化趋势相同,在保留驾驶人一定操作的基础下可避免车辆偏离车道、降低人机冲突。  相似文献   

20.
桩基施工中塌孔与串孔漏浆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修权  罗超云 《公路》2006,(6):216-218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主墩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钢护筒底口软弱土体的扰动、微承压水以及潮涨潮落的反复作用,引起桩基塌孔和串孔漏浆,在事故处理中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施工对周围软弱土体进行加固,主要介绍加固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