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进行软弱围岩小净距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时,为了确保在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处于稳定的状态下,避免出现流沙和塌方的情况,在进行隧道土体开挖前需要采用超前小导管进行支护和加固。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的固结原理进行了介绍,阐述了设计参数,对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在超前小导管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围岩地层,为了避免出现开挖失稳的情况,一般会使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技术进行注浆加固。以三阳隧道为例,从施工准备、小导管设计、注浆施工、注浆异常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卵石地层结构松散,无自稳性,形不成自然拱,隧道开挖时卵石层极易坍塌.以老鸦峡2#隧道工程为例,系统地阐述了隧道工程中卵石且存在采空区地层隧道进洞采取的开控边仰坡、采空区小导管注浆等5种施工方法及4项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卵石采空区地层隧道进洞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卵石地层结构松散,无自稳性,形不成自然拱,隧道开挖时卵石层极易坍塌。以老鸦峡2#隧道工程为例,系统地阐述了隧道工程中卵石且存在采空区地层隧道进洞采取的开控边仰坡、采空区小导管注浆等5种施工方法及4项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王东剑 《公路》2022,(6):395-400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中最易发生灾害的区域。针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失稳、掉块、塌方等灾害频发的现状,结合山西晋中左权县桥上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工程背景,应用FLAC3D软件模拟了不同参数下超前小导管预加固措施对隧道围岩变形、小导管受力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基于原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外插角度对预加固效果的敏感性更为显著,小导管长度参数排在其次。小导管最佳外插角度为15°,外插角过小会显著降低对破碎围岩的加固效果,外插角度过大不利于小导管自身结构受力。小导管长度取4 m最佳,此后小导管长度的增加对围岩加固效果的提高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洞口大部分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理位置险峻地带,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设计安全风险系数较高,设计一般为双向掘进,洞内出洞,施工过程一般比较谨慎保守。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靠超前小导管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将施工方案由双向掘进洞内出洞优化为单向出洞。该文以文马高速公路土司城隧道出洞施工为依托,采用超前小导管代替大管棚超前支护,对独头掘进隧道"晚出洞"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超前小导管注浆布置范围对地铁隧道开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男  郝哲  杨青潮 《公路》2011,(5):222-227
针对施工中的沈阳地铁工程,开展了超前小导管预注浆环向布置范围对地铁隧道开挖的影响分析.模拟不同的小导管环向布置,对围岩应力、隧道各监测点位移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出超前小导管合理布置范围,对类似隧道工程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下穿既有铁路线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路基梁加固既有线段,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对下穿既有线松散、软弱围岩段隧道采用超前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管棚起棚架作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施工监测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下穿既有线段隧道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合肥地铁1号线试验段终点—云谷路站浅埋暗挖区间穿越膨胀土地层,因膨胀土的胀缩性、裂隙性等不良工程特性会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选取合适的预加固措施能有效降低其影响。小跨度膨胀土隧道常采用的预加固措施有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管棚等,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超前小导管注浆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建议合肥地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不进行小导管注浆。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外环改建扩容工程新建蜘蛛山隧道与既有蜘蛛山隧道为平行小净距隧道,新建隧道施工不仅应考虑自身隧道安全,而且须考虑施工对既有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基于隧道施工揭示的围岩情况,依据试验段施工情况和相关监测数据,将原隧道设计施工工法CD法优化调整为台阶法;场地内隧道出洞口地势较陡,原隧道设计的出洞洞口段超前大管棚施工难度大,将超前支护优化调整为洞内超前注浆小导管。蜘蛛山隧道施工工法和超前支护的优化调整安全合理可行,同时提高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宅岭隧道进洞浅埋段出现的高压风泄漏、卡钻现象,提出了地表小导管预注浆和循环钻孔注浆两种施工方案,经过对比分析,决定采用地表小导管预注浆施工处理方案。详细介绍了小导管预注浆施工方法。工程实际表明地表小导管预注浆施工技术节省了资金,缩短了工期,增加了安全性,取得了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訸 《公路交通科技》2015,(2):19-20,66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地质围岩,若不采用有效的施工方法,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很难保证,也必将使施工单位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宕迭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采古隧道软岩大变形段小导管注浆加固施工技术成功应用,确保大变形段施工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方法的核心技术内容主要为通过分阶段隔跳法进行注浆,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性及稳定性,降低了变形速率、减小了变形量;采用软岩大变形小导管注浆加固施工技术,实现了注浆加固与掌子面及上台阶开挖施工与注浆加固平行作业,减少了施工干扰,施工进度稳步提高;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小导管注浆加固,解决了岩体坍塌、掉块伤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王阅章 《公路》2022,67(1):363-369
为研究超前小导管不同参数对其支护效果的影响,提高软岩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以城开高速鸡鸣隧道K61+168~K61+209段为依托工程,重点研究了不同超前小导管管径、外插角、环向间距对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管身最大弯矩以及拱顶拱腰沉降影响的变化规律,并基于RODBC包和Pearson检验,利用R软件对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管径增大时,地表沉降最大减幅4.4%,拱顶、拱腰沉降变化幅度分别为-4.09%、-2.5%,管身最大弯矩增幅133.3%;当外插角增大时,地表沉降最大减幅7.8%,拱顶、拱腰沉降变化幅度分别为-25.89%、-22.98%,管身最大弯矩增幅121.1%;当环向间距增大时,地表沉降最大增幅11.14%。通过相关性研究可知外插角对地表沉降影响最密切,环向间距的影响次之,管径的影响最小。因此,利用超前小导管对软岩隧道支护时,应综合考虑各个参数,找到最安全经济的支护参数,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互通A匝道隧道的工程概况,给出了隧道施工机械化施工方法及工艺,同时对长管棚和超前小导管的施工工艺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福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泉州段前鸥隧道单洞4车道超大断面公路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进行总结,主要介绍该隧道的开挖、管棚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防排水施工、二次衬砌等施工工艺,对从事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木槽岩隧道穿越区地质条件和实际施工情况,施工中采取了超前支护、分步开挖、稳步推进的方法,并增加了超前小导管及锁脚小导管、锁脚锚杆等支护方式,加强测量观测工作,避免不良地质给施工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马宏伟 《隧道建设》2011,(Z2):126-131
某地铁区间为小间距隧道,下穿悦来立交,立交的桩基位于区间隧道的中间。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采用减震爆破技术、隧道周边增设减震孔、两隧道中间岩柱打设对拉预应力锚杆、拱部施作超前小导管支护以及钢架、中空注浆锚杆、砂浆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常规支护措施,辅以地质素描、超前探孔、施工监测等手段动态指导施工。通过以上措施,该区间隧道安全顺利通过下穿立交施工,对周围环境、道路行车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是类似工程可行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广乐高速公路的龙归隧道左线位于凹形沟谷地段及断层破碎带上,开挖支护风险大。为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增设双排超前小导管、掌子面超前注浆、增加临时横撑等关键施工技术,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  相似文献   

19.
汕梅高速公路拾荷隧道施工中 ,进口洞口处于松散滑坡体 ,经采用小导管注浆等多项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后 ,使隧道得以安全顺利地进洞施工。主要介绍加固施工的方案和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20.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潼洛川隧道出口工程实例,介绍了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关键施工技术:长管棚加导向墙与超前小导管预支护,CRD施工方法,及利用监控量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措施对控制施工变形量、防止隧道塌方是有效的,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