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郝晓成  米洋 《铁道建筑》2022,(12):57-61
为提高桥上无缝线路的稳定性,考虑多联大跨度钢桁桥梁轨相互作用复杂等特点,建立线-桥-墩耦合模型,提出了五种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方案,并分别对五种方案进行钢轨强度和稳定性检算,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全桥铺设常阻力扣件方案、连续梁边跨与相邻简支梁铺设小阻力扣件方案、连续梁跨中设置伸缩调节器方案,钢轨强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对于连续梁边跨铺设零阻力扣件方案,断缝值为102.27 mm,不满足要求;对于连续梁边跨设置单向伸缩调节器方案,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因此,为减小梁轨间相互作用,建议多联大跨度钢桁桥铺设无缝线路时采用连续梁边跨设置单向伸缩调节器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跨化工厂专用线特大桥连续梁(60+100+60)m工程为实例,从单位工程施工进度、方案可行性、施工成本控制等方面对连续梁挂篮悬灌和支架现浇施工方案进行对比,探讨铁路客运专线大跨度连续梁悬灌改现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浅述支架现浇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官洋溪特大桥边跨合拢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官洋溪特大桥边跨合拢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探讨在地形陡峻、山高谷深条什下,连续刚构、连续梁边跨合拢设计、施工取消现浇支架的可行性,供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依托新建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延庆下行联络线跨大浮坨村烽火台特大桥主跨连续梁0^#段工程施工,详细地介绍了连续梁0^#段预制完成后吊装就位的施工技术,并制定了安装过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采用该技术,连续梁0^#段和桥梁主墩可同时施工,不仅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工期,而且在北方寒冷地区高空中无法实现冬施措施的项目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通过新建京张高速铁路桥梁工程的连续梁工程的快速施工,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对同一座桥梁建立了2个不同合龙顺序的模型,从施工方案、累计位移和成桥应力3个方面,对合龙顺序对连续梁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合龙顺序连续梁桥温度内力的计算方法和有限元建模方法,分析了不同合龙顺序下刚性支撑的受力差别;并研究了合龙顺序对线形控制难度和成桥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合龙边跨后合龙中跨方案对刚性支撑的要求较低,可以降低线形控制的难度,且2种合龙方案均能满足运营阶段的要求。建议对于3跨连续梁,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合龙边跨后合龙中跨。  相似文献   

6.
根据京津城际铁路跨四环路(60+128+60)m系杆拱连续梁的施工,在原有对称悬浇连续梁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对中跨较边跨长、中跨节段较边跨节段重、边支座后安装等特殊结构的连续梁施工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临时墩设计及拆除措施,中间节带横隔板及吊杆下锚箱时内模支立及外侧模设计,边跨无合龙段时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法,边支座后安装时边支座应力应变监测等.  相似文献   

7.
结合某铁路客运专线悬灌法连续梁边跨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Midas civil软件对边跨挂篮和托架组合体系进行验算,并对梁体稳定性分析,确保了连续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以某铁路专用线上一座(48+80+48) m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研究关于悬臂浇筑施工合龙方案对主桥施工过程中应力与挠度以及成桥线形的影响。根据该桥设计特点以及施工可行性,拟定4种不同的合龙方案,并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合龙方案对桥梁施工过程以及成桥后的应力、挠度有较大的影响;选择在拆除挂篮后,先边跨后中跨浇筑的合龙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小桥梁施工过程中主桥应力以及挠度,对成桥线形能更好地控制。在该合龙方案下,考虑温度的影响对其中跨合龙段劲性骨架进行合理设计。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型连续梁合龙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悬臂施工连续梁桥合龙设计优化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龙阶段的施工工序对多跨连续梁桥的内力和累计位移均有一定的影响,以一座4跨连续梁桥为例,根据合龙阶段预应力钢束张拉阶段的不同,建立该桥的两种有限元模型,根据各个施工阶段的分析结果,对比分析预应力张拉阶段对梁体内力、累计位移的影响。结果发现,预应力张拉阶段对多跨连续梁桥结构的内力影响较小,对梁体结构的累计位移影响较大,根据分析结果,对该桥的合龙工序进行了优化。建议多跨连续梁桥在进行安全设计的同时应考虑结构线形控制的难度,对合龙工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以杭州—黄山高速铁路(40+2×72+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分析了不同合龙顺序对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桥内力和累计施工位移的影响,探讨了平衡配重、合龙口锁定、解除临时约束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合龙施工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合龙顺序对连续梁桥成桥内力和累计施工位移影响较大,4跨连续梁宜采用先对称合龙中跨、再对称合龙边跨的顺序。  相似文献   

11.
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工程的引入通道和施工场地空间狭小,需跨越秦沈客运专线和多条普速铁路、河流、市政道路与管线等。通过科学、合理、严密地编制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桥梁工程过渡与防护设计解决了桥梁特殊工点多、过渡方案复杂施工难度大;临近既有设备安全防护压力大、公铁立交桥改建交通疏解难;敏感点多、高程要求苛刻、相互干扰大;自动化沉降和变形监测秦沈客运专线标准高等诸多困难。保证了既有设备正常运营和安全,确定了经济合理的桥梁过渡与防护设计方案,使京沈客运专线在狭小空间成功引入沈阳铁路枢纽。  相似文献   

12.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和变形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和摸索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观测方法及其可行性。研究结果:采用本观测方法,进行高速铁路的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工后沉降进行预测,其准确度较高、可行。  相似文献   

13.
高铁建设投资大、技术复杂、标准高,其站场设计过程一旦存在风险隐患将极大地影响整个高铁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但目前高铁站场设计过程的风险管理方法极其缺乏。对此,依托风险管理门理论,高铁站场设计过程被划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优化研究、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6道"风险管理门",再采用阈值检查判断每道风险管理门是否达到了控制标准,从而构建了高铁站场设计过程风险管理体系,并在安九高铁建设项目中安庆西站施工图设计阶段实践应用,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弥补了当前高铁站场设计过程风险管理研究十分缺乏的不足,为高铁站场设计过程风险管理提供新方法,有利于提高高铁站场设计质量,控制设计过程风险,并对推动高铁设计阶段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既有线改建工程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新旧设计标准对接、对既有线运输影响、工程造价及建设难度,并需关注方案的可实施性,努力实现新旧工程整体最优。结合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的总体设计,分析了该桥址的建设条件;通过对桥位、通航孔跨度、桥型结构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决定采用下游50 m桥位,主桥主通航孔为四跨(96+2×144+96)m连续钢桁梁桥,其余为6-96 m简支钢桁桥,引桥采用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建设方案;并对主桥结构设计及指导性施工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铁路通信、信号、电力和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估算定额依托当前铁路工程建设中成熟的技术方案,以2018版概算定额为基础构建了合理的工程量组成。针对铁路基本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编制的需要,突出了实用性和计价的合理性,明确了专业间相互交叉的工程内容的界面和综合原则,实现了造价标准与技术标准的有机结合,为铁路基本建设工程估算编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着重介绍"四电"工程估算定额在使用上应注意的要点,以期对使用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铁路枢纽衔接京包客专、京包线、唐呼线、呼准鄂铁路、呼准线5条铁路干线,规划年度呼鄂城际、呼包高铁及呼太高铁将引入枢纽。目前,枢纽内既有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东站为主要客运站,均位于城市北部。考虑呼和浩特城市向南发展的规划方向以及和林格尔新区、新机场的建设,结合呼鄂城际、呼包高铁、呼太高铁的引入,对呼和浩特枢纽客运格局进行规划研究。首先分析研究枢纽客运系统和客站格局,然后研究相关线路引入方案及技术作业站外迁问题,最后对联络线、疏解线进行规划。研究表明,该枢纽客运系统宜按照“两主”格局进行总体布局,呼和浩特东站承担以“高速为主、普速为辅”的客运任务,呼和浩特站承担以“普速为主、高速为辅”的客运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京沪高速客运专线的修建工作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各项科研工作正在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为了进一步研究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工作,开发了京沪高速铁路分段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介绍,并研究了该系统中的各种处理模型,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8.
武九客运专线西南下行联络线特大桥主桥桥式方案比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武九客运专线西南下行联络线特大桥主桥跨越3条既有铁路线路,桥梁与既有铁路线路夹角仅16°。为了选出主桥最合理的桥式方案,从安全、适用、经济、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影响等各方面进行计算及分析对比,比选结果表明,主跨148 m矮塔斜拉桥为本桥的最优桥式方案。  相似文献   

19.
西成客运专线跨越郑西客运专线同时跨越福银高速公路,公路与郑西客运专线斜交角度仅为14°。主桥位于第四层立交处,施工场地条件极为苛刻,既有客运专线运营对施工要求高,因此设计施工难度大。为取得合理的桥式方案以确保既有客运专线安全运营,解决本桥设计施工中技术难题,采用拟定各桥式结构尺寸、有限元分析、动力仿真分析等方法,对4种桥式方案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适用、经济、施工、安全等方面的比选,确定采用132 m简支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案,本桥式施工方案缩短了施工周期,对既有高铁运营影响较小,顶推施工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