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叙述了数字海洋的基本概念,讨论了构建数字海洋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海洋科学领域以及数字海洋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大约有1000公里的高度.通常将高度在80公里以内的空间称为大气层内层空间,80~1 000公里的空间叫做大气层外层空间.在内层空间,只有距地面18公里内的空间空气较稠密,气球、气艇比空气轻能浮升起来,飞机也因空气流动产生浮力而能托起来飞行;在18~80公里的高度,空气较稀薄,气流较平稳,空气阻力小,只有高性能的战斗机、无人侦察机才能在这一高度飞行,但操纵很困难;80公里以上的外层空间,不仅空气稀少,而且还受宇宙射线的影响,空气成电离状态,飞机无法飞达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陆地资源不断枯竭,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特别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土地资源匮乏的中国,由大陆而海洋的资源开发大转移已势在必行,必须要大力重视和开发海洋资源.通过可持续发展理论分别论述了制海权、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老海 《交通与运输》2009,25(1):62-63
在美国弗吉尼亚洲的里奇蒙得市,有一尊高大精致的莫利雕塑像。他坐在扶椅中,低头沉思。莫利雕塑像上面是一个巨大的石雕地球,地球的海洋部分,密密麻麻地刻着海图上的符号,石上刻着几个大字:开拓海路的人——莫利。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深圳地铁10号线双拥街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从深圳地铁获悉,这座从龙岗平湖通往深圳主城区方向去的新线首发站,也是亚洲在建最长单体地铁车站。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最深处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际,主要对一座三跨连续曲线箱梁桥在两种支座布置形式下的结构力学行为随支座偏心距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曲率半径的曲线梁桥,当中支墩为独柱支墩时,可对中支墩单支座设置合理偏心距来调整曲线桥的扭矩分布及边支墩支座反力分布;而当全部支墩都设置抗扭支座时,边支墩内外侧支座不平衡反力只能通过对相应边支墩支座设置偏心距来调节,但改变边支墩支座偏心距却无法调整曲线梁桥的扭矩分布。  相似文献   

7.
多伦多市位于加拿大的东南部,约300万人口,是和蒙特利尔齐名的加拿大的大都市和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该市地理位置优越,东侧的安大略湖,毗连美国国境;距首都渥太华仅约450公里,乘火车约4小时可达;距著名的观光胜地尼亚加拉大瀑布约130公里,驱车1个多小时即可抵达;距美国纽约也只870公里,乘火车也只有12个小时.  相似文献   

8.
高远 《交通与运输》2012,28(6):45-45
如果把宇宙的资源比作是一个大型超市的话,地球所占的分量只能算是面包屑的大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估计,如果将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所蕴藏的矿产财富,平均分给地球上的60亿人口,每人可分得1000亿美元以上。最近,美国一群富有冒险精神的技术型富翁成立了一家名为"行星资源"的公司,准备派机器人勘探小行星,一方面进行太空探索,另一方面开采行星的矿物资源。"行星资源"公司在太空主要是寻找两类宝藏:一类是非常贵重的铂族  相似文献   

9.
"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共分为4次深潜试验.继北京时间2011年7月26日"蛟龙"号第二次深潜试验突破5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后,在7月28日的第三次海试中,"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为5188米,再次创造了新的下潜深度,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一、"蛟龙"号下潜为何要多次突破5000米一方面是完成本次海试科考任务的需要.根据中国大洋协会和国际海洋管理局2001年签署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中国在7.5万平方公里合同区域内,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同时,也负有对该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和环境评价的义务,而该区域洋底深度超过5000米.另一方面,通过再次深潜5000米以下,并对洋底进行科考,继续对"蛟龙"号各项性能进行进一步测试与验证.无论深潜突破4000米还是5000米,"蛟龙"号并没有长时间接近海底,只是对其巡航速度、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测试,还需要在科考中进一步考验其深海成像能力、海底灯光探测能力等.实际上,"蛟龙"号在第三次海试中,完成了海底照相、摄像、地形地貌测量及海底取样等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夏天一年比一年热。如果对比三十年前的海洋冰川卫星遥感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冰川越来越少,海平面正在上升。蓬勃发展的世界工业经济.再加上人类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各种频发的灾害性天气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1.
韩国的海,特别是以西海岸为中心的沿海地区是连接中国、日本等东南亚地域的海洋文化的受容地,韩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地。韩国的西海岸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可以接触到多样的文化,而且鱼类也多种多样,是渔捞活动的中心。长久以来顺应海洋这一大自然进行渔捞活动的同时,产生了很多世代相传的风俗,丰渔祭可以说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本文将通过观察韩国海洋文化中心——西海岸的海洋信仰丰渔祭的仪式,来探讨一下它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远 《交通与运输》2013,29(3):47-47
海水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1956年,美国地球化学家洛根·罗维尔开始着手研究大卫业时期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未来50年中将产生怎样的气候效应。洛根通过监测发现: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全部被植物吸收,有相当一部分会残留在大气中,且有大量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夏天一年比一年热。如果对比三十年前的海洋冰川卫星遥感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冰川越来越少,海平面正在上升。蓬勃发展的世界工业经济,再加上人类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各种频发的灾害性天气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交通》2014,(10):76-76
8月27~28日,APEC第四届海洋部长会议在厦门召开,这是APEC海洋部长会议首次在我国举办,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海洋领域举办的政府间规格最高、参加成员最多的国际会议,作为植根于厦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客年品牌,大金龙提供10辆客车,为与会的各国政要、团长以及海洋领域专家提供通勤服务,确保会议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世界史的认知是过于简单化,分段化,以及欧洲中心化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整个世界的相关性中把握并认知世界史,只有这样,"世界体系论"才有可能成立。然而,"世界体系论"仅仅提出了中心变迁的现象,却没能进一步推敲其变化的动因。基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关注与之密切相关的另外一种世界史——海洋史。世界上的海洋是连为一体的,但是将世界上的海洋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认知却没有确立多久。因此,我们对海域的认知不断地扩大,而世界史认知体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将世界史的建立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时代:①"地中海"时代;②印度洋时代;③大西洋时代;④太平洋时代。此处的"地中海"不仅仅是指固有名词"地中海(欧洲南部的地中海)",还泛指普通名词的大多数地中海(被陆地包围并分隔的海域)。如此看来,我们对海域的认知,是从以各个被分割的海域("地中海")为单位的认知阶段,扩大到将全世界的海洋视为一个整体的阶段的。而世界史的认知体系正是由于这种认知变化建立而成的。多样的世界史认知体系从某方面来看,是"通过海洋史来提出的体系",期待今后能出现更加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396页)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华文明不仅包含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亦包含海洋文明,是三者的"多元一体"。理解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忽略隐含其中的海洋文化动力。循此思路,王日根教授的新著《海润华夏:中国经济发展的海洋文化动力》(以下简称《海润华夏》)提供了这方面翔实且颇具解释力的论说。《海润华夏》分"海洋政策""海防与海洋经略""海洋经济文化开发"三部分,汇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广东是我国第一海洋大省,建设海洋强省和文化强省是广东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十二五规划实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广东高校党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党建内容与形式,普及海洋文化,强化海洋意识,构建科学海洋观,输送爱党爱国爱海洋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推进广东海洋强省和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依托南通具有独特优势的滩涂与辐射沙洲、港航这两大特色海洋资源,大力发展具有经济竞争优势的特色海洋产业,是南通以至于江苏海洋经济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南通特色海洋经济的发展,应重点培育滩涂与辐射沙洲养殖产业群、港口物流产业群、临港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群、滨海旅游产业群。南通特色海洋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打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高校应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意识.阐释了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定义,分析了加强高校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必要性,提出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海洋民族精神是承载海洋强国别无选择的坚实基石,是中华民族面对历史抉择时意志、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海洋民族精神形成的现实基础,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具有海洋战略高度的海洋民族精神,海洋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等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走向海洋、维护海洋,需要培育与海洋强国建设相适应的、能振兴民族复兴的海洋精神和海洋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