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港口物流量估计方法中存在的估计误差问题,利用改进神经网络建立物流量模型,并实现对物流量估计方法的优化设计。依照港口物流系统的运行原则和改进神经网络的训练原理,搭建相应的物流量估计模型。在该模型下,以采集的历史港口物流数据为基础,分析该港口物流量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最终的物流量估计结果。通过与传统估计方法的对比发现,设计港口物流量估计方法的估计误差降低了约0.56%。  相似文献   

2.
安东  程祖德 《中国水运》2006,6(9):206-207
以上海港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了上海港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港目前在港口物流量的规模和腹地经济实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港口物流发展速度和高附加值的国际物流的发展方面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港口物流量建模与预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神经网络无法有效反映港口物流量的变化特点,使得港口物流量预测结果不可信,为了提高港口物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参数的港口物流量预测模型。首先对港口物流量建模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分析当前港口物流量预测模型的局限性,然后针对神经网络参数优化问题,引入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搜索,得到最优的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将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引入到港口物流量建模与预测,并进行港口物流量预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港口物流量预测准确性高,可以对港口物流量变化特点进行长时间分析,获得了比传统神经网络更优的港口物流量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南沙和新沙汽车滚装码头都处于珠江口,运量明显满足不了能力需求.目前又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物流量明显不足,规模效益难以显现.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港口汽车物流有益经验分析和借鉴,探讨一些港口发展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韩国港口的概况与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港口概况 东北亚的集装箱物流量占了世界总集装箱物流量的30%,并在急速增长。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为了顺利处理急剧上升的海上货运量,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包括韩国在内的东北亚各国都在大幅度扩充海上物流基础设施。 韩国根据各港水深和潮水差等不同的地理特征,以及多种多样的货物和船舶的种类,有针对性地开发港湾,用途也不尽相同。韩国的贸易港口共有 28个。其中重要港口 11个:釜山、光阳、仁川、平泽、蔚山、浦项、群山、木浦、马山、济州和束草港。 二、主要港口的规划 韩国港口的规划可从韩国各代表性主要…  相似文献   

6.
《水运文献信息》2004,(1):20-20
目前,全球物流费用年支出近4万亿美元,世界物流业方兴未艾。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对物流市场的需求正逐年上升,预计今年生产企业原料和产品物流量的增幅将达10%-20%,商业企业物流的增长也将超过10%。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的物流市场容量将达1.2万亿元。中国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增长,海洋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港口作为海洋运输网络的重要环节,港口物流运输系统的性能决定整个港口运营的效率。本文针对遗传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协同进化的遗传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港口物流运输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肇庆:打造西江流域物流枢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肇庆经济的迅速壮大和物流量的不断增加,一批港口物流企业纷纷抢滩肇庆,并积极参与港口经营。地处西江、广茂铁路、广梧高速、321国道和324国道交汇点的肇庆市,是大西南乃至“泛珠三角”与港澳、广东沿海发达地区连接往来的重要通道。2006年召开的肇庆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大力发展港口物流经济的战略部署。目前,该市正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作用,努力将港口物流经济打造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该市打造成为西江流域物流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9.
我国沿海商品车滚装物流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沿海商品车滚装物流发展的外部条件,对我国沿海港口商品车滚装物流量进行预测,阐述我国沿海滚装港口、航线、运力的资源条件,针对我国沿海发展商品车滚装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国际物流链上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和内在潜质,也是港口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途径和战略目标。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不断拓宽,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港口以复合优势实现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港口的多重身份在国际物流中具有战略地位、港口通过物流系统提供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