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家用汽车》2014,(9):98-105
如果说在过去的三年里《家用汽车》全面地向大家介绍了教师这个群体的汽车消费观,以及汽车消费倾向,那么,这一次,我们为您展现的是教师群体汽车消费的真实现状,因此这次调查我们更具针对性地调查了1000位已经购车的教师,全面呈现2014年教师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与走向。  相似文献   

2.
目标锁定 还记得我们连续三年的选题.对于教师群体的用车调查吗?我们将一个个教师精英。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一条条温馨的期望,汇聚成一个生动的教师汽车消费者群体,展现他们的汽车生活。2014年,《家用汽车》又将焦点投向了另一类群体.对他们的用车生活展开了调查,这类人群就是我们的自衣天使,医护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包罗万象。就是因为很难给出答案,《家用汽车》才会用三年的时间,调查千余所学校,万余名老师,真正地做到了解、懂得、透析老师们的汽车幸福感,才有勇气在《家用汽车》对教师群体研究的第四个年头重磅推出“教师汽车生活幸福感调查”。  相似文献   

4.
《家用汽车》2012,(9):74-83
《家用汽车》历时两年,覆盖全国50个城市,100所院校的300多位老师,近千张调查问卷。连续不断的统计,专业的计算与总结,2012年《家用汽车》教师汽车消费特征调查,再次发布。  相似文献   

5.
具有很高的判别能力,不被汽车企业的营销宣传左右,购车具有相对独到的见解;具有高效的口碑传播能力,对周围人群的汽车消费有很强的影响力。这是我们曾经从"中国教师汽车消费特征"中得出的结论。时间如电,九月又至。这一次,我们有更多的收获。覆盖全国50个城市,遍及100多所大中小学,300余位老师接受采访,近千份调查问卷,更勤勉有效的团队,更科学细致的统计方法,更深入和有针对性的采访,还有更贴近汽车的数据,图片和文字。这是《家用汽车》给广大读者的礼物,给所有教师的礼物。我们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在这些现象背后,其实是以家庭、职业、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为基础的特征本质。以汽车安全为例,教师  相似文献   

6.
《家用汽车》2012,(7):64-65
未来之解90后的汽车消费理念着实的与众不同,汽车只是他们的一个"大玩具",今天的90后消费群体有些趋近于欧美消费者。不管怎样,"买一辆小车"已成为今天90后的消费理念。在这个流行元素下,让这一群体甘心情愿地掏钱可以说既容易,也困难。容易在只要喜欢,可以一掷千金;难处在于,如何个性到吸引他的视线,让他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这个群体是《家用汽车》专门针对职业群体调查分析之初就选定的群体,因为这类群体的消费特征很突出,有别于其他消费群体,尤其在购车这种大宗消费中,他们表现出来的特征值得我们去调查、分析。如今,中国教师汽车消费调查已经走过了五年的时间,教师群体也呈现了全新的趋势,教师群体趋于年轻化、多元化,他们的汽车消费也拥有了全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十年可以让一个消费群体从稚嫩走向成熟,十年可以让一种文化从涓涓细流汇成汪洋。  相似文献   

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社会主流,教师是精英人群,教师是文化传递与文化传播的践行者。对于汽车消费,他们时尚,他们睿智,他们不盲从,他们拥有理性判断,他们渴求汽车生活的恬静与舒适,他们渴求汽车文化与心灵的深度融合与激荡。"汽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观念在教师职业人群中,体现得是如此淋漓尽致。文化营销,喜悦体验,服务质量,汽车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去说服和打动教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需要高明和多金的营销手段,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足够的功力,运用文化的积淀去实现产品文化、品牌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四重营销的效果,去让尊敬的老师们对自己的汽车产品建立价值感知和情感依赖,从而保持品牌的忠诚。  相似文献   

10.
《家用汽车》2013,(1):76-81
此次《家用汽车》以家庭为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家庭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填写调查问卷,调查收到1000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城市家庭占84%,乡镇农村家庭占16%。中国私人汽车的大规模购买期始于2003年到2004年之间,这也是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的时间,按照汽车更换的高峰期间隔5年—8年,换车潮从2010年已经开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人们观念的与时俱进,消费理念的进步,我们迎来了家庭汽车消费换代升级的时代。此次我们从消费能力、消费观念、汽车市场,选择车型、品牌忠诚度、售后服务,营销手段等多个方面展开调查,力求为读者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汽车消费升级换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内一直关注汽车消费、汽车产品并致力于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汽车媒体,家用汽车杂志区别于同类杂志的"品牌"活动,贴心消费者,走进汽车家庭。在杂志社所有员工历经10个多月的认真仔细调查,并联合多家汽车主流媒体对2011年汽车市场上销售的相关车型进行分类、对比,调研了各阶层家庭的用车情况、幸福指数、服务贴心度,坚持客观、公正原则,重磅推出年度中国家庭轿主评选。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专  相似文献   

12.
油画和汽车都是艺术品,油画体现的是画家调色与梅图的智慧,而汽车体现的是设计师取舍的智慧。一定的成本内,。如臬这个汽车作品天马行空,那迎接它的命运必将是惨淡退市,如果它可以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再加之一个合理的价格,那一定会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3.
《家用汽车》2014,(9):134-135
四年的坚持,我们得到了最新鲜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计算,最后得出了教师汽车消费特征调查的结论。也得到了教师们最关注的车型资料,我们来回顾一下前三年教师最关注的8款车型,与今年的调查结果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小众情趣     
时尚、动感的两厢车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对于80后的主流消费群体而言,更是他们彰显个性的利器。比较热销的两厢车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在这个价格区间内你或许能一口气说出一大串两厢车的名字,但如果换做是二十余万元呢?  相似文献   

15.
《家用汽车》2006,(8):190-190
《家用汽车》杂志以汽车为载体,以家庭为核心,以时尚生活为半径,为广大读者提供与众不同的家用汽车消费信息。《家用汽车》是你细致的买车顾问,贴近的用车指导! 《家用汽车》杂志每月一期,定价15元/期,2006年优惠价10元/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汽车消费走入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子文化"盛行的中国,人们把车与生活质量、收入水平,甚至事业发展联系起来.2002~2011年被称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十年",汽车年销售规模从300万辆起步,保持加速度前进,在2011年末冲到了1800万辆的高点."黄金十年"中,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主题,似乎就是追求高端化.当我们站在第二个十年的开端,中国的年轻一代逐步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是否应该有所回归?原有观念将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家用汽车》2012,(11):151
《家用汽车》杂志隶属于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人民日报社,由中国汽车传媒业龙头中国汽车报社主办。《家用汽车》杂志以汽车为载体,以家庭为核心,以生活为半径,用时尚的触角感受汽车,用时尚的元素解读汽车,为读者呈现与众不同的家用汽车消费信息,为私家车主的有车生活拓展出更为绚烂的空间。《家用汽车》杂志在指导汽车消费方面,杂志力求实用、时尚、专业的"三位一体",紧扣家庭用车需求透视汽车,从而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享受汽车的饕餮大餐!《家用汽车》杂志采用国际流行的大16开全彩色豪华精美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422,每本196页,定价18元,市场优惠售价15元。  相似文献   

18.
以关注汽车、家庭、消费为办刊宗旨的中国家庭汽车消费第一刊——《家用汽车》,在2014年的春天迎来了它创刊的第100期。2月28日,《家用汽车》杂志100期发布仪式暨2013年度家用汽车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副董事长副总裁、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李春雷.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副总裁.《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汽车报社副社长辛宁出席了庆典活动.并发表致辞。此外还有许多业界的专家、权威代表和汽车企业代表以及《家用汽车》杂志社的忠实读者、俱乐部成员共襄盛举,共同见证了《家用汽车》杂志100期的盛大发布以及“2013中国年度家用汽车”各项大奖的最终归属。  相似文献   

19.
《家用汽车》2008,(2):54-65
回首2007,新车款、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消费日趋多元化。《家用汽车》杂志于2007年初倡导的“2007十大汽车流行元素”准确的将诸多汽车流行趋势给出了相应的预测:MP3播放功能成为主流.运动元素变成新卖点、家族面孔逐渐走俏、购车群体趋近年轻化…… 展望2008,又将闪现哪些崭新的汽车流行元素?让我们抓住未来汽车流行趋势微露的峥嵘之角,仔细洞察2008之车坛镜像。  相似文献   

20.
<正>五年教师汽车消费特征变化总体需求回落购车预算有所提升自主品牌支持率动荡大钟情于SUV车型售后满意度略有下滑车辆保养意识逐渐增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作为一个群体来说,似乎也遵循这个道理。经过5年的深度挖掘,《家用汽车》已经掌握中国教师群体汽车消费的习惯与倾向。编辑们认真细心地做新一年调研分析时,我们惊奇地发现:5年来,教师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变化包括教师群体的年轻化、教师群体对于汽车的认知、对于汽车社会的解读、对于个性化需求的强化、甚至对于汽车文化的认同。也正是因为各种变量的不断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