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埋式抗滑桩的受力分布规律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前,国内外尚未就深埋式抗滑桩桩身受力分布规律、适用条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实测资料可以对照参考,故深埋桩的推广使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本文在介绍深埋式抗滑桩模试验和相关数据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资料分析,就深埋式抗滑桩的桩身受力分布规律、深埋桩承担的滑坡推力与桩顶埋深之间的关系及其适用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相关结认  相似文献   

2.
分析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某标段岩质高陡斜坡失稳的成因,及斜坡对路基形式和施工进度的影响。建立岩质斜坡堆积体路基的地质模型和深埋微型桩群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在路基下滑动面上布置深埋微型桩;在填方路基坡脚布置框架式微型桩组合结构,以增强路基的抗滑稳定性。最后,比较了深埋微型桩和混凝土阻滑键抗滑作用机理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深埋富水全风化花岗岩中长距离水平旋喷桩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深铁路梁山隧道因在DK96+495~DK96+535段穿越L7深埋富水全风化花岗岩软弱带,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为穿越该软弱带,经过技术与经济论证,最后决定采用全环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技术。为确保长度达40 m的水平旋喷桩在该地层中的可实施性,进行了本次现场试验。通过试验,得到试验桩平均桩径51.5 cm,平均桩长43 m,桩体平均强度3.2 MPa,并根据试验结果改进了部分施工工艺。采用该技术顺利通过了L7深埋富水全风化花岗岩软弱带,并施作了衬砌结构,实践证明,通过试验得到的长距离水平旋喷桩加固技术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隔离桩由于能够隔断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而减小隧道施工对桥梁的影响,所以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这种措施的适用性却鲜有研究。以南京地铁6号线下穿高铁桥梁为背景,研究深埋盾构隧道全断面穿越岩层时隔离桩的隔离效果和适用性。通过数值计算和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在上述条件下隔离桩的隔离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隔离桩的应用反而对桥梁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布阳 《铁道勘察》2006,32(2):59-61
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北岸引桥滠口右线桥25号墩的深基坑支护为例,介绍钢板桩支护结合高压旋喷桩进行深埋低桩承台施工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孙武鹏 《铁道建筑》2023,(3):113-117
甬金高速公路(宁波—金华)改扩建明挖工程下穿杭温高速铁路(杭州—温州)桥梁处挖深超过20 m。本文首先介绍了改扩建明挖工程施工基本原则,然后研究了明挖深埋隧道施工方案,基坑围护、铁路桥墩保护等技术问题,提出对基坑采用钻孔咬合桩+四道内支撑体系围护,对既有高速铁路桥墩基础采用钻孔桩隔离+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经数值模拟计算,基坑、高速铁路桥梁桥墩变形均小于规范限值。  相似文献   

7.
深埋式桩板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其设计方法及计算理论目前还不成熟。本文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基低矮路堤深埋式桩板结构的设计参数,建立二维和三维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桩板结构内力分布和变形特性等。对比分析二维和三维的有限元计算表明,二维与三维框架法计算结果接近,且均满足无砟轨道的控制指标要求。为了便于设计计算,建议按照二维框架法计算结构内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上海—昆明高速铁路某深埋式桩板结构桥隧过渡段动力响应现场试验,建立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振动数值模型,研究深埋式桩板结构路基动力特性,评价其用作桥隧过渡段的过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6种测试车型引起过渡区测点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为3.77 m/s2,测点最大振动加速度随车速增大而增大,最大振动位移与车速没有明显相关性;隧道...  相似文献   

9.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隧道为预防冻胀,于隧道排水口1 000 m范围内设置深埋中心水沟,深埋中心水沟施工难度大、工序复杂,耗时较长。以太焦铁路赵卜峪隧道进口为工程背景,优化隧道深埋中心水沟施工方案,提出管座预制、深孔开挖爆破、使用长大栈桥、工序平衡作业等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得到较大提升。本文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总结了深埋中心水沟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要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站多在城市闹市区跨路口设置,该区域也是各种地下管线相对最为密集的区域。当管线与明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冲突时,一般采取避让或迁改方式进行处理。本文结合地下深埋电力管线横穿地铁车站基坑的情况,在无法采取避让和迁改措施时,通过设置双排桩和增加钢支撑及换撑的方式有效减小了桩体内力及变形,满足了规范要求。同时通过对桩间土体采取平面型钢钢架、双排钢筋网和土钉等概念设计的加固措施保证其在基坑开挖和主体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保障了结构施工期间的基坑安全。本文解决了在大直径管线横贯地铁车站基坑时支护结构如何设计的工程难题,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经验借鉴。同时,针对大直径管线其自身特点探索相应的悬吊措施和悬吊设备也可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风积沙作为一种抗剪能力弱、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土体,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难以控制,研究风积沙隧道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其适用的施工工法则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穿越风积沙段,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相关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有无水平旋喷桩加固两种工况的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从而得出三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七步法、CD法以及双侧壁导坑法5种工法的变形特征和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无水平旋喷桩加固围岩的情况下,双侧壁导坑法最适用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但其控制效果仍然不能满足变形要求;(2)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最适合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3)水平旋喷桩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结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4)水平旋喷桩能够显著控制上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并减缓全环围岩变形速率,但对下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控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后安山隧道位于吉林省东北部,地处严寒地带。为预防冻胀,隧道洞口1 km范围内设置深埋水沟,水沟开挖深度至仰拱面下3.44 m,施工难度大。加快深埋水沟施工速度,减少对隧道拱墙初期支护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是该工程的难题。本文结合现场施工实践,系统总结了该隧道深埋水沟施工工序及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长大深埋隧道群工程,研究工程线铺轨施工安全预警关键技术。介绍铺轨施工安全管控总体需求、关键技术、技术创新点、试点及应用情况。融合北斗技术研发长大深埋隧道群内外通信组网、车辆及人员实时定位、终端报警装备、调度指挥中心监控系统,实现车车、车人接近预警,运用技防手段有效降低碰撞发生风险。成套技术采用先试点后推广方式应用于成昆铁路峨冕段铺轨工程,与管理手段相结合,保障工程线铺轨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深埋车站突发事件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较大,尤其火灾发生时,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开展深埋车站消防设计研究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时的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以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花果园西站消防设计为例,分析了深埋车站自动扶梯辅助疏散、垂直电梯辅助疏散,以及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和智能疏散系统等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横向循环荷载下桩土动力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桩土体系的相关参数,分析影响工程性能的敏感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横向循环动荷载下,距桩顶1/6桩长处桩身弯矩最大,距桩顶1/10桩长处桩身剪力最大.地基土按弹塑性考虑有利于安全,桩土刚度比对桩土体系影响很大,可通过工程措施缩小桩土刚度比,以获得较好的工程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深埋隧道工程,分析了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与方法;针对该隧道的不良地质情况,重点介绍了超前帷幕注浆的技术方案、注浆设计和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向莆铁路戴云山脉越岭隧道群中4座长大深埋隧道在施工期间均出现高地温灾害,本文欲寻找一种深埋隧道洞身原始地温的测试方法,通过深埋隧道洞身的实测地温与勘察期间采用综合测井预测的地温进行对比、分析,验证长大深埋隧道高地温危害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在深埋洞室内钻水平深孔、埋设测温探头和注浆封堵,并通过长期观测和数据分析,才能获得真正的原始地温数据;(2)勘察期间预测的最高地温和高地温范围与施工期间的实测值相比偏小;(3)在预可、工可阶段,福建地区深埋洞室可按地温梯度3~4℃/100 m预测,初设、施工图阶段,宜在综合测井的地温梯度基础上提高1.5~2.0℃/100 m;(4)本研究成果可供华东地区其他铁路、公路等深埋洞室工程借鉴和参考,进而提高勘察期间地温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CFG桩施工质量检测主要是采用桩身完整性与承载力的检测,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在桩身完整性与承载力检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探讨了CFG桩容易出现浅部断桩的原因,以及断桩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结合某市在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针对工程所处的城市垃圾填埋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和工程自身的特点,对如何运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在这一典型工程中进行设计探讨。研究结论: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取得了双排桩设计的相关经验参数,与单排桩相比,双排桩支护结构能有效地控制基坑侧向变形和减小桩身弯矩,桩身弯矩更合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在影响范围内土体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加,且基坑开挖对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随着土体的深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讲述了CFG桩—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案和作用机理,并对参数取值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工程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均达到设计安全要求,最后介绍了CFG桩和碎石桩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