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曹麟 《航海技术》2002,(2):12-13
此文阐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不妨碍”与“让路”或“避让”的区别,并对我国《内河避碰规则》的相关条款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
邱云明 《天津航海》2003,(1):12-13,27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1991)》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对若干条款的完善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张铎 《中国航海》2006,(3):55-58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准许在必要时背离避碰规则的规定来避免紧迫危险。通过对避碰规则条款归类、分析,可以被背离的避碰规则条款必须是强制性的、不附例外条件的、针对性的具体避碰规定。具体而言,只有狭水道条款中的右行规则和对遇局面中的右转规则才存在背离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邱云明 《中国水运》2002,(10):32-32
1991年<内河避碰规则>(以下简称<内规>既考虑了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972年)>(以下简称<海规>)的关系,又兼顾到内河的特殊性,其严谨性、规范性等比1979年<内河避碰规则>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也有一些不足.本文对<内规>若干条款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
根据《内河避碰规则》从船舶避碰和避免浪损的理论,分析航速与避碰和浪损的关系,提出确定船舶安全航速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针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1989年修正案对“分道通航制条款”的修改决定,就如何使用沿岸通航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新条款提出笔者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密布,内河船舶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九七九年二月一日我国颁布了‘内河避碰规则’,并于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起生效。该规则是在修改‘长江避碰规则’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它是我国第一部统一的内河避碰规则,是我国内河交通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航行在全国江河、湖泊、水库中的一切船舶必须遵守的法规。本文简单介绍了该规则的特点、主要组成部分以及编排方而的长处,并对照‘长江避碰规则’对该规则的每一条款作了详细说明,既说明了修改的内容,又说明了修改的原因。这对于广大内河船员迅速熟悉,掌握规则的精神实质并正确加以使用无疑是极其有用的。  相似文献   

8.
风帆助航船和现代高性能竞技帆船均使用了刚性翼型帆,然而现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帆船相关条款仅适用于传统帆船,并不适合于安装刚性翼型帆的船舶,风帆助航船与翼型帆竞技帆船定位模糊,应对避碰规则进行适当修订。  相似文献   

9.
《避碰规则》中一直以来没有对"不应妨碍"有具体的定义,造成在理解上的混乱。本文针对《避碰规则》中"驾驶和航行规则"的存在容易引起误解的有关"不应妨碍"条款,分析"不应妨碍"的含义;对《避碰规则》中有关条款的"会妨碍"、"避免妨碍"、"不应妨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的“追踪”条款存在着一些模糊的地方,让海员们难以理解,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其中若干问题作一探讨,以帮助或指导船员实践。  相似文献   

11.
陈金福 《世界海运》2012,35(8):16-18
就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关定义、有关条款中的含义、有关号灯与号型及声响信号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供广大同行商讨,同时也为该规则的修改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邹友家 《世界海运》2003,26(3):9-11
在充分肯定了《内河避碰规则》的主体框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例如一些条款不够全面;有些条款用词陈旧,不够准确;对操限船、限于吃水船及失控船的概念没有提及;将内河的主要运输船型——拖带或顶推船没有纳入操限船的范畴等,对当前内河的航行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起漂 《中国水运》2009,(9):133-134
本文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背离条款的具体含义做出了解释,分析了背离条款在船舶避碰操纵过程和船舶碰撞责任划分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避碰规则》中“地效船”相关条款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和明确“地效船”与其他船舶相遇时的避让责任,并对《避碰规则》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如何正确理解《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有关“背离”条款的精髓以及船舶在紧迫危险中如何准确运用“背离”行为进行了阐述,对“避碰规则”在实际运用上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一些条款的分析,针对当今CEDIS发展提出地《规则》的修改意见,建议采用一套适用于任何能见度下的行动规则。  相似文献   

17.
文中分析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一般定义”中机动船的含义,结合引用机动船条款的适用情况以及《规则》条款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机动船在《规则》条款中的外延和具体含义,为船舶驾驶员理解和运用《规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据有关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航海实践,就船舶追越避让情况作以介绍,并对《规则》中的追越条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铎 《世界海运》2019,(6):12-15
无论是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渊源还是对其具体条款的分析来看,1972年避碰规则仍然继承了其从前版本的立法模式,即以第三者的视角制定,侧重于指导法官在私法领域的民事判决中分摊碰撞责任,弱化了对海员避碰操纵的指导。《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明确了避碰规则的唯一宗旨是保障船舶海上航行安全,这一宗旨决定了避碰规则的立法模式,而立法模式又进一步决定了对避碰规则中两套行动规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下称《国际规则》)和((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下称《国内规则》)对船舶号灯的要求,都是源于《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下称《避碰规则》)。其中,为满足舷灯自正前方到各自一舷侧后方225°总计为1125°水平光弧的要求,上述法规对舷灯做出了如下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