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汽车导购》2006,(1):56-60
本期我们的“全攻略”介绍的是竞争最激烈,车型最多的中级轿车主力区间——8万~13万元区间,该区间也是整个车市的主力区间,其销量占据了全部轿车销量的30%以上,虽然该区间车型众多,但是可以很明显地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凯越、伊兰特和福美来为代表的“新三样”:一类是以飞度、颐达、骐达、乐骋和雨燕等为代表的时尚车型:还有一类是以捷达、爱丽舍和菱帅等为代表的“老车型”。尽管中级轿车的购买群体相对比较复杂,但是以上三类都有销量不错的车型,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中级轿车消费者群体对于品牌的要求不像中高级轿车车主那样高,对于价格的要求也不像微型轿车车主那样低,对于车辆的外形、配置和性能的要求和经济型轿车车主也有所不同。相对来说,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包括价格、各种性能、外型、内饰以及售后服务在内的整体效果,和其他级别车型相比,中级轿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龙 《汽车导购》2007,(9):92-96
中级轿车市场,销量最大的市场,占所有车型销量的40%以上,价格跨越范围大,车型分布在7万-18万元之间,数量达40多款:竞争最为激烈,降价频繁,新车型和改款车型层出不穷,2007年上半年,由于新车型的突出表现,中级轿车的销量超过90万辆,同比增长32%,远远超过微型、紧凑型和中高级轿车的增长率,针对消费者感到“混乱”的中级轿车市场,本文将进行深度分析,并根据各款车的特点向消费者推荐合适的车型。  相似文献   

3.
瓦夏 《汽车情报》2007,(32):35-36
世界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俄罗斯经济全面增长,使得俄罗斯的汽车消费者底气十足。俄罗斯汽车市场上,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甚至中高级轿车的销量都“涨声”一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文龙 《汽车导购》2006,(4):66-69
经过前两年的市场洗礼,各级别车型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局,其中,中级轿车已经形成了两大势力。一个是由伊兰特,凯越和福美来领军的“新三样”;另一个是由宝来,标致307和福克斯为首的中高端车型;而微型轿车出现了夏利,吉利和QQ“三足鼎立”的局面;中高级轿车在前两年表现得一直很稳定,  相似文献   

5.
《汽车导购》2007,(7):117
4月份乘用车市场汽车销量与上月相比出现小幅下降。根据我刊统计车型数据,微型轿车出现高达21.1%的下滑,经济型轿车和高级轿车的销量也略有下降,增长主要出现在13万~18万元区间的中级轿车,增幅达21.3%。  相似文献   

6.
张少华 《汽车情报》2006,(14):22-28
2006年一季度轿车的累计销量接近86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66.02%,见图1。其中以中级轿车的销量增长最为迅速,达到了37万辆,同比增幅高达84.21%。其后同比增长较快的是依次是中高级轿车和紧凑型轿车,其同比增幅分别为76.33%和74.56%,累计销量分别达到19.8万辆和14万辆。微型轿车在2006年一季度只增长了21.57%,但其15万辆的累计销量仍然比紧凑型轿车的累计销量高出万余辆。  相似文献   

7.
中高级轿车的发展快于中级轿车 B级车按定位的高低不同,可分为中高级和中级车,从近五年来的销售数据看,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B级车的销量也是“水涨船高”。但其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21%-25%之间。但中高级轿车比例连续4年小步提升,而中级轿车稍有下降。在市场占有率提高与降低的背后,必然隐藏着许多市场现象和需求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8.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22):14-17
随着国内中级轿车市场的成熟和高级轿车市场的稳定,介于中级轿车和高级轿车之间的细分市场一一中高级轿车市场近几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轿车市场细分再细分,不仅有助于轿车市场的开拓,也反映了国人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本文国内中高级轿车是指排量2.0~2.6L、售价20万元左右的轿车,关于中高档轿车的划分,适当参考轿车企业自身产品定位和市场通行惯例。  相似文献   

9.
文龙 《汽车导购》2005,(11):50-54
与入门级的微型轿车.一步到位的中级轿车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普通家用经济型轿车不同的是,中高级轿车的消费群体属于中产阶级及其偏上的高收入阶层,他们通常以私企老板、高级经理人、企业和政府机关领导以及律师、医生等高收入者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文龙 《汽车导购》2005,(8):65-67
转眼闻2005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前几年曾经频繁出现的大幅降价在2005年上半年嘎然而止了,除了几款中高级轿车在3月份左右由厂家宣布降价之外,其他厂家很少宣布降价,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畅销的中级轿车,价格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并且经销商的优惠幅度还不如2004年年底大。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轿车也都保持着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一、中档轿车含义的界定 国产轿车生产企业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调整产品与车型结构中,有的在原产品车型定位基础上往上走,有的则向下延伸,出现多价位车型的态势,传统意义上关于微型与超微型、普通级、中级、中高级的轿车分类不利于市场  相似文献   

12.
马欣 《汽车导购》2006,(9):46-53
回想过去两三年中,中国汽车的发展状况,似乎无时无刻都不发愁找到值得关注的热点,被关注的车型也随着老百姓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2003年,老百姓最喜欢评价“10万买什么车”,2004年,2005年,15万元左右的中级轿车成为很多家庭购车的首选,到了2006年,凯美瑞,凯旋等新车的问世,将中高级轿车争夺的火把点燃,那么,中高级轿车中被划分到“弱势群体”的2.0L车型,如何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呢?我们总结了各具代表性的4款车型……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中级轿车和高级轿车的前后夹击,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在经历了2005年的短暂沉寂后,依靠新产品上市聚集起的市场人气在2006年之初开始“旧貌换新颜”,高达3位数的惊人增长速度、月销售量与市场“宠儿”小排量微型轿车不相上下,这一切都预示着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的春天已经翩然而至,随着速腾、凯旋、凯美瑞“新三剑客”上市脚步的临近,呈现出2006年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一片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4.
《汽车导购》2005,(6):103
微型轿车(5万以下) 第一季度.微型轿车的总体销量形势很好.同比增长率达到30%.除了吉利系列略有下降之外。其他主要车型的增幅均较大.微型轿车目前比较“受宠”。其中.夏利遥遥领先。同比增长率达到46%。占了微型轿车销量的30%;QQ的销量快赶上了吉利.月均销量在8000辆以上。只有福莱尔和江南奥拓的销量较小。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汽车导购》2005,(7):90-91
微型轿车(5万以下) 4月份微型轿车的同比增长率达到58%.再次出现大幅增长。其中,夏利在4月份的销量接近2万辆.创造了微型轿车销售的最好记录。其他车型QQ、吉利和奥拓的销量也很大,不同的是,QQ和奥拓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在70%左右,而吉利呈下降趋势。其他微型轿车的销量不大.销量小的车型利润很低,也随时有停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车时代》2011,(12):62-67
自1982年诞生至令凯美瑞已推出6代车型,累计销量达到1450万台,风靡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世界车”的美誉。在美国,凯美瑞曾13次强势登顶年度销量榜,在澳洲更是连续15年位居销量冠军。2006年.这款传奇车型——第六代凯美瑞正式登陆中国,以全面均衡的产品力和卓越的品质,多次刷新了国内中高级轿车纪录,累计销量已突破80万辆,树立了中高级轿车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对于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来说,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虽然以自主品牌为绝对主力军的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表现欠佳,让人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但在讲究投资回报的今天,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在国内乘用车领域由主角沦为配角,主流微型车企业“见异思迁”,对经济型轿车甚至是中级轿车“情有独钟”也是迫不得已和情理之中的事。  相似文献   

18.
《汽车导购》2005,(1):90
微型轿车(5万以下) 10月份微型轿车的销量同比继续呈小幅度增长,增长率为10.1%,属于增长率略低的月份。本月的亮点车型是夏利,达到了1.29万辆,远高于其他车型,夏利在8月份的降价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销量一直呈增长趋势,10月份的销量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车型。  相似文献   

19.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23):18-23
一、上半年国内1.6L排量轿车市场综述 近几年,随着国内轿车厂家对轿车细分市场营销的深入,轿车黄金排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1.0L、1.3L、1.6L、1.8L、2.0L通常被称之为轿车的黄金排量,有关某种黄金排量轿车市场销售排行榜被轿车企业特别看中,也不时见诸于报端。1.6L排量以其位居中央的特殊位置,经济型轿车和中级轿车两大主流车型的分界线和交汇处,受到轿车厂家和市场的特别追捧,其风头甚至盖过目前市场大红大紫的1.0L排量微型轿车。  相似文献   

20.
成都     
《汽车导购》2004,(8):53
成都被称为“私家车第三城”。其私人汽车保有量超过120万辆。2004年上半年,成都的轿车销量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预计全年销量将达到20万辆。成都车市对于整个西南地区汽车市场的变化具有表征意义。成都人的消费观念比较超前,但和其他4个城市相比,购买力并不强,现有的主流车型是微型轿车以及8万-15万元之间的中档车型。各个区间的品牌相对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