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发科技》2009,(2):45-46
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装了涡轮增压的车才能看到。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 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为何会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一般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更高。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副升高,密度也相应变小,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欧Ⅲ排放实现后,发动机普遍采用增压中冷式满足发动机的进气流量、温度的要求~([1])。其中中冷温升是指在中冷器热侧出气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一般发动机对中冷温升有一个上限值要求,中冷温升超过上限值时,会导致发动机限扭、动力性下降、排放超标等问题。本文从设计理论的角度对某轻卡车型中冷温升超标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通过优化整改彻底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3.
涡轮增压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温度非常高,经过增压的空气经进气歧管、进气门流至汽缸燃烧室,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导致燃油的不规则预燃而发生爆震,产生降低增压效果、损坏发动机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加装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冷器的使用原因、工作原理、作用与副作用、分类、主要故障和维护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强调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趋势,发动机的机械增压化和小型化正在普及。介绍了高性能和高质量的水-空进气中冷器的开发。为了达到更高的冷却性能,开发的水-空进气中冷器优化了翅片、管子和芯子矩阵,从而使其具有更高性能和更轻质量。为了在热应力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基于瞬态分析和仿真技术确定了水-空进气中冷器的详细参数。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一款涡轮增压汽油机,研究了不同中冷后进气温度对发动机及整车油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冷后温度的增加,发动机爆震倾向增加,发动机最小燃油消耗率点向低负荷转移,最小燃油消耗率恶化1.5%。工况点向低负荷转移后,点火提前角和燃烧相位随中冷后温度增加变化不大,燃油消耗率随中冷后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中大负荷通过推迟点火提前角控制爆震强度在限制内,导致燃烧相位和燃烧循环波动率恶化,燃油消耗率升高。中冷后气体温度对整车油耗有影响,结合不同中冷后温度的燃油消耗率试验结果,控制WLTC循环运行工况点,整车油耗改善3.3%。  相似文献   

6.
以侧置式重型柴油发动机舱内的冷却模块(中冷器和散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发动机舱及冷却模块的内部三维流动与传热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舱内冷却空气流动与冷却模块的传热耦合仿真分析,研究了中冷器和散热器在前后布置与上下布置两种形式下的散热性能。结果表明:与中冷器和散热器的前后布置形式相比,采用上下布置形式时,散热器冷却液出口温度基本不变,中冷器热侧出口温度降低了24%。中冷器和散热器上下布置形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发动机热负荷,减小发动机冷却模块尺寸,节约材料,优化发动机舱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正LGW发动机采用的双涡轮增压系统特点如下:1.双涡轮增压器独立控制。2.中冷器集成设计,缩短进气管道长度,减少压力损失。3.钛铝合金制成的涡轮重量更轻,与普通涡轮相比减少51%的惯性损失,减少排气能量浪费。4.增压旁通阀、废气旁通阀均采用真空驱动。为了提高涡轮增压系统的冷却效率,LGW发动机采用了水冷式的中冷器,两个中冷器与进气歧管集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商用车提升中冷器冷却性能进行发动机舱内流场改善研究,应用FLUENT 软件对发动机舱进行温度场和流场分析,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同时在试验室进行方案的整车热管理验证试验。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增加中冷器前端导流板,可有效提升格栅出口冷却流量的利用效率,在在爬坡工况下提升流经中冷器风量90%,中冷器温升下降8. 2 ℃,进气中冷后温度降低至71 ℃。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汽车柴油发动机的进气及进气中冷系统(空-空中冷)一般由空气滤清器、中冷器及其连接管路等构件组成(如图1所示),输气管路必须采用橡胶管与钢管连接,借助橡胶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方便管路布局和装配,并提高输气管路系统缓冲振动的能力.新鲜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过滤和涡轮增压器增压后,对于高增压比的发动机而言,气体温度可高达210℃甚至达230℃以上,经中冷器冷却后进入发动机,从而提高了新鲜空气的密度,使发动机可以吸进更多的空气并能喷入更多的燃油,促进燃烧更为充分,达到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提高发动机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某1.5T发动机基础上,开发集成中冷结构的进气歧管,通过CFD分析,压力损失和均匀性符合要求,通过台架试验结果验证分析,采用集成中冷的进气歧管相对于空气冷却,进气系统压力降低了64.7mbar,台架试验通过采用功率15kw的水泵,能够将进气温度保持在35℃~45℃,发动机性能有所提升,扭矩最大提升2.5%,功率最大提升2%。  相似文献   

11.
以某款轻型工程自卸车为例,阐述空气滤清器结构形式的选择、空气滤清器进气流量以及中冷器散热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了进气系统布置时应注意的事项,为选择合适的空气滤清器及中冷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仿真手段,针对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涡流等不同参数设计计算方案,对输出的热效率、油耗和排放结果进行统计研究,得出进气状态对柴油机油耗和排放影响明显,稀薄燃烧有利于燃烧过程的进行,降低进气温度有利于改善油耗和排放,增压中冷是未来节能减排研究的重点方向.本研究为柴油机未来经济性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fire软件模拟分析不同进气压力对高密度-低温柴油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对4100柴油发动机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进气压力情况下,其燃烧路径大部避开Soot和NOx的主要生成区域;提高进气压力会使燃烧充分,放热速率加快。进气压力对发动机性能影响明显,进一步增大进气压力能在Soot和NOx排放有效降低的同时,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明显提高而燃油消耗降低。这表明高密度-低温柴油机燃烧模式能够通过提高进气压力同时降低排放和提高热效率。  相似文献   

14.
某柴油机性能优化与装车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某柴油机装车使用暴露的性能和可靠性问题,进行了柴油机性能优化研究、动力舱冷却系统测试分析以及相关部件改进研究。通过柴油机性能优化,影响装车使用可靠性和机动性的柴油机排气温度得到大幅度降低;通过减小增压器转动惯量,柴油机动态响应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采用水—空中冷冷却系统,解决了原空—空中冷冷却系统进气阻力大,严寒地区使用冷起动进气过冷,大负荷使用存在热冲击和燃烧室部件烧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发动机气道组合对进气流量和进气涡流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了YZ4102 4气门柴油机螺旋气道和切向气道的布置方案,并对气道—气门—气缸系统中的气体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螺旋进气道单开和两进气道全开状态下气道内部详细的速度场和湍动能等信息,为气道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电喷汽油机进气歧管的CAD/CFD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元默  帅石金  王建昕 《汽车工程》2002,24(4):314-317,321
电喷汽油机的进气系统对整个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进气歧管的尺寸和结构形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文中用CAD/CFD对EQ49li电喷汽油机的进气歧管进行优化设计,并用试验对计算机模型进行验证,整个设计过程表明,所用CAD/CFD优化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靖  罗贤芳  何联格  陶文祝  赵超 《汽车工程》2020,42(4):439-444,476
基于某高速汽油机,对燃烧室结构、燃油喷射特性、凸轮型线改型设计为稀薄燃烧发动机。提出利用响应面模型对正时策略进行分析和优化的研究方法,并建立利用响应面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的流程。以提高有效功率和降低有效燃油消耗率为优化目标,以点火正时、空燃比和进排气正时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发动机性能与响应面耦合优化模型。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较标准混合比燃烧时,稀薄燃烧发动机的进排气提前角减小,点火正时提前,最低燃油消耗率下降3.9%,最大功率提升9.7%;同时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提高了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 4 10 0增压型柴油机设计了中冷系统 ,并在发动机试验台上进行了外特性试验和排放试验。试验结果证明 ,所设计的中冷系统冷却效果明显 ,原机经加中冷系统后功率、油耗等指标均有所改善 ,排放指标达到欧Ⅰ标准。  相似文献   

19.
进气预热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动力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某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自行设计了柴油机进气火焰预热系统。利用基于时间的瞬时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了瞬时转速和缸内燃烧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不进气预热和进气预热条件下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系统后,进气温度升高了18.5℃,柴油机起动过程中转速升高率增大,起动时间明显缩短;输出扭矩增大且波动明显减小;各个循环的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且波动减小,燃油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其着火过程中发生后燃、循环失火的概率明显减小,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极大地改善了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