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针对某车型存在进风量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前横梁结构进行优化,将前横梁高度由168 mm减为100 mm,保证前横梁的原有性能,增加前排的进风面积.经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证明该方案可以解决进风量不足的问题,碰撞的安全性能也可以得到保证.优化后采用辊压结构的前横梁减轻了1.5 kg,所以该方案对车身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付锐  陈荫三 《汽车工程》2002,24(4):359-363
基于圆管的吸能原理,采用铝质筒元作为吸能元件,研究筒元轴向与径向承载的不同变形模式,以及不同排列方式筒系结构对被撞横梁的缓冲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筒系吸能结构能明显降低与横梁碰撞的台车的减速度值,提高横梁的能量吸收能力,缓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汽车前围板振动特性形貌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新华  顾彦 《上海汽车》2009,(11):14-16
汽车前围板对乘员室内的振动噪声特性影响很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一乘用车前围板进行模态和振动频响特性分析,并对前围板加筋的位置和形状进行了基于振动特性的形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行人保护安全作为汽车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越来越受到汽车行业及广大消费者的重视。而行人保护横梁作为对行人腿部安全起决定性作用的零件,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根据C-NCAP 2021五星碰撞要求,行人保护的评分标准变得更加严苛,所以设计一种满足要求的行人保护横梁势在必行。报告了目前行人保护横梁的现状,对常用的行人保护横梁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当前设计的不足之处。同时结合一款新开发车型,提出了一种满足五星碰撞要求的新型设计方案,利用波浪型结构增大了行人腿部变形空间,提高了腿部得分,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模拟仿真和试验验证,验证了该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梁亮 《上海汽车》2012,(10):47-51
在汽车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地设计前舱外型面与前舱零件间的间隙,即前舱吸能空间,以满足行人头部保护的要求.文章以某车型为例,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对满足行人头部保护要求的前舱吸能空间进行估算,并建立了详细的行人头部碰撞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估算得到的前舱吸能空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倪建华  叶永亮  羊军 《上海汽车》2013,(8):20-23,27
阐述了管梁缓冲吸能元件用作汽车变形吸能元件的优点,并对管梁缓冲吸能元件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管梁缓冲吸能元件的吸能曲线比较平稳,可以作为汽车碰撞吸能部件的一种选择;通过改善结构和材料特性可提高管梁缓冲吸能元件的吸能效果;通过"比吸能"概念提出了结构的吸能能力与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为汽车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对某款车型的行人保护腿部分析,对比了不同吸能与支撑材料对行人保护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吸能与支撑材料的组合,为车辆行人保护前部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车型在33000公里综合可靠性耐久试验过程中,两台试验车前舱盖铰链加强板处均出现焊点开裂问题,文章主要从结构设计、缓冲块布置、焊点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排查,分析了前舱盖铰链加强板处出现焊点开裂的原因,并对现有的铰链加强板结构进行了优化、强度分析、一阶模态分析。最后,通过综合可靠性路试试验进一步验证,焊点开裂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9.
汽车前纵梁薄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及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汽车前纵梁薄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总结了板厚、材料性能、截面形状、结构形态和连接方式等因素对其碰撞吸能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前纵梁激光拼焊板各部位板厚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并给出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10.
陈昌明  伍腾飞 《北京汽车》2008,(6):23-25,30
汽车前纵梁是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的主要吸能部件之一,前纵梁吸能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车耐撞性的好坏。文中建立了某轿车的前纵梁有限元模型,用LS-DYNA有限元软件仿真来得到其吸能性能,通过改进纵梁结构,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30ms吸能量达到了13024J;也为以后纵梁的设计进行一些前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汽车的NVH性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而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也为NVH性能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高频噪声带来的挑战。因此,应对高频噪声的声学包的优化设计便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某三厢电动车进行路试评价,得到后排乘客抱怨来自衣帽架处的高频噪声的结论,进而进行了密封测试,传递函数测试以及对噪声路径进行分析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若要降低来自衣帽架处的高频噪声,首先要密封住车内噪声传递路径上多余的孔洞,其次要减小必要的总开孔面积。最后在布置空调通风孔位置时,提出优化设计噪声路径,使噪声在吸音棉上的有效路径最长来达到优化声学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的行人保护问题一直是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国内外行人保护法规及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以汽车被动安全性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保险杠行人保护技术、发动机罩行人保护技术、行人保护气囊及其他行人保护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将越来越重视行人安全保护技术。该研究为我国后续行人保护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刚度不足的问题,应用拓扑优化与参数优化方法,对原车前下部防护板式支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并在支架前端加装碰撞缓冲盒形梁.应用LS-DYNA软件对新设计的防护装置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新的前下部防护装置不仅解决了原车防护装置刚度不足的问题,即具有碰撞阻挡功能,且能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正交设计的汽车前纵梁吸能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强某款SUV车的耐撞性,提出了一种带诱导槽的八边形结构、可逐级吸收碰撞能量的前纵梁,并建立了其准静态纵向压溃和台车碰撞两种有限元模型。在台车模型中考虑了台车质心位置和车轮模型的刚度、高速旋转与摩擦特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前纵梁的材料、壁厚和焊点位置进行了优化,并将优化结果用于底盘结构。底盘耐撞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结构具有较好的吸能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前桥转向机构包含两个独立的转向梯形机构和双前桥间的转向联动机构—双摇臂系统。文中分析了双前桥转向机构应实现的功能、运动规律和与其它系统可能造成的运动干涉,提出了同时保证双前桥汽车车轮转向时做纯滚动和杆系干涉造成的车轮异常磨损最小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姚毅 《汽车科技》2014,(2):29-32
在白车身开发过程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水箱框架上横梁延伸板结构,它通过紧固件螺接的方式安装在白车身前端的水箱框架总成上。和传统的焊接固定方式相比,这种新型的螺接结构具有可拆卸的特点。在总装造车和售后服务时,操作工通过拆卸该板,便能获得更大的工作空间去方便地拆装和维修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减小了操作难度。以发动机舱内的蓄电池拆装过程为例,证明了螺接水箱框架上横梁延伸板结构的设计有效且实用。钣金零件使用螺接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适用但不限于水箱框架上横梁延伸板,可根据实际需求,应用于白车身其他零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车型在正面碰撞试验中出现踏板和转向管柱侵入量超标的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运用Hypermesh及LS-DYNA软件进行整车碰撞仿真分析,提出拉平纵梁、在前围板与A柱间以及在前地板增加连接件和加强件的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后纵梁的变形模式及前围侵入量均得到改善,前围最大侵入量由原来的343 mm减小到219 mm。表明优化纵梁结构、提高乘员舱总体强度的方案合理,该设计理念和方法可为其他车型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 most metropolitan areas, an emergency evacuation may require a potentially large number of pedestrians to walk some distance to access their passenger cars or resort to transit systems. In this process, the massive number of pedestrians may place a tremendous burden on vehicles in the roadway network, especially at critical intersections. Thus, the effective road enforcement of the vehicle and pedestrian flows and the proper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se two flows at critical intersections during a multimodal evacuation process is a critical issue in evacuation plann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tegrated linear model for the design of optimized flow plans for massive mixed pedestrian–vehicle flows within an evacuation zone. The optimized flow can also be used to generate signal timing plans at critical intersections. In addition, the linear nature of the model can circumvent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to apply in large-scale networks. An illustrating example of the evacuation around the M&T Bank Stadium in downtown Baltimore, MD, is presented and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model's capability to addres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vehicle and pedestrian flows within an evacuation zone. Result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our model to a real-world scenario and further indicate that accounting for such conflicting movements will yield more reliable estimation of an evacuation's required clearance time.  相似文献   

19.
应用ABAQUS软件对汽车前桥进行强度分析,针对车桥强度不足问题,通过TOSCA优化软件对前桥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在保证承栽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减轻其重量。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车辆撞击事故乘员的安全性,从诱导孔个数、前纵梁材料和梁壁厚三个方面对汽车前纵梁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上述三个方面作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按照正交表在LS-DYNA当中进行了整车碰撞及台车试验,以头部损伤HIC值作为乘员损伤评价标准,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汽车前纵梁参数,提高了汽车碰撞中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