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笔者调查 ,在铁路运输企业中仍有一些工种如五金、蓄电池、电缆熔接等作业人员受到一定程度铅的危害 ,必须继续重视其防治工作。(1)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 :经测定南昌铁路企业中铅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平均在 0 0 0 7~ 0 12 1mg m3。(2 )铅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 :先后对 39名从事接触铅作业的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 ,年龄在 18~ 5 4岁 ,平均33 4岁 ,接触铅作业工龄在 3个月~ 11a ,平均 3a8个月。39名受检者自觉症状 :全身乏力 2 0例占 5 1 2 8% ;头晕头痛 30例占 76 92 % ;失眠多梦 16例占 4 1 0 3%等症状表现突出。临床体症以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机车乘务员病伤状况 ,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某机务段机车乘务员 40 7名为调查组 ,年龄为 2 4~ 2 9岁 ,平均年龄(34 1± 6 0 6 )岁 ,工龄 1~ 30a ,平均工龄 (12 6± 5 5 )a ;另随机抽取该单位不倒班作业、不接触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等职业病有害因素的脑体混合型职工 187名作为空白对照组 ,2组均为男性 ,基本条件均衡 (P <0 0 5 )。对 2组人群肌肉骨骼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和感觉器官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在事故中受伤等 8个类别 3…  相似文献   

3.
工伤事故发生率是衡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 ,掌握其规律性则可以减少事故 ,甚至消灭事故。为此 ,笔者对青铁分局车辆部门工伤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1)对 75 3例工伤发生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 ,责任心不强违章作业是发生工伤事故的首要原因 ,占 4 4 5 % ;而不使用防护用品严格说也是一种违章行为 ,这 2种原因即占工伤总例数的73 5 %。死亡的 3例全部是违章造成。另外 ,技术不熟练也是造成工伤的重要原因 ,占 2 1%。 (2 )工伤组和无工伤组都认为违章作业是造成工伤的重要原因 (u =1 4 3,P …  相似文献   

4.
对武威铁路分局 1996~ 2 0 0 1年生产性有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后发现 :生产性有害因素作业点累计80 1个 ,达标 5 33个 ,总达标率为 6 6 5 4 %。其中毒物作业点 2 5 8个 ,达标 2 19个 ,监测达标率最高为 84 88% ;生产性粉尘作业点 2 13个 ,达标 14 7个 ,达标率次之为 6 9 0 1% ,物理性有害因素作业点 333个 ,达标 16 5个 ,达标率最低为4 9 5 5 % ,χ2 =12 4 9(P >0 0 0 5 )。接触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作业累计 186 74人占累计单位职工人数 12 96 37人的 14 4 0 %。其中累计接触粉尘作业 14 5 9人占接触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累计…  相似文献   

5.
对 1999~ 2 0 0 0年武汉铁路地区站车饮食服务行业 5 2 86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检测 ,结果表明 ,该人群HBsAg阳性率为 7 5 7% ,其中男性 10 15 % ,女性 5 6 9% ;HBsAg阳性者中 ,HBeAg阳性率为 32 2 5 % ,双阳性者占总人数的 2 4 4 %。男性HBsAg阳性率及双阳性率均高于女性 ,但HBeAg阳性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P <0 0 1、P <0 0 1、P >0 0 5 ;各年龄组间 ,30岁以下者HBsAg阳性率高于 30岁及以上者 ,P <0 0 5 ;尤以HBeAg阳性率最为显著 ,P <0 0 1。各工种间无明显差异。年龄分布的特点提示了食品卫生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
对某建筑企业1972年至1998年共27年间发生的重伤、死亡建筑工伤事故160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146例,妇性14例,年龄分布在30~,40~2年龄段(58%),工伤类型分布以高空附落为首发,其余依疹为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工伤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手,脚,四肢较多发生,其中机械伤害中手伤害发生频离最高。  相似文献   

7.
对264例隧道施工工人工伤事故分析表明发生工伤事故率:(1)年龄以36~45岁组高(3.17%),(2)工种以隧道工高(3.76%),(3)工龄以20~29年组高(2.87%),(4)参加工作时间以1964~1974年的高(3.61%)并且各年龄组、工龄组、工种、不同参加工作年代的工伤事故率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01)。工伤事故类别以建筑行业四大惯性事故(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坍塌)为主,占工伤事故总数的77.65%。工伤事故多发于6月份,并且与人体生物节律三条曲线的周期性变化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我厂事故发生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搞好事故预防,减少工伤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现将我厂1982~1986年5年中发生的工伤事故作一分析。5年间,我厂共发生职工因工伤亡事故206人,每年的事故频数及5年事故趋势见图1。分析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四乙基铅主要用作汽油抗爆剂 ,在工业生产、保管、运输过程中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四乙基铅可引起慢性中毒。现将 6例四乙基铅慢性中毒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6例 ,均系男性 ,年龄 2 0~ 5 0岁之间 ,接触四乙基铅的工龄在 2~ 2 0a。 1例为汽车司机 ,其余 5例均为油料管理人员 ,具有明显可靠的职业接触史。现场作业环境空气中各采样点四乙基铅浓度均超过最高允许浓度 1 16~3 98倍。临床上以头晕、恶梦、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及“三低症”、血压倒置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主 ,实验室检查主要见尿铅升高、血象改变等 …  相似文献   

10.
西安铁路信号工厂生产制造铁路信号器材,以机械加工装配业为主,现有职工3300余人。1980~1986年的7年间,发生工伤事故176人次(以下统称事故),其中:死亡1人次、重伤13人次、轻伤162人次。事故率逐年下降,重伤事故减少。  相似文献   

11.
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对铁路运输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目前关于机车乘务员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应用SCL 90自评量表 ,对某分局机务段乘务员进行整群调查 ,以便对其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及评价 ,并为今后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同时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质量提供一系列有力的资料。1 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某分局机务段的 6 4 0名机车乘务员 ,均为男性。年龄 18~ 6 0岁 ,其中 18~ 19岁 2 5 1人 ,30~ 39岁16 3人 ,4 0~ 4 9岁 15 9人 ,5 0岁以上 6 7人。采用SCL 90自评量…  相似文献   

12.
使用深圳东江 1 1 D型心电图机 ,对青藏铁路某参建单位首批经过习服后进入海拔 46 3 0m现场的 1 0 3名健康施工人员 (男 1 0 2人 ,女 1人 ;最大年龄 5 5岁 ,最小 2 0岁 )进行心电图监护分析。结果显示 ,进场第 3个月 ,以心肌缺血 (S T段下移、T波平坦双向成倒置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右偏或左偏、左心室高电压、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异位心率、肺型P波、左前半阻滞为主要指征的人体适应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 3 4 3 4 %,年龄和职业分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χ2 分别为2 6 4、0 2 0 ,P >0 0 5 )。在 3个月的观察期内这种适应…  相似文献   

13.
110名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自觉症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北京铁路局计算机安全员培训班学员 (主要从事计算机VDT作业包括操作员及程序员 )作为本次调查对象。1 2 方法 :以问卷方式对 32项自觉症状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 12 0份 ,收回问卷 12 0份 ,有效问卷 110份。其中男5 1人 ,女 5 9人 ,平均年龄为 (32 7± 14 5 )岁 ,每周每日平均接触VDT时间 (4 17± 4 14 )h ,从事计算机平均年限为(6 3± 8 0 9)a。1 3 资料收集 :将收回的有效答卷按“没有或很轻、中等或偏重”进行分类统计。1 4 资料分析 :用Access 2 0 0 0建立数据库 ,用SAS(s…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对3305名大连铁路辖区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发现HBsAg携带率为2.69%,低于9.8%的全国平均水平。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携带率高于食品行业,男性高于女性,大于31岁及5a以上工龄者高于30岁以下及工龄小于5a者。共检出5种HBsAg携带模式:大三阳、小三阳、双阳、单阳及单-HBc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5%、0.85%、1.66%、0.03%、0.03%。  相似文献   

15.
徐州铁路分局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为治理职业病危害因素、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于 2 0 0 3年 7~ 9月对徐州铁路分局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 :全分局 39个单位中 ,有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单位 2 6个 ,占 6 6 7%。主要分布在车辆、机务、工务、车务、客运、电务、水电及工程等部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粉尘、化学物质、高温及噪声。截至2 0 0 2年共发现职业病患者 4 4例 ,死亡 6例 ;职业病观察对象 30例。在 2 6个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单位中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只占 4 6 2 % ;在 10 6个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中 ,只有 57 6 %有防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全局542例[其中新奥法(新的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ATM)174例,传统法368例]矽肺流行病学调查,首次分析比较了NATM法和传统施工对隧道工人健康的危害程度。NATM法与传统法比较,检出率低1.22%(P<0.001)。矽肺病人平均接尘工龄长2.84年,平均发病年龄大2.06岁,合并结核低4.47%,Ⅰ→Ⅱ期晋斯率观察5年和10年分别低10.34%和28.95%,病死率低17.6%,死亡年龄大7.32岁,结果表明,NATM法对隧道工人的健康危害明显小于传统法。但是,NATM法施工中粉尘平均浓度仍超过国家标准6.29倍,无轨运输柴油机车废气污染十分严重,粉尘与机车废气联合作用于人体,是否会促发矽肺有待进一步研究,通风防尘防毒,预防矽肺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铁路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现将保定铁路地区运输生产单位20年来职工发生的工业性外伤200例进行分析。 1 资料统计 1.1 1971~1990年,保定铁路地区机务、车务、工务、电务及车站等单位发生工业性外伤200例,占本地区目前职工总人数的2.2%。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8例。伤后死亡8例,重伤31例,轻伤151例,伤后致残41例。 1.2 年龄及本职工龄分布(表1、2)  相似文献   

18.
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紧张程度对工作能力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职业紧张程度对铁路机车乘务员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芬兰赫尔辛基职业卫生研究所研制的工作能力指数 (WAI)表和紧张自评量表(SCLS) ,对铁路某机务段机车乘务员进行调查 ,用SPSS10 0计算机统计软件对WAI、SCLS、背景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被调查的铁路机车乘务员WAI得分为4 2 4 3± 5 76 ,SCLS得分为 2 75± 3 5 8,工作能力分级优所占比例为 5 3 33%、良为 30 6 2 %、中为 13 33%、差为2 72 % ,其中 5~ 9a工龄组WAI得分最低 ,SCLS得分偏高 ,其他各组WAI得分随工龄增长而降低 ,SCLS得分逐渐增高 ,WAI与SCLS得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结论司机室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加重了机车乘务员的职业紧张程度 ,使工作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对怀铁总公司运输作业工伤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建立强调作业环境及作业环境与作业者的密切关系的轮状工伤医学模式 ,并尝试实施三级预防措施 ,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工伤发生率较同期平均下降0 0 7% ,经统计学处理 ,χ2 =2 4 835 1,P <0 0 1,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79年7月将磷酸羟基喹哌应用于临床,迄今巳4年多,先后对24例矽肺、煤矽肺及石棉肺进行住院治疗15个月,对其中一部分进行复查和继续用药,现将临床观察情况作一分析。一、病例情况采煤掘进工19例,其他工种5例。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38~56岁,平均51岁。Ⅱ期17例,Ⅲ期7例。工龄9~46年,平均2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