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汽车自动怠速起停系统是车辆循环外节能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比分析了分离式起动/发电机起停系统、集成起动/发电机起停系统、智能怠速起停系统等不同怠速起停技术的实现方案、系统结构型式及特点;分析了各国怠速起停推广应用现状及油耗奖励法规发展动态,对比分析了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关于配置怠速起停系统车辆油耗奖励政策的差异,以及油耗奖励计算方法的区别。分析结果可以为我国怠速起停系统等循环外节能技术的推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汽车油耗和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汽车发动机怠速启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可在怠速情况下,实现车辆智能启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汽车怠速启停系统无法运行,车辆组合仪表盘提示怠速启停系统功能异常。文章针对奔腾某车型发动机怠速启停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1 2021款奥迪A6L车怠速起停功能失效故障现象一辆2021款奥迪A6L车,搭载DKW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3.5万km。车主反映,停车时怠速起停系统无法使发动机自动熄火。故障诊断接车后反复路试,确认故障现象与车主所述一致,怠速起停功能失效。用故障检测仪(ODIS)检测,无故障代码存储;执行引导性功能,读取怠速起停系统启用的历史存储器(图1),执行“1.内燃机不关闭(停止阻碍因素)”,发现阻碍怠速起停系统使发动机自动熄火的原因是“车内舒适湿度过高(湿度传感器)”(图2);读取空气湿度测量值(图3),相对湿度为26.5%,并不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新型双电机行星耦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中发动机在起停及怠速运行状态下会导致油耗增加的问题,基于等效燃油消耗最小能量管理策略,加入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模块,以进一步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建立了整车动力学和传动模型并加入发动机起停优化控制模块,对ECMS能量管理策略输出的发动机及电机最优目标转矩进行重新优化分配后,再输出给发动机及电机控制器以控制其工作状态。针对起停优化控制中影响起停频次的关键时间参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优化前,所提出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能够实现对发动机起停或怠速状态的有效控制,减少发动机的起停频次,减少恶化油耗,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能量管理优化策略能够进一步优化整车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的路况非常复杂,经常出现道路拥堵以及等待时间较长的红绿灯,在这些情况下,车辆发动机会处于一个长时间的怠速运行状态,那么如何才能让车辆在怠速运行状态下及时关闭发动机,减少油耗和污染,并能够在重新起动时实现快速起动的运行效果呢,汽车的自起停技术就能实现这一功能。汽车的自起停功能已经成为了当代许多汽车的标准配置,但该功能在实际应用当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9款东风悦达起亚K2车,搭载G4FG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9 400 km。车主反映,行驶至路口停车等红灯时,怠速起停(ISG)系统自动使发动机熄火,接着组合仪表提示“怠速起停已解除请起动发动机”(图1),同时蓄电池警告灯和机油压力警告灯点亮;松开制动踏板,发动机无法自动起动,但可以使用车钥匙起动。  相似文献   

7.
起动/停止系统隶属于微混合动力系统的范畴,通过控制车辆在怠速状态下自动关闭发动机,进而起到节能、减排、降噪的目的。介绍了一种主流起停技术的发展背景、结构原理、关键部件以及数据通讯方式,阐述了起停控制策略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起停系统对燃油经济性影响。最后结合节能汽车的相关政策分析了起停系统的优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起动/停止系统隶属于微混合动力系统的范畴,通过控制车辆在怠速状态下自动关闭发动机,进而起到节能、减排、降噪的目的。介绍了一种主流起停技术的发展背景、结构原理、关键部件以及数据通讯方式,阐述了起停控制策略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起停系统对燃油经济性影响。最后结合节能汽车的相关政策分析了起停系统的优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怠速起停技术由于匹配方便、成本较低、节油效果较为明显,获得了很多车企的青睐。但起停技术应用到不同的发动机和整车项目上,产生的节油效果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在技术投入实施之前,如果能通过模拟测试对油耗情况进行摸底,对于辅助项目决策以及节约项目成本有很大帮助。文章以我公司某款1.5L排量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动力总成台架上进行的模拟起停功能油耗测试方法,和实际测试效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怠速起-停装置是实现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几种起停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1.
起动/停止系统在怠速状态下自动关闭发动机,以达到节能、减排和降噪的目的.本文中介绍了一种主流起停系统的发展背景、结构与原理、关键部件和数据通信方式,阐述了起停控制策略的基本思路,通过建模计算和试验分析了起停系统对车辆驾驶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起停系统可使100km油耗减少3%~6%;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降低5% ~ 20%.  相似文献   

12.
动态跳跃点火(DSF)为一项全可变停缸技术,发动机的每一个气缸都可以动态地执行停缸操作。其控制逻辑对停缸作出适当搭配,在兼顾NVH的同时,赋予了发动机更广泛的停缸范围,停缸缸数增加,节油能力优于传统停缸技术。基于车辆实测解析评估,一款1.4T轿车改装DSF在中国工况CLTC_P下的节油效果近于怠速起停的收益,例如7%左右。DSF在不同工况下节油效果有差别,数据显示NEDC循环下节油率略优于CLTC_P循环。DSF可以与48 V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米勒循环发动机及均质稀燃发动机技术相配合,达成综合节油,这些组合为汽车厂家满足第五阶段油耗目标值提供了技术选项。  相似文献   

13.
起停系统主要通过在车辆怠速时切断发动机,起到减少排放和油耗的作用,最初仅应用于高端汽车上,由于其便利性和节能性,起停系统最近几年被广泛应用,已成为中高端车辆的标配。本文通过介绍标致PSA起停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诊断方法,让广大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使用该系统,也为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7款凯迪拉克ATS-L车,搭载LTG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7万km。该车因怠速起停功能失效而进厂维修。故障诊断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发动机控制模块(ECM)中存储3个与停止/起动电容器相关的故障代码(图1);清除故障代码后试车,怠速起停功能仍无法工作;再次读取故障代码,存储新的故障代码"P1070-00停止/起动电容器电路"(图2)。  相似文献   

15.
刘艳 《汽车与配件》2010,(31):34-36
丰田起停系统已经发展成为新一代的怠速停止系统。采用世界首款永久啮合齿轮装置,与传统系统相比,发动机启动时可以更加平顺、快速,振动小。  相似文献   

16.
对3款典型怠速起停轻型乘用车,试验并分析了其实际节油潜力和排放。在实验室和实际道路上,在多种测试循环下,测量了功能ON与功能OFF的油耗。结果显示:在两种代表中国城市道路行驶状况循环下,各车节油表现显著,均优于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的结果。在中国几个城市道路上开展的车辆油耗对比实证试验节油表现,也优于NEDC循环下的结果。比较多个循环下怠速起停功能ON与OFF,ON排放结果与OFF排放结果大致相当。借鉴美国循环外测试评价方法和欧盟Ecoinnovation测试评价方法,并结合中国的交通、气温特点来构划的中国怠速起停循环外奖励测试方法,可以测出中国实际道路上额外节油潜力。  相似文献   

17.
正汽车发动机怠速抖动是在发动机维修中遇到最多的故障之一,由于发动机怠速抖动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降低其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增加功率损耗。如不及时维修,会使发动机性能进一步恶化,可能导致更大的故障。所以,如何解决怠速抖动是汽车实际运用中的1个难题,其普遍缺乏系统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法,这让维修企业头痛。本文通过1辆速腾车怠速抖动的故障排除案例来说明如何处理发动机怠速  相似文献   

18.
对发动机中的滑动轴承施以固体润滑涂层工艺,可以改善轴承的磨合性,提高轴承性能。近年来,混合动力系统及怠速起停系统等环保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发动机的起动和熄火也变得更为频繁,零部件的工作环境变得日益苛刻,而固体润滑剂的润滑特性对提高发动机零部件的耐磨损性及降低摩擦具有极大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固体润滑涂层性能的技术进行详细的解说。  相似文献   

19.
周泉 《汽车电器》2014,(10):39-43
<正>近几年来,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节省燃油,在车辆上装设自动控制发动机停机与再起动的装置(一般称为怠速起停系统)在不断地增加。例如,2013年末北京立法听证,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正稿)中规定: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提倡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3min以上时熄灭发动机。据悉,受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委托,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分别在进行怠速起  相似文献   

20.
正在发动机从主角发展到配角之前,为了进一步挖掘发动机的潜力,工程师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发动机可变排量技术。当发动机不需要全力输出时,为何不能让部分汽缸去休息?对于今后在三缸发动机上也可以实现主动停缸技术这就是舍弗勒开发出的滚动停缸技术早在石油危机时,美国的工程师们人想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实现节省燃油,那就是在车辆小负荷或怠速运转时,干脆将V8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