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明恩  邓卓  唐祖德  陈语  杨永红 《公路》2020,(9):226-231
为满足城市道路的交通和生活功能需求,需对现有街道全要素指标的完整性进行评价。由于完整街道要素之间复杂、相互的关联性少,采用AHP法选取人、车、路和环境多维度的43个评价指标要素集,建立以完整街道理念为基础的全要素指标体系,完成完整街道中指标的权重计算,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层级结构从要素层逐级计算评价矩阵,并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对城市街道整体完整性、街道的交通功能及服务水平进行系统定量评价。选取广州市3条城市街道进行实例分析,评价现有街道的设计与品质升级改造效果。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城市街道设计理论、建设与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完整街道”、“街道设计”等城市道路改造设计理念开始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旧改等实际工程项目。然而,街道设计理念与传统的设计习惯、道路管理模式及使用者的接受程度,依然在现实应用以及工程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以深圳市罗湖区道路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和深圳市罗湖区精品示范路工程两个项目为工程背景,分别从宏观的街道空间改造和部分微观细节设计两个角度,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优化处置方案,为后续工程实践以及相关街道设计导则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城市道路设计以功能完善为主要目的,未脱离市政道路的工程属性范畴,无法从实质上改善城市品质。借鉴国内外街道理念,形成了理念目标设计法、类型设计法、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空间组成全要素设计法4种典型的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方法,并分别对4种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及阐述。这些方法对道路红线及建筑退界形成的立体空间界面范围内的多重功能活动进行一体化协同设计,为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摘要: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注重机动车“排堵保畅”而忽略慢行系统尤其是人行空间打造的弊病日臻显现。本文从“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完整街道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分析了道路、景观、建筑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引导城市街道的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期以来街道建设与管理以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为主导,对人的需求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厦门市同安老城区现状街道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指出了现状街道人行空间过窄、街道空间缺乏整体统筹、空间界面消极等问题,并对老城区的街道进行归纳分类,梳理出7种街道类型.最后,分别对每种街道类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进行阐述,给出每种街道类型的设计指引,并结合具体街道案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到来,城市道路由增量为主转向以存量为主的时代,通过提升城市道路品质来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街道理念的应运而生,为新时代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通过城市道路与街道基本含义对比,城市道路设计思路向街道理念在导向、边界、技术、功能、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转变,城市道路在品质提升设计中如何运用街道的理念目标设计法、类型设计法、使用者群体需求设计法、空间组成要素设计法,详细分析论述了街道理念在城市道路品质提升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而街道空间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活力的街道生活是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根据不同街道类型特点,探讨街道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思路、方法及措施,通过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满足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城市更新是新时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新型街道设计理念开始在中国受到关注。以特色街巷青岛路为例,分析了项目的建设背景,结合街道现状,剖析了街道的特点和典型问题。从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提质、基础设施优化等角度,介绍了历史风貌区特色街道改造经验,并提出了关于历史风貌区街道更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往城市街道设计中只注重道路设计,忽视人文环境的营造,对行人等在街道使用中遇到的困难不够重视等问题,结合上海三林湾小镇等街道设计,从道路断面布置、路面铺装、街道绿化和照明等提出一系列设计方案,将街道从注重交通功能设计转向注重空间和生态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众对街道空间品质的要求在不断增加。以往片面注重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已经难以满足居民对街道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向往,迫切需要推动道路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本文以长沙市解放路空间品质提升项目为例,结合长沙市民出行需求的变化,从认知理念的升级入手,系统性的分析了街道品质提升的整体思路,并以问题为导向、目标做引领提出品质提升的策略和措施。指出街道应增强其复合功能,形成安全有序、绿色低碳、活力特色的完整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11.
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应由传统的工程技术向空间艺术、整体风貌、人性化等方面延伸。结合山城街道的设计实践,从步行交通、公共空间、城市风貌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造效果、实践难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促进为人为核心的街道设计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街道交通重构是塑造功能多样性活力街区的有效途径。该文首先结合街道功能的更新,阐述了街道设计完善历程中的街道运动,包括街道瘦身计划、交通安抚计划和绿色街道计划,然后提出了街道交通整治的理念及目标,并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道路整治设计,提升城市道路综合品质,温州市专题组织编写《温州市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全要素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本文介绍了该导则的编制背景和编制理念,并通过对温州市街道整治全要素设计导则与常规道路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就其中道路空间布置、路面质量、附属设施等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解读,《导则》结合温州市地方实际,赋予道路更多设计要素,将对后续工程设计的优化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建设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针对南昌市象山路街道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特点,从街道的交通环境、设施环境和周边环境3个部分着手,精细化设计街道整体空间环境,提出了非机动车等候区设置、双向错位人行横道布置、多杆合一布置、街道设施融入特色文化符号、强弱电箱柜隐形化处理、街道周边空间精细化协调衔接等处理方案,为街道沿线居民创造了一个以人为本、交通便利、休闲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可为类似的旧城区街道改造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国家陆续对城市设计及城市更新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已开始着手进行街道提升改造工作,2019年6月编制完成了《郑州市街道设计导则》,从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层面进行系统指导。结合郑州市经三路街道整治提质规划设计实践,以提升街道环境与品质功能为出发点,从优化道路通行空间、提升绿化景观层次、整治街道建筑立面、拓展街区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街道街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的新要求,成都对街道规划建设开展了一体化设计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试行版)为指引,成都体育学院配套道路工程的设计,从道路横断面布置、交叉口设计、设施集约化等多方面实践了一体化设计理念,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十分熟悉的社会空间。随着城区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发展已步入了中后期,城市的改造理念已由原来豪横粗放的“大拆大建”变为了经济友好的“微更新”。对于老城区街道而言,其“微更新”的难点在于现状格局既定,新规划难以落实;运营商多头管理,统协难度大;使用者多元,意见分歧多等。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构建完善的公共空间网络的目标,以合肥市三孝口片区为例,提出了以不同类型的街道作为纽带,打造连续公共空间网络的规划方案,最后给出了不同类型街道的具体设计方案,以期为面向公共空间网络打造目标下的街道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人行道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以往的道路规划设计以机动车出行为主,对行人出行的需求考虑较少。为了改善现有人行道设计的不足和缺陷,应从设计细节入手,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来进行人行道的空间整体设计及平面过街设计,并采取稳静化措施来提升行人的步行体验, 增加城市街道活力。  相似文献   

20.
以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建设试点项目——杉板桥路(二环-中环)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阐述了传统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要点和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理念下市政管线改造设计要点。介绍了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理念在该项目中的应用实践。对改造项目进行了管线现状及需求分析和管线建设边界条件分析,详细介绍了市政管线改造采用缆线管廊、综合排管的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