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文霞  郭强  侯晓勤 《公路》2013,(8):47-50
结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埋置承台对钢管桩绝对位置相对位置以及垂直精度要求高的特点,鉴于传统打桩方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而面临的困难,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反复拆装使用的高精度工具式导向沉桩装置,该装置通过分次调整、逐步逼近的方法对钢管桩进行调整,使钢管桩达到设计精度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施工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该装置沉桩精度高、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对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工艺的革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静力法建立钢管加固既有短柱桥墩的承载力平衡方程,计算出加固结构内钢管对原柱混凝土和填充混凝土套箍指标的临界分界值。基于外套钢管加固钢筋短柱轴压结构分析中的套箍指标的影响,修正了加固后陈宝春的三向受压混凝土考虑紧箍力作用应力梯度和偏心率影响的应力-应变曲线,推导了外套钢管加固偏心受压柱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结果相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IDA轿车为例,应用动力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结构的瞬态动力响应以及速度、加速度、碰撞能量吸收等参数的时程曲线,展示了螺纹剪切变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毕红 《客车技术》2007,(3):43-44,48
“压下机构”是螺杆和螺母通过机械方式对外施加压力的装置,工业上采用这种装置的设备很多,如轧钢机、辊式矫直机的压下装置等。因“压下机构”螺纹与普通连接机构螺纹受力及载荷分布不同,所以“压下机构”螺丝、螺母参数的选取不宜直接套用专业书籍介绍的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这里通过理论分析和科学试验总结出具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朝生 《汽车技术》1994,(11):37-41
综述了国内外钢铁厂,特别是日本有关汽车用的钢管品种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汽车传动轴、排气系统装置和汽车门加强材等钢材品种的发展、生产工艺和钢管特性等;指出,随着汽车向减轻自身质量、更加安全和降低成本方向发展,就要求使用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加工性能的中空部件。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方冬季路面的浮雪和薄冰,设计了一种安装雪铲、创冰装置、扫雪绞龙等铲雪除冰装置的可实现快速改装的新型道路铲雪除冰车。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西海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海桥是日本历时8年多建成的大跨度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设计上考虑了钢管与混凝土的组合作用,并进行了钢管中混凝土填充性能的试验等方面的研究。介绍该桥的总体布置、主桥结构设计与施工以及混凝土填充试验。  相似文献   

8.
常州广化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映 《桥梁建设》2002,(5):43-45
常州广化桥为双索面自锚式刚性索悬索桥,这种结构能解决中小跨度时常规悬索桥刚度小、吊杆易疲劳的问题。介绍了该新型结构体系以及设计中采用的钢管混凝土内置力索、灌浆料代替钢管内混凝土、塔柱加稳定杆等设计特点及有关的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9.
钢管混凝土拱空间极限承载力高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考虑材料非线性的钢管混凝土拱空间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对1个X型双肋拱与1个平行双肋拱进行了空间极限承载力计算。在该方法中,对钢管混凝土拱结构采用纤维单元模型,该模型假定钢管与混凝土完全粘接,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作用体现在以一维形式表达的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之中,针对材料非线性分析中单元内各点刚度参差不齐的特点,采用单元内设小元的方法(相当于子结构),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在该程序中,计算模型完全是基于小元层次进行的,比如单元刚度矩阵由小元刚度矩阵凝聚而成,单元节点的残余力由小元节点的残余力构成,故只需改变单元内小元个数这1个参数就可实现对结构的重新划分且极大地降低了非线性方程组的阶数,非常方便且实用。在程序计算结果得到模型试验结果验证的基础上,还对不同的横撑根数对结构空间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锚式悬索桥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广胜 《公路》2006,(5):86-89
平顶山市建设路东出口立交桥是一座主桥跨径为35 m 72 m 35 m的自锚式悬索桥,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梁(梁体为单箱双室),缆索采用钢绞线外套钢管混凝土结构,锚固在主梁梁端和主梁跨中。本文结合该桥工程实例,探讨自锚式悬索桥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魏乐永  颜智法  张愉 《公路》2023,(6):20-27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为主跨2 300 m的双塔双跨吊悬索桥,主塔高350 m。该桥塔具有塔高、塔顶压力大、结构体量大、基础地质差等特点。为适应建设条件特点,结合悬索桥索塔受力特点,创造性提出了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索塔外部设钢箱结构,内置4根直径为3.6 m的钢管混凝土,通过纵横腹板、横隔板等构件相互联系形成整体。该索塔充分利用了钢管混凝土的承压性能,利用外壁钢板承弯,采用工厂化、装配化快速化建造方法,并利用钢管的约束效果提升了管内混凝土单次浇筑高度,具有轻型化、高承压、承弯强、工效高等优势。该索塔充分发挥了两种不同构件的性能优势,传力途径明确、受力合理,抗震性能优异,拓展了大跨径悬索桥索塔型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来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从钢管混凝土拱桥发展、结构型式、拱肋截面形式以及施工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王亮 《隧道建设》2020,40(Z1):382-388
引松供水工程4标段隧洞衬砌形式分为钢筋混凝土衬砌及压力钢管衬砌。钢管衬砌施工段距隧洞出口长度约为5.55 km,钢管衬砌直径为5.61 m,与隧洞内径最小间距仅为30 cm。为解决在狭小空间内大直径钢管运距长、定位精度低、支撑不牢固和拱顶填充不密实等技术难题,通过分析、总结影响压力钢管衬砌快速施工的因素及解决措施,对比研究多种施工方案,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并研制液压轨行式钢管运输台车,同时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及米字型支撑加固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压力钢管满足快速衬砌施工的条件。经工程验证,该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难题,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减小了主线工期压力,为本工程的顺利通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预拉应力混凝土先压法钢管压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前人关于预拉应力混凝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先压法钢管压锚系统,并介绍了压锚系统试验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该试验结果表明,其预压钢管不仅可以较好地发挥减小混凝土应力的作用,而且施工简便,不需增加特殊套管与千斤顶等设备,受压钢管与周围混凝土具有足够的粘结力等结论,该法既节省 材又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宜吸收采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佛陈大桥主桥钢管拱的无支架缆索五段吊装,以及该缆索系统的布置安装。  相似文献   

16.
海上复合桩钢管打设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燕 《桥梁建设》2014,(2):112-117
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采用85m连续组合梁桥形式,全长5 440m,共64孔,每墩均采用6根复合桩钢管,共372根,低墩区与高墩区桩径分别为2.0m和2.2m,连同替打段桩长总长超过60m。为满足复合桩钢管在涌浪较大海域施工精度要求,经比选采用整体式导向架法打设复合桩钢管。首先将导向架运至墩位处初定位,通过导向架调位系统进行二次定位,利用APE400B液压打桩锤插打4根定位桩;再将导向架固定在定位桩上,利用导向架微调装置进行第3次定位后,插打复合桩钢管到设计标高。施工中通过液压系统、导向装置、RTK定位测量及3次定位等技术确保了复合桩钢管的平面位置和倾斜度,复合桩钢管打设施工精度均满足该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钢管复合桩基础具有超高性能、施工快捷、经济环保等显著优势,已成功应用于台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针对钢管复合桩基础承载性能及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可为该领域研究的深入提供参考。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钢管复合桩在长期荷载、地震荷载以及海浪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研究有待深入;钢管桩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在不同混凝土强度、养护、长细比、抗剪键等因素影响的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机械领域,螺钉—螺纹连接是最为常见的对不同零件装配的一种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在满足能多次拆卸的同时,还要保证相互连接的零件均不会受到破坏,对安装在摩托车上的整体铝合金车轮与制动盘和链轮盘的连接就是这种连接方式。随着消费者成本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加强,对铝合金车轮上螺纹的刚性、强度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大排量、高档次的摩托车更是如此。由于铝合金材料硬度低、塑性大,要保证在螺钉的多次旋进,旋出下螺纹不受到破坏,就必须保证铝合金车轮上的螺纹孔强度和刚性要足够高,且粗糙度也要好,并且能承受一定的扭矩,只有这样才可实现多次装卸时不致破坏螺纹,挤压加工螺纹孔的工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制了一种由电控冷却风扇,电控节温器,电控导风板和控制机构组成的电控散热装置。该装置用于轻型汽车发动机,可实现快速预热,能大量减少发动机的散热损失,功率损失和低曙状态下的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20.
探索从水泥基材中拔除钢管的技术,是基于钢材与水泥基材的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等的差异,以及介质在低温下失效的特性,通过对钢管迅速降温,破坏型钢与水泥基材间握裹力,从而.达到钢管拔除的目的。通过理论计算、有限元模拟和室内试验,初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