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牵引计算中,模型是数值仿真的前提.在详细介绍地铁电动车组纵向力学模型建立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推导出单位合力与列车运行加速度的关系,从而得出列车在三种运行工况下的受力及速度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列车运车时间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动车组模糊多层次故障综合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km/h电动车组的主要部件可能发生的故障现象,确定其主要件的故障等级。建立了一个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实现了列车故障等级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出现以后,在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下,地下铁道的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牵引动力以最初的蒸汽时代走进电力时代,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的城市地铁已采用电动车组驱动。从轮轨关系上看,1954年法国首先在地铁铁路上使用橡胶轮车厢,从而改写了地铁列车一直使用钢轮车厢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为了综合优化地铁快慢车运行计划, 建立了综合求解列车开行方案、停站方案和时刻表的优化模型; 分析了地铁列车停站、区间运行、快慢车运行组织与客流出行等特点, 构建了快慢车运行计划的约束条件, 设计了综合协调优化列车运行时间和运输成本的目标函数, 建立了完整的地铁快慢车运行计划优化模型; 分析了模型特点及其复杂度, 设计了两阶段近似算法求解模型, 第1阶段根据乘客能够忍耐的最大候车时间推算出慢车的开行列数, 同时将其均匀分布在编制时段范围内, 并对初始时刻表进行合理调整, 第2阶段采用CPLEX求解器求解地铁快慢车运行计划; 针对上海地铁16号线, 对其早高峰7:00~9:00下行方向的快慢车运行计划进行编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快慢车运行计划中共开行列车30列, 其中快车11列, 慢车19列, 完成9次越行, 87次跨站不停车, 快车全程最大节约时间为628 s, 约降低4.1%, 总旅行时间节约4 450 s; 根据客流需求在1:1~1:2之间灵活安排快慢车开行比例; 根据各车站上下车客流需求灵活安排快车停站方案, 快车之间停站方案不固定; 随着列车规模的增大, 模型求解时间大幅增长, 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 需设计更为高效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地铁车站火灾事故中人员疏散过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响应、客流下车、离开站台、通过检票口、通过楼扶梯和通道5 个过程的客流实际疏散情况,开展疏散试验,对人员疏散行为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利用试验数据对疏散时间计算公式和疏散模型进行验证和参数标定,建立基于不同空间环境客流密度的地铁车站分段客流疏散间计算模型。选取典型地下二层岛式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设定疏散场景及参数,应用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对疏散时间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使用《NFPA 130:轨道交通客运系统标准》所推荐的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接近,验证了分段客流疏散时间计算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利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的Anylogic 软件对疏散过程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段客流疏散时间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小,相对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新建线路穿越既有线路车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保障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建筑物的安全,以及围岩与结构的稳定,针对具体工程,对需要采取措施的近接施工,采用力学仿真分析,总结出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在新建车站施工过程中,通过分析优化设计既有车站的应力、变形规律,而获得相应的支护措施和最优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车站大客流演化规律与运营组织,从乘客个体行为出发构建"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行人行为模型;微观层次采用较为成熟的社会力模型,并建立了中观路径规划模型和宏观站台候车区选择模型,设计乘客路径搜索算法,搭建人-车站-列车一体化地铁大客流仿真框架.以北京地铁国贸站为例进行地铁车站大客流仿真,提出运营组织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再生电能吸收装置在地铁牵引系统中的应用和稳定直流牵引网络电压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元胞自动机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模型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总结现有疏散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利用场强理论描述疏散影响因素,建立了地铁车站人员应急疏散模型,研究了疏散人员的路径选择问题及多人争夺同一格点的冲突问题.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疏散人员的生理、心理特性而且探讨了车站的环境及引导水平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使模型更具真实性;最后利用Visual C++进行疏散过程的仿真,模拟了地铁疏散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中力与加速度的相互关系,即研究单轨车辆的运动方程,基于汽车行驶阻力和列车运行阻力两种计算模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时的主要阻力进行探究.推导出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不同线路中运行阻力的理论公式,基于SIMPACK建立了曲线附件阻力的理论公式,提出了加速附加阻力公式.  相似文献   

12.
机非相互穿越模型是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微观仿真系统中反映机动车和自行车相互影响的核心模型. 为了描述交叉口处机动车穿越自行车流的决策行为,分析了两相位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穿越邻道直行自行车的微观行为,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动车穿越决策模型. 以北京2个交叉口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模型验证并与Logistic模型比较,结果表明BP模型优于Logistic模型且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根据所建模型的映射关系计算出系统输出对输入参数的一阶灵敏度矩阵,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自行车提供给机动车的穿越间隙是影响机动车穿越决策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且间隙在2.76s~2.96s变动时对机动车穿越决策行为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地下工程格栅支撑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地下工程格栅支撑这一新型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格栅支撑的小比例结构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格栅支撑的承载力性质和破坏特性。结果表明,格栅支撑是一种刚度可以调节、结构受力合理、强度安全可靠、符合现代支护原理的优良支护结构。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计算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车牵引计算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计算机对列车的牵引计算进行模拟研究.可以较好地实现在整个列车运行过程中牵引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地下结构不同施工方法对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工程,对断面在100m^2以上的大跨度地下结构进行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分析,探讨了不同施工方法引起周围介质的力学行为,提出了判断优化施工方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首先探讨了用数值模拟方法解决地下工程的岩石力学问题时,如何根据岩体工程结构的岩石力学性质和数值模拟的目的来选择数值计算方法;然后,详尽、深入地阐述了建立计算分析模型所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及其处理办法,包括模型几何形状、计算范围的确定、边界条件和工程初始状态的处理、模型离散化、支护结构作用的处理,以及如何确定计算所必须的岩石力学参数;最后,提出了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型地下结构下修建盾构隧道模型试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三维相似模型试验,研究了在南京玄武湖公路隧道下新建地铁盾构隧道时,两重叠隧道间的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施工对玄武湖隧道周围土体的扰动十分有限,不会产生因下方土体变形过大导致玄武湖隧道出现“漂移”现象;对玄武湖隧道下方土体进行加固和加设抗拔桩后,结构附加内力和变形值明显减小;地表下沉很小,不会造成路面结构破坏.最后,用有限元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盾构隧道施工中,玄武湖隧道和盾构隧道是安全的,不需进行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Artemis测试分析系统对隧道内运行的大连厂地铁车辆进行噪声测试,在地铁车辆内选择了六个测试点,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讨论.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铁车辆运行时,车辆内噪声的最主要的噪声源是轮轨噪声.噪声级随着地铁车辆的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主频带一般都在315~5 000 Hz之间.低频率的声压级很小.研究地铁车辆内的噪声特性只需研究中高频声压级.  相似文献   

19.
王延娟 《交通标准化》2009,(21):151-154
通过对诱增交通量的定义和组成进行明确的界定,参考已有的经验,对诱增交通量的每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计算,最终可得出较为简单实用的诱增交通量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