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辆在通过城市道路交叉口时会因为信号灯控制造成一定延误。通过提出一种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信号交叉口速度引导策略,将被引导车辆及其后的普通车辆视为一个车队,并对车辆的速度和位置进行分析,对车辆不同行驶状态能否通过交叉口进行判断,以达到车辆在速度引导下能够不停车通过交叉口的目的。基于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和MOVES排放模型,在构建的仿真环境中对该速度引导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速度引导策略能显著减少延误和车辆排队长度,提高车辆行驶效率,并显著降低车辆污染及排放。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交叉口车辆油耗,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以智能网联车车队作为引导对象,提出固定引导时长的车队车速引导策略.考虑车队初始速度和车队内车辆数的随机性,采用蒙特卡洛仿真获取单车平均油耗和平均行程时间.通过构建路段综合出行费用,对固定引导距离和固定引导时长两种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引导距离策略中,引导距离为350 m时综合出行费用最低;固定引导时间策略中,引导时间为6 s时综合出行费用最低;两种最优方案相比,后者油耗比前者低16.3%,后者行程时间比前者低7.2%,路段综合出行费用后者比前者低了10.2%;固定引导时长的车队车速引导策略可有效减少交叉口的车辆延误和燃油消耗. 相似文献
3.
网联环境下,为了提升信号交叉口绿灯利用效率,根据网联车与交通设施之间交互的车辆速度、位置及信号状态信息,提出一种单点信号交叉口网联车速度与信号配时协同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车队离散理论,预测交叉口车辆到达率并根据预测结果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在此基础上,以周期内总排队车辆数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每辆网联车通过交叉口速度进行判断,按照车辆编号次序求解网联车的最佳行驶速度,实现速度引导与交叉口信号控制有效协调.采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信号优化与速度引导协同优化后,提出的速度引导与信号协同控制方法能够在相同时间内增加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减少车辆延误,并有效提升交叉口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车辆到达的随机性和车辆速度波动性给干线协调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相交道路右转汇入车辆对干线直行车辆的影响,提出以绿波带宽最大为目标的干线协调与速度引导集成优化模型.首先在Maxband模型中引入速度引导来调节干线直行车辆到达交叉口的时刻,提升绿波时段内干线直行车辆的通行效率;然后确定可用于相交道路右转汇入车辆的... 相似文献
5.
陈瑞熙;陈阜东;张志哲;王慕儒 《交通与运输》2024,(S1):105-112
为有效降低成都市交通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着力构建交通领域碳中和城市,在分析研判伦敦、米兰、巴黎等国际城市低排放区相关政策实施经验与效果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城市发展形态与交通发展实际情况,形成以低排放区政策为核心的交通减排管控主导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库,并构建适用于成都市的复合政策多情景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相关交通污染管控政策可取得一定预期效果,可为各大城市制定交通减排政策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快速路控制系统中, 将速度引导作为控制变量, 建立了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以车辆总行程时间与速度引导为目标函数, 计算了城市快速路入口区域流量和匝道入口区域流量, 建立了快速路速度引导预测控制模型, 对速度引导进行优化设计, 利用MATLAB软件对下游交通流突变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速度引导控制, 交通流平均速度由72.704 6km.h-1上升到74.167 6km.h-1, 交通流平均密度由23.011 2veh.km-1下降到21.156 7veh.km-1, 波动均小于8%;速度方差下降, 且最大值仅为420(km.h-1)2; 速度引导控制前后的速度方差与密度方差之比分别为3.57、1.91;在交通流突变时段内, 速度引导控制前后的速度方差与密度方差之比分别为4.56、2.34。可见, 速度引导控制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7.
信号交叉口行人步行速度是交通信号设置和安全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采集到的西安市高新区典型十字信号交叉口行人步行速度数据,通过SPSS软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布拟合、统计性描述,探讨了行人自身特性和交叉口特性影响下行人过街速度特征.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步行速度分布都符合正态分布,青年、中年和老年行人速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同一个路口相交道路等级相差较大时,通过不同人行横道的行人平均步行速度值相差较大;最后,给出了设计步行速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考虑环境效益的环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研究中,环形交叉口交通排放及燃油消耗目标函数的建立问题,参考相关建模思想,采用交通流参数模型与交通排放、燃油消耗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VT-micro模型的环形交叉口处交通排放及燃油消耗量计算模型.研究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对环形交叉口交通排放及燃油消耗量进行估算,可用于环形交叉口排放及燃油消耗的定量分析,对基于环境效益的环形交叉口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的排放因子是进行交通能耗排放测算的重要参数,然而,由于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问题,排放因子速度修正曲线常存在异常波动。为提高排放因子速度修正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分别从比功率分布和排放率两个角度分析排放因子敏感性和区间容许误差,建立机动车工况数据和PEMS排放数据需求量计算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个别比功率区间分布误差是造成排放因子速度修正曲线产生异常波动的重要原因;排放率误差会导致排放因子速度修正结果出现整体性误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平均速度在20~120 km·h-1内,控制快速路CO2排放因子速度修正误差不超过1%:需采集40 min的排放数据,细化至1 kW·t-1粒度下各比功率区间数据需求量差异显著;各平均速度下需采集710 min工况数据,相同误差下,80~120 km·h-1内工况数据需求量更低;为进一步消除曲线的异常波动,需大量增加平均速度为64~80 km·h-1范围内的工况数据量。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工况和排放数据的采集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可有效克服曲线异常波动问题,提高排放因子结果可靠性,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从减少城市交叉口车辆排放的角度出发,根据行驶方向与行驶工况变化对车辆尾气排放的影响,建立了车辆在直行和左转过程中完全停车、不完全停车以及不停车3 种状态下的机动车综合排放模型,并将其与延误相结合,提出以车辆延误与排放的综合指标为优化目标,基于等饱和度优化分解算法对信号周期进行求解的优化控制模型。使用VISSIM 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分别对原有配时、Webster 优化配时和文中提出的综合指标优化配时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中算法优化的配时在交叉口总延误时间、总排放量和综合指标PI 方面都明显减少,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城市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能效判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向交通组织规划改变了车流原有的运行状态,使得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发生变化,车流在规划区域的能源消耗和废气的排放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已知规划区域节点0D的条件下,假定影响车辆排放因子的其他因素不改变,通过交通仿真获得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运行车速,利用能源消耗模型和车辆排放模型,计算出单向交通和双向交通组织状况下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量,再运用比值法建立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能效判别模型,对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能效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2.
��ͨ��������Դ��������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交通运输作为能源消耗性行业,尤其是一次性石油能源消耗大户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章从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外部成本计算、影响因素分析、统计指标与数据比较研究,以及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相关规划与政策研究、交通能源需求量预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要在交通运输能耗基础统计数据与可比指标、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能源消耗的可比因子、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及灵敏度分析等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建立相关的基础数据平台和理论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13.
Shunping JIA Hongqin PENG Shuang LIU Xiaojie ZHANG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9(3):6-16
With high consumption of energy, especially petroleum resources,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has received much concern.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such as external cost determin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fluencing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 indices and data comparison,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ocial economy, relevant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prediction of energy demand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t als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Some key issues concerning the future researches are put forward, namely, the statistical data collection and comparative indices determination, estimation of comparative consumption factors of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odes, explo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evant basic data platform and theory and method system. 相似文献
14.
交通流信息诱导能提高区域交通运行效率。本文在区域交通流信息诱导建模理论基础上,基于调研数据,利用VISSIM软件对北京市西南二环内某区域交通进行仿真,对比评价交通流信息诱导措施实施前后的区域道路交通流运行状况,通过5种不同场景分析,结果显示当I.A南进口左转车受诱导量从10%增至30%时,其南进口左转车流旅行时间的降低幅度从18%变至减少42%,延误从234s降至164s,在保证对区域内其他路段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有效缓解I.A南进口左转车流的拥堵。 相似文献
15.
交通出行诱导系统下的路网动态交通分配是进行交通出行诱导方案分析、评价的基础。本文主要考虑交通控制与诱导信息对路段阻抗的影响和出行者对交通诱导信息的接受程度,给出了两种准动态交通分配的策略:修改了出行路径阻抗和改变了出行路径选择。并基于常规非平衡交通分配,通过OD需求量“全有全无”方法,实现了OD变需求影响下的多时段连续准动态交通分配。最后,通过示例路网,验证了所研究的分配策略与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路网交通拥堵的扩散,考虑路段状态指标饱和度和行程时间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合理路径集的路网分析模型.将非拥挤区域从内到外分为控制层、诱导控制层、诱导层和无关层4个层次,反映了路网状态的空间分布和潜在演化趋势.基于交通分配得到的流量,对本文的状态分析模型进行了数值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各层次路段在路网中的比例随流量的增大而变化,且拥堵区域呈现扩张趋势;高峰时段各层次路段的比例为20%、5%、10%、10%和56%;同层次中饱和度越大的路段对拥堵区域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Zhigao ZHU Tiezhu LI Wenquan LI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8,8(2):80-84
With the growing of vehicles ownership, the vehicular exhaust emissions have become major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in cities. In this paper, the pollutants, carbon monoxide (CO), nitrogen oxides (NOx), and hydrocarbon (HC) are considered as evaluation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mission factors and vehicle's velocity and the relation amongst three parameters (Volume, Speed, and Density) of traffic flow, we have designed a model. This calculates the total quantity of pollutants emission from vehicles based on speed, proportion of vehicle types, and traffic volume. Using the theory of nonlinear programming, we have formed an optimal model in which the link capacity is one main constraint and the minimum of the total quantity of pollutants emission is the goal and designed its algorithm solution. The aim of our research is to find a method to control the quantity of traffic pollutants emission through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composition of vehicle types, and then the traffic volume and vehicle's running speed indirectly.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is justified through a practical example. 相似文献
18.
发展山地城市绿色自行车交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车交通作为城市绿色交通方式,在山地城市开展更具有现实意义。分析重庆市地域及交通特征,探讨其自行车交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区域,并以冉家坝地区为例进行分析,为倡导与推广山地城市绿色自行车交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交通冲突技术是交通领域新兴的一种非事故统计技术,采用该技术,以交通冲突数与交通量、路段长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交通冲突进行仿真,结合模糊评价法,对高速公路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得到宁波市穿山至好思房高速公路上好思房方向照山岗隧道与霞浦互通区域的安全级别.实践表明:在高速公路安全评价中,与传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