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京、上海和中京三都市圈轨道交通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东京、上海和中京三都市圈轨道交通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模里程不应低于2000km。要重视城市内环以外区域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环线结合的方式。市中心、近郊、远郊三个环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长度建议计算公式以及在规划设计运营市郊铁路时应着重注意的内外环应采用不同的轨道交通制式,应采用与市区不同的轨道交通设施,市郊列车的开行要符合客流的性质和市郊铁路的建设要处理好合作问题等启示.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应由中国城内的地下铁道和高架铁道、中心城与近郊城市化地区的快速铁道以及中心城与远郊卫星城镇的市郊铁路等模式组成。中心城内的轨道交通总长应以375km左右为宜。文中同时探讨了轨道交通的线网方案,并提出了加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正向郊区转移,正如2014年6月举行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建言的那样,"上海未来的潜力地区是在郊区新城、新市镇"。与此同时,在新城汽车保有量高于中心城的快速增长、个体交通需求迅速膨胀、对外联系日益频繁等背景下,向心交通(出入中心城)、内部交通压力逐年递增,部分路段及区域甚至已呈现常发性拥堵。市郊新城在尚未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是大都市区多中心结构形成的重要支撑条件。香港作为典型的高密度都市,在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协调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引导和支撑新城发展方面拥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相互关系视角将香港新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分析香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的基础上,梳理香港轨道交通的管理经营模式。系统归纳香港轨道交通近期、中长期规划方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梳理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协调策略。最后,总结提出香港轨道交通规划引领新城布局、建设综合开发、运营共享互通等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5.
构建适应不同需求层次、多模式有机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已成为服务北京都市圈交通需求的必然抉择。首先分析北京市现状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功能层次以及与城市空间扩展的适配性。按照服务水平和层次多样的出行需求特征,将北京都市圈范围内轨道交通划分为4个主要功能层次并分析其功能和服务范围。针对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单一的现状,提出北京市郊轨道交通发展策略,即规划范围应打破行政边界,重视市郊轨道交通对中心城轨道交通网络运能的缓解作用及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以及市郊轨道交通与中心城衔接、既有国铁资源利用、建设时序和投资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日本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以及苏锡常都市圈实施轨道交通的可行性,提出了苏锡常都市圈在实施轨道交通战略时可以借鉴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在体制改革、理念确立、线网规模、资金筹措4个方面的经验,从而帮助实现城市与交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市郊铁路系统是世界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达国家和城市满足长距离交通需求的主要手段。面对北京市城市规模扩大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探讨如何发展北京市郊铁路并使之与城市轨道交通形成有机的整体。首先分析伦敦、纽约、巴黎、东京4个世界级城市的中心集聚强度以及市郊铁路对城市运行的支撑作用。同时,回顾这4个城市的市郊铁路发展历史进程,总结其网络布局特点及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郊铁路发展的原则和思路,强调与现有及规划铁路资源在运营上互联互通,同时建立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管理、运营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城建设是目前许多大城市缓解城市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轨道交通在引导新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点"、"线"、"面"三层的等级结构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轨道交通点层枢纽、线层走廊对新城的引导策略,指出轨道交通在引导新城点层开发、轴向扩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缺乏城际铁路,影响了嘉定新城对长三角的吸引与辐射嘉定新城是上海第二个重点建设的新城。随着轨道交通11号线的建成运营,嘉定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然而,与毗邻的江苏昆山、太仓等城市相比,嘉定新城整体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虽然嘉定位于沪宁通道上,是上海陆上运输的北大门,但长期以来,嘉定并没有发挥出上海北部陆上运输门户的枢纽功能。由于地位和区位较近的关系,长三角北翼地区基本越过嘉定与上海中心城区直接联系,大量的产  相似文献   

10.
快速轨道交通的概念快速轨道交通是城市地下铁道(地铁)、轻型轨道交通(轻轨、单轨(独轨)、有轨电车、高速磁浮列车和市郊(郊区)列车(通勤列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的统称。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地铁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或城市内环路之内。地铁适用于通过大城市城区、中心商务区。轻轨是轻型轨道交通的简称,一般位于城市内环路之外,连接郊区及卫星城、机场等远离市中心的重要人流集散地,中小城市市中心的客运走廊。市郊铁路,又称通勤铁路,连接都市外围城镇:其中市郊铁路服务的显著特点是使用现有的铁路线,网络包括一条或几条从中心商务区(CBD)或市区分中心到郊区城镇中心的辐射线。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支撑了城市空间扩展、优化了用地布局;然而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评估了近1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实施情况,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功能层次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等;指出当前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单一功能层次的轨道交通造成长距离出行时耗长,缺乏与小汽车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制约郊区新城的发展。然后借鉴东京、巴黎等国际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实施和运营组织经验,根据上海实际,分析其发展快速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提出其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必须"连心",并给出了服务标准、规划方案和预计达到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外围向心的通勤交通比例高、中心区交通压力大,因此都市圈通常采用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首先结合伦敦、纽约、东京都市圈案例,分析轨道交通对都市圈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广佛都市圈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低运量轨道交通4个层级轨道交通的发展,从枢纽规模与布局、网络一体化、运营管理与车站开发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分散布局的轨道交通枢纽与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是适合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发展策略。最后,针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快线采用地下线路形式穿城、如何实现"四网合一"、枢纽空间的规划预留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变化特征,给国内各城市制定交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选取亚 洲、欧洲、北美洲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收集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特征数值,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梳理中心城区、外围城区间的差异,总结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最后,以深圳为例,分 析其近年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的变化趋势,预判未来的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较大、土地资源相对受限的亚洲地区的新加坡、首尔、香港3 座城市,采用了以公共交通 为主导的机动化出行结构;国际4 大都市东京、伦敦、巴黎、纽约中心城区内公共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东京、伦敦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占绝对优势。在相同的空间尺度下,国内城市人口规 模一般远超过国际大城市,在人口密度高、道路交通设施供给能力有限的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必须占据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ҹ������ͨ��չ��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国外大城市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必然性和发展原则. 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协调大交通与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非公共交通,以及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汽车关系,阐述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原则,强调构建与城市整体规划相适应的轨道交通网络. 指出轨道交通的建设应考虑其结构性和经济性,确定适当的轨道交通方式,不应过于追求超前. 最后,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策略措施,并对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国外大城市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必然性和发展原则. 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协调大交通与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非公共交通,以及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汽车关系,阐述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原则,强调构建与城市整体规划相适应的轨道交通网络. 指出轨道交通的建设应考虑其结构性和经济性,确定适当的轨道交通方式,不应过于追求超前. 最后,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策略措施,并对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荫  陆建 《城市交通》2006,4(2):16-20
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进行了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适宜的发展规模,与这个城市的规模、城市形态、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用地状况等因素有关。国内外关于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适宜的规模并没有一定的参考标准。在参考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以及城市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制约条件,提出了在不同经济水平(GDP)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与人口密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为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轨道交通和BRT的兴起,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如何协调轨道交通与BRT线网规划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点。本文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和BRT特性比较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BRT线网规划协调的涵义、重要性和研究内容,并对两者线网规划协调方案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要处理好线网规划协调影响因素、不同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交通发展方式、面向城市公交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规划、建立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城市连绵地区轨道交通服务层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城市连绵地区构建与之适应的轨道交通系统,关键在于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层级,满足区域范围内不同的出行需求,应对出行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城镇群、都市区、中心城市三个层面分析城市连绵地区的典型空间形态,并探讨与之对应的城际出行、城郊出行、城市内部出行活动特征。提出构建差异化的轨道交通层级,即区域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市区轨道交通,重点探讨各个层级轨道交通的构成、作用、线路技术特征等,以及不同层级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