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得到关注和重视,要求公路路域景观设计达到一定的高度,明确了公路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详尽阐述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立交区、路两侧、边坡及服务区的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丹通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研究在自然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填方段边坡、中央分隔带、隧道洞口及分离绿带、立交区、服务区及收费站、观景台7类典型景观,进行景观绿化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秋明 《北方交通》2007,(12):31-32
简要回顾总结了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普遍状况,全面阐述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概念、一般性原则和主要功能;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互通立交区、取弃土场、服务区、管理区、收费站等的景观绿化设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设置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以多车道转换时最内侧车道行驶的车辆不产生横向滑移的圆曲线半径作为多车道开口转换路段最小转弯半径,利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道路线形几何关系,建立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通用计算模型。考虑车辆在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处的行驶安全与效率,选取时间占有率、路段饱和度、速度一致性和路段行程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车辆运行状态评价云模型。通过VISSIM仿真获取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车辆运行评价指标数据,运用云模型确定不同转换车道数、不同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等级。结果表明:依据本文所建模型设置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时,2车道与4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为K1等级,5车道与6车道转换条件下车辆运行状态综合评价结果均在K2等级以上。验证了本文所建多车道转换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模型可保障车辆在开口转换路段运行状态,且在保证中央分隔带开口转换路段最内侧车道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基础上可提高路...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绿化呈线性分布,通过中央分隔带、填挖方段、互通立交区、隧道洞口、服务区及收费站养护工区绿化等六个方面来阐述铁岭至朝阳高速公路阜新至朝阳段绿化与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6.
结合辽宁省辽东山区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气候、地形等自然情况,全面阐述了辽东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互通立交区、中央分隔带、路堤坡脚、路堑边坡、隧道洞口等区段的绿化设计思路及常用树种,并根据高速公路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和地形地势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工程防护,保证了山区高速公路的"畅、安、舒、美"。  相似文献   

7.
改扩建工程是改善穿城高速公路与沿线城市关系、优化交通衔接的契机。分析高速公路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和矛盾,在借鉴相关穿城高速公路建设案例的基础上,以京沪高速公路沭阳段为例,进行改扩建工程交通衔接规划方案研究。提出交通衔接规划原则,研究主线改扩建、互通出入口布局优化、分离式立交及下穿通道改善及主要互通节点选址的方案,提高改扩建工程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公路的改扩建中,中央分隔带的合理设计极为重要,根据现场调查,发现某高速公路多路段出现因下渗雨水掏蚀路基导致的路面脱空现象,为此,提出改扩建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的优化措施。通过infoworks ICM软件模拟该路面雨水汇集过程,并复核了非超高段排水系统的水力过流能力,可有效改善现有布设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江苏高速公路主要区域的绿化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出常用植物种类150种;归纳出江苏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道路两侧及边坡、枢纽及互通区、服务区及收费站区的绿化配置模式和绿化特点;分析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高速公路的绿化和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彭飞 《北方交通》2011,(12):24-27
介绍了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出入口与主线交织区段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的基本方法,并以一处枢纽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交织区段为例,进行了计算,经对计算结果的深入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1.
结合京福高速公路枣庄段中央分隔带绿化渗灌工程设计实例,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渗灌系统的设计原理。通过渗管渗流试验确定了渗管的合理长度及压力范围,通过土壤水分运动实体模型实验对渗灌效果进行了验证,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灌溉采用渗灌技术积累了设计与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2.
城市快速路中互通立交交织区长度的合理设置将对整个城市快速路系统的服务水平、通行能力、行车安全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有必要对互通立交交织区长度的取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基于《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交织区中的相关方法建立交织区长度的计算模型;以该模型为依托结合可靠度理论,建立最小交织区长度可靠度功能函数,对交织车辆区间平均速度、交织区基本路段的平均自由流车速等随机变量的随机性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利用蒙特卡罗法讨论现行规范中最小交织区长度设计取值的安全可靠性,用失效概率及可靠指标进行评价。参考《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中城市快速路对应安全等级的可靠度要求,计算不同设计速度下的交织区长度,并结合实例验证,其计算结果具有较高安全性。研究表明:以150 m作为互通立交交织区长度应用于快速路设计,其失效概率较大且安全性较低;通过以满足一级安全等级条件的目标可靠度反算,推荐在100、80、60 km/h共3种设计速度下,互通立交交织区长度分别取400、370、350 m,可提高整个城市快速路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内相关工程实践,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路拱形式、横坡值,从新建和改扩建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超高过渡方式和形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根据新建高速公路和改扩建高速公路的特点,灵活应用双向路拱、折线型路拱和单向路拱;对于超高过渡方式,有中间带的公路均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的方式,不设路拱线适用于降雨量不大的地区,设一条路拱线可减小汇水面积和坡面汇流长度,改善路面排水,超高形式能较好地适应多车道高速公路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以昔阳至榆次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根据昔阳枢纽立交的预测转向交通量、沿线地形、交叉位置与前后隧道出口及服务区间距等受限因素,分析比较两个互通立交方案的布设形式及相应特点,确定合理的建设方案,供类似工程方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物流业迅速发展导致的大型物流园区与高速公路的国道连接路段客货拥堵问题,从城市出入口连接段的交通流特性出发,根据连接段交叉口货车与客车的转向数量及比例,建立货车专用道交织区长度计算模型,并且对不同车道数的交叉口进口道进行渠化,将专用道交织区长度计算模型和进口道渠化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了交织区长度计算模型与交叉口渠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柳佳 《北方交通》2023,(10):82-87
京哈高速公路绥中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沈山高速改扩建段)按照双向十车道进行建设。针对多车道横断面如何划分、互通区出入口车辆如何进行转换等问题,通过不同模式的十车道横断面划分方案比选、出入口标志标线指引适用性分析,得出标准路段采用客货分隔、出入口段采用外侧混行的标志标线指引体系,保障沈山高速改扩建段车辆安全通行。  相似文献   

17.
吴永得 《交通标准化》2010,(15):265-268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改扩建工程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述互通式立交改扩建设计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的确定、互通立交现状的调查、技术标准的确定、互通方案的设计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保通组织的设计,可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台湾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为高速公路运营提供各项服务的交通设施,又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设的内部出入口,对高速公路的行车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分析台湾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与建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重庆高速公路服务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设计思路,供同行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19.
双喇叭形立交占地面积少,桥梁规模小,工程规模较小,在小交通量十字交叉高速互通立交选型中有明显优势。区别于有收费站立交,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交通流均为连续流,交织段长度取值没有明确参考依据。针对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交织段长度取值问题,以2007版及2017版《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为计算依据,利用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对净交织长度进行了反算。以饱和度和交织区车流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得出结论:交织区匝道自由流速度在40~60km/h时,在满足四级服务水平最大负荷交通总流量前提下,推荐最小交织段长度为140~200m。  相似文献   

20.
张建华 《交通标准化》2012,(12):133-135
针对京石高速公路(五环路—赵辛店立交段)具体特点及周边影响条件进行分析,阐述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设计各个步骤主要内容及所采用的加宽型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为今后类似的改扩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