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向剑平  梁乾  周纪申 《船舶》2006,(1):57-60
文章概述了进行舰船管系三维模型到二维出图技术开发的目的、意义。针对CADDS5-P IP ING的特点和二维出图的需求,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研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型潜艇的指挥舱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一种新的从三维到二维的设计思想在计算机辅助舰船舱室及设备布置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及过程,探讨了在舰船舱室及设备的布置设计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及图形加技术取代目前常用的放样和建造舱室实体模型的可行性,文中直接从三维入手,建立舱室结构及设备的立体模型,形成三维设备图形库,在此基础上完成舱室及设备的布置设计及绘制工程图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三维设计理念在船舶行业中的不断推广,船体结构三维建模方法逐渐普及。三维模型虽较二维图纸有着诸多的优势,但目前限于船级社、船东、部分中小船厂的实际情况,“三维设计+二维送审”的工作模式仍然是现阶段的主流形式。因此通过三维模型直接实现二维出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CATIA V6的结构二维出图的关键技术,以平台原生出图功能为基础,结合CAA二次开发,提出中间模型技术,解决当前结构三维模型二维出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整体出图效果较CATIA原生出图功能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维设计理念在船舶行业中的不断推广,船体结构三维建模方法逐渐普及。三维模型虽较二维图纸有着诸多优势,但目前限于船级社、船东及部分中小船厂的实际情况,"三维设计+二维送审"的工作模式仍是现阶段的主流形式。因此通过三维模型直接实现二维出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CATIA V6的结构二维出图关键技术,以平台原生出图功能为基础,结合CAA二次开发,提出中间模型技术,解决当前结构三维模型二维出图所面临的问题,整体出图效果较CATIA原生出图功能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利用AutoCAD的二维管道铺设布置中所生成的数据,结合VBA技术,自动实现管道三维模型的建立,代替手工绘制轴测图,从而更直观地反映二维管道所表示的空间关系,使二维设计和三维图形的自动生成得到充分的结合,有效地提高了管道铺设布置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向剑平  梁乾 《船海工程》2006,35(1):70-72
针对CADDS5软件的特点和舰船二维出图的需求,提出了汉化问题及相关应用程序开发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内组织管理现状 "十五"期间,国内舰船设计所和制造厂都已具备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设计所和造船厂相当的三维设计软硬件,初步构建了舰船三维设计的网络集成环境;三维设计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船舶设备、结构、管系和电缆之间的布置干涉问题,使舱室空间布置合理,并取消了舱室实物模型;实现了全船通舱漫游和通道可用性检查,开展了可操作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分析;根据三维舱室模型生成了二维参考图,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施工设计图纸的绘制;统一了设计所和制造厂之间的三维设计约定,制造厂能够在设计所提供的三维模型基础上直接开展三维工艺设计;同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也开始逐步得到应用,企业内部数据的共享和过程的并行协同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船舶》2020,(1)
船舶数字化、智能化设计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发展。文章结合AutoCAD的优点和三维体验平台(3DExperience,简称3DE)在数字化设计上的优势,探索了一种基于AutoCAD二维布置图驱动3DE平台进行三维建模的创新方法;运用组件应用架构(CAA)对3DE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设备节点批量创建、属性拓展和设备模型自动调用等功能;文中以某货船轮机专业机舱的三维建模为例,运用二次开发工具读取二维布置图中生成的数据表格驱动生成了对应的机舱三维布置模型,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经实船测试,该方法可极大提高3DE平台中三维建模的效率,该研究为船舶三维高效建模提供了具体的开发方法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武昌造船厂课题组研制完成了微机船体三维设计、船体零件数据提取和套料、三维舾装综合布置、管系三维数据与PCPS接口程序、船体结构三维设计、船舶电气三维综合布置与出图.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舰船在三维非规则波中,基于方向谱的六自由度摇荡及动力响应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和实船海试结果的对比,证实了算法是可行的,精度高于舰船在二维非规则波中基于频谱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舰船在三维非规则波中航向航速优选的求解模式和算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全新的二三维一体化的出图设计技术——HIDAS三维智能化出图设计技术。介绍了该出图技术的系统架构,阐述了系统管理功能,包括二三维数据集成管理、三维操作模式管理、子图对象管理、图纸数据更新管理、图元标注管理等。HIDAS出图系统采用三维模型与二维图元相结合的出图方式,二维子图通过操作三维模型得到,二三维对象实现数据关联,建立起内在的对应关系。还阐述了图纸的自动更新机制,当设计方案变更导致模型发生变化时,更新数据从模型传递到图纸,图纸中的二维子图、图元属性、图元标注、统计图表等信息自动实现更新操作。  相似文献   

12.
管路布置设计属严重影响舰船设计周期的“瓶颈”问题。本文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显示技术,探索了CAD三维模型在舰船管路布置设计中应用的一些技术问题。并结合实艇,通过一定程度的二次开发,进行了典型舱室中管路布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经干涉检查,优化调整之后的管路布置三维模型可为船厂的管路布置提供精确的施工信息。  相似文献   

13.
舰船总布置中的综合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陈立 《中国舰船研究》2010,5(1):19-23,38
为解决舰船总布置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带来总布置多方案评估的困难,针对舰船总布置设计建立多目标综合评估模型,在对蚁群算法做出适应性改进的基础上,提出多专家综合评估算法,通过文章介绍的舰船总布置设计的数学模型及评估算法的处理流程,可有效应用于舰船总体布置设计,实现自动舰船总布置多方案评估选优,有效地解决了工程问题,该方法可提高舰船总布置设计综合评估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船体上层建筑之间相互影响的计算研究,已经进行了一维、二维和三维有限元分析。该方法在广泛的参数研究基础上,将原始三维模型简化为一维和二维模型,以减少数据准备工作和计算机解算时间。一维和二维模型都是通过船体及上层建筑的三维布置数值与试验研究得出的。一维模型的结果总是比三维情况偏小,但是比三维模型建立及运行的速度要快。二维模型与估计结果一致,并且与实际情况的预报值相当接近。这些模型比一维模型建立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提高舰船雷达图像特征识别度,基于当前灰度投影拟合相关技术,提出舰船雷达图像轮廓特征提取方法。根据雷达感应电磁波输入信号排列,通过预设灰度级和拟合高度,根据图像三原色组成比例,获取灰度图像,利用二维分割法,根据灰度级转换特征,将一维灰度图分割为二维灰度图,通过模糊积累特征识别方法,设置二维灰度图的特征函数,求取隶属函数,建立模糊特征集,实现雷达图像轮廓特征提取。实验数据表明,应用该设计特征提取方法,图像灰度回波提高了32%,灰度纵波提高了29%,图像特征识别精度具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某货船机舱分段结构设计为例,把SolidWorks、AutoCAD和EXCEL相结合进行机舱分段结构三维建模、二维出图、自动化计算,从而探讨计算机三维设计技术在船舶结构设计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高效完成各类船舶辅助设计,需要快速完成船舶三维建模工作,文章对船舶总布置图的DXF格式文件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利用VC++6.0平台对DXF格式文件内的数据进行提取,在将所提取的二维数据扩充为三维数据后,用OpenGL三维工具包建立了船舶的三维模型。该方法实现了直接将船舶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仿真模型的工作,为提高船舶各类辅助设计工作效率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二维驱动三维(Logical to Physical,L2P)是三维体验(3D Experience)平台中由二维原理图设计过渡到三维模型设计的重要方法,采用该方法可提高三维设计中船舶设备布置的准确性和效率。结合工程实际,从资源配置和驱动过程2个方面系统阐述L2P的驱动机制,运用该核心技术实现对设备的位置驱动,并通过EKL编程实现基于船舶坐标系的设备精准布置。通过研究,为三维设计中轮机、电气和舾装等设备的布置提供具体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王贵芳 《船舶》2003,(4):51-54
本文介绍了运用多种软件搭配,制作仿真舰船效果图的方法与过程。从选用软件、三维建模、赋材质、布置灯光、设置照相机、渲染输出、后期合成,最后完成仿真舰船效果图的整个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舰船室内设计方法受到设计元素种类的影响,出现设计效果差的问题,以增强舰船室内设计效果为目的,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舰船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舰船室内视觉信息,利用视觉信息的获取步骤,得到舰船室内设计的视觉信息,将舰船室内设计的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完成舰船室内的场景建模,最后通过舰船室内设计流程,实现了舰船室内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舰船室内设计方法可以增强舰船室内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