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宇 《珠江水运》2003,(1):28-29
潭江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下连崖门水道,受潮汐作用强,河宽水深,自然条件较好,整治标准由目前四级航道提高到三级航道,本设计在对该水道河性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综合整治的工程措施,对潮汐河流整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流水道是长江下游著名的浅险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前,该水道枯水期航道条件恶劣,航道浅情和船舶事故频发。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稳定了该水道河势格局,改善了该水道的航道条件。本文在介绍东流水道航道基本情况和整治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流水道工程前后河势、航道变化以及整治后实船适航试验效果,对东流水道整治工程完工四年来体现出的总体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达成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的目标,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和畅洲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在左汊采用潜堤的结构形式,减小左汊分流比,改善右汊航道水深条件。本文根据和畅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实测数据,与设计阶段数物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工程前后在滩槽变化、河床容积、流场变化、分流分沙变化等方面的实现情况。结果表明:工程实施以后,左汊潜堤上游侧主要呈淤积状态,潜堤下游侧呈冲刷状态。右汊分流比大幅提高,河槽大面积刷深,航道维护量非常小。工程达到了预期的航道整治目标,工程治理方案合理,航道整治效果显著,可为长江中下游潮汐分汊河段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雷雪婷  李有为  周林 《水运工程》2018,(11):145-150
针对长江下游东北水道6. 0 m航道存在的碍航问题,依据河道地形和水文资料,分析了东北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航道条件,并对该河段航道整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北水道总体航道条件较好,仅在局部年份在河心出现浅包,导致航道水深和宽度不足;为改善东北水道航道条件,航道整治工程可考虑在已建东北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基础上,加高下三号洲左缘低滩,稳定过渡段主流流路,并适当缩窄过渡段河槽,集中水流冲刷浅区,也可考虑仅在局部出浅年份采用疏浚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的河道概况、整治工程施工方案,在实船测量及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讨论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指出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在枯水期间施工对船舶通航造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西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西水道开挖至-8 m或不开挖,东水道分流比增加,对深水航道影响较小,但会造成深水航道左侧通州沙滩地窜沟的冲刷;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其对深水航道影响逐渐增加,开挖至-12 m、-14.7 m时,航道沿程会出现一定淤积,营船港下航道浅区有淤积的趋势,不利于航道维护,但通州沙滩地窜沟略有淤积。建议:通州沙西水道整治时,西水道疏浚深度不宜过深;尽快实施通州沙潜堤下延工程。  相似文献   

7.
福姜沙水道在平面上呈现"两级分汊、三汊并存"的格局,地形条件复杂,局部滩槽演变剧烈,是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重点整治河段之一。为论证福姜沙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基于实测地形、水文资料,系统对比了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福姜沙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滩槽演变、汊道分流分沙比调整、固滩效果、航道条件改善等。结果表明:福姜沙水道整治方案总体合理,整治效果符合预期,但须关注靖江边滩底沙活动对福北水道回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虎门太平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潮流数模计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环境水动力学数学模型(EFDC)对太平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的潮流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整治工程前后的水位、流速的变化情况并确定6个整治方案中的推荐备选方案。计算中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以及三维数学模型二维化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也表明:文中模型较好地重演太平水道流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的沿岸及受潮汐影响的水道潮流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手于龙圩水道的航道转移工程概况,通过对航道转移的步骤进行分析,结合龙圩水道航道内的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探究,总结出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间的航道转移安全技术要点,为我国今后的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可视化程度较高的水动力数学模型程序包FASTTABS对潭江刘樟洲浅段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整治工程前后的水位、流速、分流比的变化情况并确定了两个整治方案中的推荐备选方案。计算中采用有限单元法中的混合插值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模型较好地复演了潭江刘樟洲浅段航道流场,可以用于工程实际中的沿岸及受潮汐影响的水道流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武汉至安庆段6 m水深初通,需对该河段进行航道整治。张家洲水道为其中一段,是长江中下游重点碍航浅滩水道之一。在已建航道整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张家洲水道原型观测基础资料,分析6 m水深航道条件及其变化趋势,提出整治思路及原则。同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对本水道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开展整治方案效果试验研究。成果表明,随着整治方案的实施,本水道6 m水深航道条件基本能达到,仅少数不利水沙年份需辅以一定量的维护性疏浚。  相似文献   

12.
黑沙洲水道是长江下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一期整治工程实施后,航道条件得到改善,但遇不利水文条件时,航道淤积严重,需进一步实施二期整治工程措施缓解航道维护压力。通过分析该河段的河道演变和碍航特征,采用动床模型试验的研究手段,对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设阶段的工程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实施后,黑沙洲水道河势基本保持不变;南水道右槽航道分流比增加,浅区冲刷,航道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工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征与碍航特性、航道整治的时机与关键部位、航道整治方案优化、航道整治建筑物新型结构等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成果,有助于对工程的了解与潮汐河段航道整治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罗湖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湖洲水道是目前长江中游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几个碍航浅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顺利开展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的基础。在介绍罗湖洲水道整治工程具体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在工程设计或施工中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白茆沙水道航道存在的问题,通过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多途径、多技术手段,对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的演变规律及演变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航道整治对策与措施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提出了该水道总体治理思路与控导工程方案,以保护现有较为有利的河势及航道格局,为后续整治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航道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白茆沙水道航道存在的问题,通过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多途径、多技术手段,对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的演变规律及演变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航道整治对策与措施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提出了该水道总体治理思路与控导工程方案,以保护现有较为有利的河势及航道格局,为后续整治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章途鑫 《珠江水运》2012,(14):70-71
根据工程区域的水沙资料、挖槽设计和相关研究成果,对崖门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疏浚后回淤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崖门水道航道建设和今后的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牯牛沙水道为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整治其水道对畅通长江中游航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研究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针对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步设计中原护岸加固工程的平面布置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护岸加固工程平面布置优化方案将护岸加固长度减少200 m,将加固抛石量减少至7. 3万m3,平顺式护岸岸坡满足整体设计稳定要求,可为顺利实施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和保障通航安全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一 《水运工程》2020,(3):104-109
为科学评价长江中游赤壁—潘家湾河段燕子窝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综合分析工程实施以来河道冲淤变化、汊道分流比、航道条件及整治建筑物稳定4个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工程的实施稳定了燕子窝水道的洲滩形态和河势格局,遏制了航道不利变化趋势,左槽为主槽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航道尺度达到了设计标准.研究成果为后续进一步提高燕子窝水道航道尺度奠定了基础,也为类似分汊河段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长江东流水道是长江下游重点浅险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文中在介绍东流水道整治工程基本思路与具体工程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长江航道中其它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航道整治工程应顺应河势发展、把握有利时机;整治工程总体设计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树立综合治理理念,兼顾各方利益;整治工程理论研究应不断发展创新,为长江水运工程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