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福妹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5,18(1):9-14
针对雷达扫描非线性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重新定时的工作方式,用较高的驱动级电压放大和深负反馈、互补射极跟随器作输出,自行设计磁场分布均匀的偏转线圈等具体措施,降低扫描非线性系数。 相似文献
2.
3.
为改善在舰载相控阵雷达的光束控制中指向精度的参数指标,同时增强光束控制器性能与舰载相控阵雷达检测的准确性,本文通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选取合理的器件参数,期望达到最佳效果。然后研究基于分数阶耦合复值神经网络的光束指向控制策略,通过对分数阶复值神经网络的投影同步的研究证明,系统的投影同步可以控制光束的指向。采用哈里斯鹰算法(HHO)对液晶相控阵进行光束指向精度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全局与局部并行优化策略的哈里斯鹰算法,归一化精度误差由100数量级优化为10-4数量级,有效提高了舰载相控阵雷达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5.
我国沿海建立无线电指向标/差分GPS(RB-DGPS)系统的必要性及应用前景;对差分基准站精确位置的测定工作略作叙介。 相似文献
6.
7.
8.
9.
<正>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RBND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基增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利用沿海无线电指向标播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差分修正信息(工作频率:283.5KHz~325KHz,频道间隔500Hz),为沿海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球推广,目前已覆盖全球大多数沿海地区。中国海事局参照RBN-DGPS的国际标准制定了中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BNDGP S)规划,并从九五期间开始建设我国沿海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针对航母起降引导系统岸基标校真值测量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着舰引导雷达/中线电视测量数据融合的目标定位算法.首先,考虑到起降引导系统相关设备测量频率不一致,且不同位置船体姿态不同、测量坐标系不统一的问题,进行时间取齐和空间转换,统一转换至理想着舰点坐标系下进行处理;接着推导各设备测量误差的传递模型;最后在新获得的误差方差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法将着舰引导雷达和中线电视的测角信息进行融合,并给出最终目标位置估计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着舰引导雷达和中线电视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具备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具有机内故障诊断模块的微处理机化波控器设计新方法,加电后进行诊断时能自动显示诊断结果。并详细叙述诸如操作原理、流程图、诊断模块划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舰载雷达平台在风浪中的运动,从海浪的功率谱研究入手,分别建立舰船受风浪作用而产生的横摇、纵摇和升沉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雷达天线各扫描时刻所产生的位置指向误差,并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助于舰载雷达系统的性能分析,而且也有助于雷达对抗战场环境的内场注入式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对海稳定和地稳定矢量的优点和局限性作了全面地分析,并对雷达视角在避碰中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看法,为了适应雷达在避碰和导航中的需要,对正确适用矢量稳定方式阐述了作者独到见解,并对ARPA性能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舰载雷达平台在风浪中的运动,从海浪的功率谱研究入手,分别建立舰船受风浪作用而产生的横摇、纵摇和升沉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雷达天线各扫描时刻所产生的位置指向误差,并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助于舰载雷达系统的性能分析,而且也有助于雷达对抗战场环境的内场注入式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频地波雷达传播特性及其探测距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采用综合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地波传播中的绕射衰减和风浪损耗影响,以及地波传播中的环境噪声和海浪杂波特征分析,给出了高频地波雷达探测距离的公式,并探讨了几种提高高频地波雷达探测距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