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立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9)
通过高速磁浮车辆与线路之间的紧耦合关系,以车辆二系结构对线路的几何约束和我国目前的磁浮轨道技术的特点与制造技术为基础,并考虑安装与制造误差的影响以及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对高速磁浮线路设计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和最小竖曲线半径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设计的推荐值。即在保持车辆导向磁铁与导向面的侧向间隙5.5~11mm的条件下,线路轨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设计值不宜小于650m;在保持车辆悬浮磁铁与定子面的悬浮间隙9~11.5mm的条件下,线路轨道的最小竖曲线半径设计值不宜小于2000m。 相似文献
2.
根据铁路等级等因素,将一路划分为若干区段,再根据各区段的最高速度确定其最小曲线半径标准, 一方法对不同最高速度地段提出是小曲线半径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从乘客舒适度、磁浮列车自身技术要求等角度,对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规划中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进行探讨并得到建议值,为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相关参数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最小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及缓和曲线长度确定的分析,就线路平面设计中(尤其在既有线改建和增建二线时)如何结合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合理选配最小半径曲线的缓和曲线长度,以达到节省工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标准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为例,说明了不同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对轨道交通线路的工程费、运营时间、养护维修费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得出:降低现行地铁设计规范中车站端部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值是经济合理的,在困难条件下地铁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标准值可由250~300m减小到200~250m。 相似文献
7.
客货共线运行铁路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标准的制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柳世辉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5,(10):103-107
曲线半径是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本次《线规》修订根据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参照铁建设(2003)76号文《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相关内容,确定了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取值范围,并对最小曲线半径、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进行了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铁路交通“高速”与“提速”的需要,我们要十分注意铁路曲线半径的选择。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要尽可能采用大半径;分路段宜采用不同的最小曲线半径,同时要考虑路段长度的要求;最小曲线半径的选取,宜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9.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3,(3)
设计中采用推荐曲线半径,不仅具有提高线路平面设计质量和列车运行品质的优点,还具有优化列车运营条件、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的作用。论述了铁路线路专业设计规范纳入推荐曲线半径标准的意义,并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了推荐曲线半径的标准建议值,得出将推荐曲线半径纳入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可进一步体现技术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和技术经济性,提高规范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达到线路平面技术经济的优化配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11.
结合高速磁浮线路轨道的特点及其车辆特征,对车站内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如纵断面坡度、横坡角、平面曲线半径等进行了研究,对车站内列车通过的速度与平面曲线半径的关系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和编制有利于指导我国高速磁浮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生产及运营中涉及的技术标准编制和实施工作,对高速磁浮交通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根据标准应用阶段的不同,将该标准体系分为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和产品3个分体系;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将各分体系中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3个层次。结合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特点及标准体系编制规范,确定了标准体系表和标准编码的格式;建立了各分体系的结构框架,为标准体系表和各项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3):19-24
通过对车辆在曲线上的运行特征的分析,从车辆自身通过最小曲线半径、抗倾覆能力的最小曲线半径、满足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满足旅客舒适度与内外轨均磨条件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等因素,建立平曲线最小曲线半径与车辆运行特征间的对应关系;从车辆连挂车钩最小曲线半径、工程允许曲线半径、限坡当量竖曲线最小曲线半径、车辆结构限界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行车平稳性及舒适度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等建立竖曲线最小曲线半径与车辆运行特征间的对应关系;运用相关的参数,对站线曲线半径标准的选择,进行计算与分析;为站线曲线半径标准及道岔标准的选择,提供系统理论根据,为新一轮《线规》及《站规》与工程具体设计,提供系统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朱志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5):83-85
介绍了世界上首副电机驱动、齿轮齿条传动高速磁浮线高速道岔的驱动布置方案.通过几何非线性分析,对不同驱动布置方案下高速道岔转辙过程的特性进行对比,得到了支点到位位置偏差小,线形、主梁应力和驱动力变化平缓,经济性好的驱动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铁路最小曲线半径的动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别对列车动态通过高中速客车共线与高低速客货混跑的曲线轨道进行动力学性能指标的仿真计算、分析与评价 ,可作为论证制定最小曲线半径标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18.
孙文峰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5,(4):12-14
铁路线路平面曲线半径(R)选择与曲线实设超高(Δh)设置对提高列车行车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既有线提速改造,分析了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与列车运营模式的关系,曲线半径R与Δh的关系,建议新设的曲线半径应尽量选择较大值,Δh选择在20~40mm,为将来的超高调整留有余地。在客、货混运的线路上,最小曲线半径不仅与最高行车速度有关,而且还受最低行车速度的影响;同时,最小曲线半径也与欠超高和过超高的允许值有关。因此,提高最低行车速度、缩小最高与最低速差将获得较小的曲线半径,从而可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