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安全带是乘员在碰撞事故中的减轻伤害的安全装置,本文分析碰撞过程乘员的减速度,位移,以及安全带伸缩特性,从而确定安全带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某国产大客车与货车侧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及假人和安全带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仿真安全带在大客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分析了发生侧面碰撞时,假人在有安全带和无安全带两种条件下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在大客车侧面碰撞中,安全带可以有效地防止乘员发生"二次碰撞",减小乘员伤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应用已验证的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国人三岁儿童乘员生物力学模型,根据C-NCAP(2021版)要求,建立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模型进行仿真,以对比三岁儿童乘员在不同约束系统中头部、胸部的运动学和生物力学响应,对汽车碰撞中三岁儿童乘员保护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使用安全带能大概率降低儿童乘员在汽车碰撞中遭受损伤的风险,五点式安全带对三岁儿童乘员的保护性能优于三点式安全带。应用具有高生物仿真度的儿童乘员生物力学模型,能应用生物力学评价参数对儿童乘员损伤机理进行深度分析,进而对儿童保护装置和试验车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汽车安全带用于在汽车碰撞、倾翻事故中约束乘员,防止其被甩出车外,避免或减轻乘员与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车内物品相撞(即二次碰撞),从而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作为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种措施,安全带已被40多个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强制使用。  相似文献   

5.
安全带的重要性 安全带是极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可大幅度地降低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的受伤率和死亡率.在正常行使时,安全带仅发挥较弱的弹簧张力,不会使乘员有过重的压迫感.一旦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安全带能马上锁止,将乘员紧紧固定在座位上. 当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将产生巨大的惯性作用力,使驾驶者、乘员与车内的转向盘、风窗玻璃、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乘员抛离座位或抛出车外.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二次碰撞,而且它的缓冲作用则能吸收大量动能,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汽车碰撞安全保护措施中,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目前最有效的乘员约束保护装置。单独使用安全带就可以减少42%左右的乘员死亡率,而汽车安全气囊是不需要乘员做任何动作就可以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保护的被动式乘员保护系统。许多事实和测试也说明,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它能  相似文献   

7.
分析和阐述了汽车碰撞事故中乘员伤害的原因及相应对策,重点介绍了各种安全带装置的特点、安全带的发展动态以及预紧式安全带和限力式安全带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常见的客车座椅安全带样式一般为两点式和三点式两种。本文以正在施行的GB13057-2014的大量数据为基础,对采用两种安全带样式的客车座椅在发生碰撞时对乘员头部的伤害规律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三点式安全带的客车在碰撞中乘员头部与前椅发生接触的概率比两点式的低。2,当采用两种不同安全带约束的乘员在碰撞中头部均与前椅接触时,采用三点式安全带约束的乘员头部伤害值的平均值比两点式的低。并通过一系列试验总结两种安全带的特点,为厂家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减低研发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9.
果青  张明 《汽车运用》2003,(1):44-45
问:安全带有何作用? 答:安全带是驾驶员和乘员使用的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汽车在发生轻微正面碰撞或进行紧急制动时,安全带自动装置将会使正确配带安全带的驾驶员和乘员限制在座椅上,以免受伤;汽车在发生严重碰撞时,安全带可避免车内驾驶员和乘员冲出车外并限制其身体的惯性移动,减少受伤程度。 安全带在汽车上已使用了多年,大量的事例都足以说明,如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儿童乘员在校车正面碰撞中无安全带约束,使用2点式、3点式和5点式儿童安全带约束条件下的儿童假人的动力学响应和头、胸部的损伤物理参数;分析3点式安全带的两种误用情况下的儿童假人的有关物理损伤参数。结果表明,在正面碰撞事故中,使用5点式儿童安全带更有利于儿童乘员保护;正确使用3点式儿童安全带可以减轻头、胸部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汽车碰撞特性,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利用MADYMO软件建立HybridⅢ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模型、三点式多刚体一有限元复合式安全带和有限元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在4种情况下进行正面碰撞的模拟,对比分析乘员的受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朱西产 《世界汽车》1996,(5):16-17,31
安全气囊系统是当今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正面碰撞防护气囊系统已具有较高的装车率,实践证明,安全气囊与三点式安全带一起构成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具有优良的乘员保护效果。在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中,就安全带与气囊的主,从关系的不同,在美国和欧洲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开发思想。  相似文献   

13.
1 东风本田CR-V汽车辅助保护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东风本田CR—V汽车辅助保护系统主要由SRS控制装置、前碰撞传感器、螺旋线束、驾驶座侧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安全气囊、驾驶座侧侧面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驾驶座侧侧面碰撞传感器、前乘员座侧侧面碰撞传感器、座椅安全带张紧器、座椅安全带锁扣张紧器和乘员位置检测系统(OPDS)等组成,其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普通乘员约束系统在乘员保护方面的局限性和负面作用,介绍了多级气体发生器和安全带限力装置等乘员碰撞保护系统的先进技术;给出了两种汽车智能乘员约束系统中控制模块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汽车智能乘员约束系统效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能乘员约束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输入的参量,包括安全带的应用情况、乘员位置以及乘员身体质量等进行判断,碰撞中按输入参量的级别确定约束值,调整气囊充气速度、进入气囊的气体体积、气囊泄气孔的面积和安全带的载荷限值。基于某微型客车乘员约束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安全气囊低能量触发为例,研究了智能系统对乘员保护范围和约束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解析汽车预紧式安全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土 《汽车与安全》2010,(12):39-40
一、基本概念预紧式安全带(PRETENSIONERSEAT BELT)也称预缩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事故形态的了解及交通法的普及,安全带的佩戴率日益提升。安全带在碰撞事故中对于乘员的保护作用毋庸置疑,但客户在日常使用中却无法感知到安全带的约束性能;为了提升安全带的日常使用舒适度,减小碰撞前的安全带松弛量,主动式安全带应运而生。本文首先阐述主动式安全带的发展背景及原理,明确主动式安全带的应用工况和目标性能;之后基于某主动式安全带的结构,结合相关设计参数给出设计优化提案,为主动式安全带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NCAP)侧面碰撞条件下远端老年乘员的运动学响应和损伤机理,首先利用老年人体模型CHARM-70建立台车模型,然后建立整车AE-MDB侧面碰撞和侧面斜柱碰撞有限元模型,进行整车碰撞仿真并提取非碰撞侧B柱底部加速度脉冲,最后,基于THUMS_AM50_V4.0人体模型和老年人体模型CHARM-70建立单乘员和双乘员台车仿真模型,进行AE-MDB侧面碰撞和侧面斜柱碰撞仿真。结果表明:在侧面碰撞中,安全带无法有效限制远端乘员因惯性而导致的侧向偏移;在单乘员台车仿真中,远端老年乘员头部和颈部损伤值远小于阈值,但胸部出现大面积严重肋骨骨折;在双乘员台车仿真中,远端老年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出现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9.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2,(47):34-35
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正面碰撞是车辆碰撞事故中最多的碰撞型式。在乘员没有系安全带或使用安全气囊情况下,汽车转向盘可能对乘员造成头部、颈部、胸部等伤害。为减轻转向盘对乘员造成的伤害,在汽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应用吸能型转向管柱,在乘员撞向转向盘时,使转向盘后移,减少乘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正面碰撞时轿车后排乘员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轿车后排乘员在发生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文章利用碰撞仿真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某轿车车体、安全带和假人的乘员约束系统正面碰撞模型,并与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安全带形式和座垫角度对乘员的HIC、胸部3ms加速度和左右大腿力等损伤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表明使用3点式安全带同时匹配座垫倾角25°的方法,能使头部损伤下降59%,胸部伤害下降20%,腿部损伤下降70%,有效提高后排乘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