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双华 《航海》2002,(6):17
"太空站"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你听到过"海洋站"吗?这其实是与"太空站"一样起探索作用的海底永久栖息地,它的命名是"海底特质综合研究"计划. "海底特质综合研究"的代号叫做"绿洲",目前虽然只是一项提议,但前景异常广阔.  相似文献   

2.
王文婷 《航海》2002,(1):15-17
1973年8月2日,“阿基米德”号深潜器载着驾驶员德弗罗贝雄尔、首席科学家勒皮雄和机械师米歇尔开始下潜,下潜的目标是大西洋中脊,它位于亚速尔群岛的西南海底。 3个小时之后,2600米深的海底已在“阿基米德”号的下面呈现。勒皮雄的眼睛紧贴着舷窗,突然惊呼起来:“看,熔岩!”在他的前方,巨大的熔岩就像瀑布似地从几乎是垂直的陡坡上倾泻而下。勒皮雄又看到了中央裂谷的岩壁上,有许多黑黝黝的“管道”,活像大管风琴的音管,参差不齐地排列在那里,直径大多1米以上,在探照灯的照耀下闪烁着黑玉般的光泽。在一块海底凹地上,堆放着一些完整无损的熔岩块,外形像一大块一大块的枕头一样,探险者们给它起名叫  相似文献   

3.
徐双华 《航海》2006,(1):22-22
美国科学家称,沉积在海洋底部的黏土完全能够担当原始生命(最原始的有机物分子)孵化器的重任。正是这些最原始的有机物分子后来成为史前遍布全球海洋中的“营养高汤”的基本成分。有些科学家认为,海洋中有机分子的泉源是海底火山,海底火山口也会产生有机化合物,如甲醇。然而,这种观点不攻自破。因为在有水热源的条件下,海水的温度可达300至400摄氏度,而甲醇在温度达65摄氏度时就会沸腾并开始分解成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这说明,要么这一说法完全不可信,要么是在海底还存在着某种机制能防止甲醇在热作用下分解。而能够充当甲醇保护神的便是海底的黏  相似文献   

4.
10月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艘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综合调查船在武昌造船厂命名下水。 这艘被命名为“海洋六号”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是武船为广州海洋地质凋查局建造的集多学科、多技术手段于一体的远洋调查船,将主要承担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质源调查任务,兼顾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5.
方新洲 《航海》2002,(6):26-26
微生物石是由海洋微生物群(细菌和藻青菌)组成的一种结构,一般在水下不足25米处繁殖增生。在某些海域,微生物石能以惊人的速度铺满海底,使珊瑚接触不到生命源——光线,从而将其杀死。人们原以为它们在6500万年以前就已经绝迹了,但它们却在新千年伊始又“卷土重来”。微生物石重现海洋,威胁着珊瑚礁,并进而威胁着动物群落和人类。  相似文献   

6.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4,(11):42-45
当前,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太空探索,这当然有必要,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人类热衷于研究其他星球的同时,对地球本身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至少对地球上的海洋来说,情况确实如此。正如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西尔维·埃勒所说,“我们关于海底的知识还不如火星的多”。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新的海洋大战一触即发。前不久,记者在杭州采访了中国海洋物理学家苏纪兰院士,随着话题的逐渐深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海洋画卷在记者眼前展开……  相似文献   

7.
方新洲 《航海》2005,(1):43-43
日本九州大学海洋地质学和古环境学教授高桥孝三,发表了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在北冰洋实施的调查结果。高桥教授称,此次使用挪威的钻探船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水深约1200米的4处海底,成功地采集到海底地层428米的沉积物样品。根据这些海底地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发现海底地下约300米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8.
徐新明 《航海》2004,(1):10-12
经常出没于澳大利亚港湾的“坦葛罗阿号”科学考察船,正横跨塔斯曼海域,向诺福克海岭驶去。研究人员要对这一带的海山海岭展开全面调查。很快,他们将声纳仪器置人海面2000米以下的海底。仪器很顺利地沿着海山的斜面下沉,并将海山的雄姿及时拍摄下来传递给考察船。  相似文献   

9.
"大洋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一号”船是我国唯一的专门从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查研究开发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该船于2002年进行了高起点的增改装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增设动力定位系统。本文介绍了在增改装设计过程中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考试及部分主要的实船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修船》2019,(1):57-59
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输送的主要途径,大量用于海上平台间的油、气、水等介质输送。由于海底管道所处工作环境恶劣,一旦管道泄漏容易造成重大污染事件。因此,研究海底管线的腐蚀与防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对于保证平台生产安全、环境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壮凌 《航海》2003,(6):14-15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1600米深海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处海洋生物繁衍的“海底托儿所”。在该深海海域,各种鱼类与章鱼密集于海底山脊,在漆黑的“海底托儿所”产卵,生儿育女。  相似文献   

12.
“大洋一号”船是我国唯一的专门从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查研究开发的综合性海洋调查船。该船于今年进行了高起点的增改装工程,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增设动力定位系统。介绍其设计过程中若干重大问题的考虑以及实船的装置,对于国内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健奕 《中国船检》2014,(12):51-52
海洋工程船是为满足近代海洋工程,尤其是海洋油气开采活动的需求而制造的特种船舶。广泛应用于与海洋石油开采活动有关的供应、拖曳、锚作、人员物资载运、提油支持、海上海底工程施工、海底管网施工、  相似文献   

14.
王壮凌 《航海》2003,(4):12-13
美国麻萨诸塞州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水下滑翔机,能够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的能量作为“水下飞机”的动力能源,可以实现几年内翱翔在海洋,而不受海洋深度与距离的限制。 目前,这种滑翔机己通过了试验与测试。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智能滑翔机可“定居”海洋,定时提供给人类关于海底世界的一切变化和资料。  相似文献   

15.
娄敏 《中国造船》2007,48(B11):369-373
海洋输流立管是海面与海底井口间的主要连接件,是海洋基础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海面与海底的一种联系通道,既可用于浮式海洋平台,又可用于固定式平台及钻探船舶。立管在波浪及海流的作用下易发生涡激振动(VIV),涡激振动是深水立管设计的一个主要控制因素。对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工程背景、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08,(6):12-12
巨轮“泰坦尼克”号沉没海底后,近百年来人们始终非常惋惜。鲜为人知的是,“泰坦尼克”号其实还有一艘姊妹船,曾于1916年也不幸沉没海底。目前科研人员发现,这艘邮轮由于在海底沉睡中未遭到严重破坏,有望被打造成一座海底博物馆,人们还有机会一睹它的“尊荣”。  相似文献   

17.
科海拾贝     
《航海》2002,(5)
法最先进机器亮相 由法国ECA企业生产的,名为“阿利斯塔尔”的海底机器人,于今年6月在第二届国际海洋技术沙龙上亮相。据称,这个被誉为新技术杰作的机器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主型海底机器人。 “阿利斯塔尔”海底机器人的作用是探测深海中的物体,如海底输油管道、海底电缆以及海上油井等。它能够在3000米深的海底工作,并可携带100千克重的设备航行24小时以上而不需要重新充电。  相似文献   

18.
张婷婷 《游艇业》2013,(1):90-93
即便2012年的末日传说已经成为过去式,马尔代夫的“消失倒计时”却依然没被解除。这个平均海拔低于1.5米的天堂珊瑚礁岛国,据说会在半个世纪内沉入海底!别再犹豫,赶快拟好日程,畅享这里真正的海洋时间吧!  相似文献   

19.
崔燕 《中国船检》2012,(8):75-76,124
2012年6月28日.由中船集团第708所为中科院海洋科学研究所设计、武昌船厂建造、入中国船级社(CCS)船级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顺利交船。它的建成将显著提升我国海洋综合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为我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海洋高新技术研发.特别是深海及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20.
陆响晖  甘霏斐  杨勇 《船舶工程》2021,43(9):前插3-前插7
海洋地震拖缆是探测海底地质结构及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的海洋科考装备.总结国内外行业现状,简要概述地震拖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拖缆系统的信息反馈与控制方式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