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刊1957年第二期所载“铁路和公路勘测时在曲线上横断面测设”一文对测定道路曲线横断面曾有过介绍。现将我们在工地上所采用的方法整理介绍如下: 1、工作的根据在圆弧中的一根弦,在其两端切点处作两根切线,分别与这根弦所成的两个  相似文献   

2.
铁路和公路的勘测和定线必须测设横断面。在路线的直线部分,该项工作可用通常的方法来完成;在曲线上横断面的测设较为复杂,横断面应当是曲线半径(法线)的延长线。应当记得,在多山坡地区的路面横断面就连离半径不多的偏差也可能引起断面显著的变化,因而设计土方的计算将不正确。在有关勘测问题的文献中,几乎没有涉及这类问题,同时在实际勘测和修筑道路时,曲线上横断面的测设对钉出椿点和加点有时将引起不少困难。在曲线上横断面的测设通常是由切线或者最好由相当于纵座标Y及К—Х(取自Важеевский,федоров等所编用表)值的点子连接而成的直线来进行,但在这两种情况下横断面方向都有一定的容许误差,而通常只按照半径的大致延  相似文献   

3.
公路月刊1958年5月号介绍了“利用外距求曲线上加桩横断面方向”一文,计算手续比较繁杂。现提出改进办法如下:(1)在半径为 P 的的圆线上有两点 A 和 B(图1),B 点的切线 BC 与 A 点的法向  相似文献   

4.
圆曲线的测设方法较多,主要有直角坐标法(如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如偏角法)、角度交会法、解析坐标法等。诸法各有长短,一般前两法较常用。本文介绍三种新的测设法。新方法较现有的测设法简便。详述如下。一、交点偏角法如图1,J、Z、Y分别为曲线的交点、起点和终点,P_i为曲线上的任一  相似文献   

5.
用经纬仪测设曲线,一般采用偏角法。在偏角法中,经纬仪起控制“偏角”即弦切角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偏角法比较呆板,因为这种方法必须在中线上架设仪器,而且要测完一个弯道,至少要在线型变化点如 ZH、HY、YH 或 HZ 点上置仪。实际上,这些点的位置一般是不够理想的:  相似文献   

6.
原理如图1:路线转折点系虚交于河中,同时曲线上许多中心桩均被阻碍物遮蔽,不能在曲线起点、终点、中点或者 I.P.等位置作测站来安经纬仪测定,因此依切线任意点上来测设曲线就有它采用的实际意义与价值。如在切线上 T.P.C 处,可望见曲线内整个地形,则可选定 T.P.C 作测站(如果 T.P.C 位置不能望见曲线内  相似文献   

7.
在公路工程的测量中,关于横断面边桩放样工作,一般在直线上是用十字方向架施测,但在弯道上的加桩(B.c.H.C.E.C.除外)则无方向可对,现在提出利用外距求曲线上加桩横断面的方向,供大家参考。 (1)理论数据用d=θ/L=57.2958/R(以L=R·θ(л/180)代入而得)作得图2。  相似文献   

8.
汽车转弯驾驶是汽车驾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汽车行驶中经常要遇到各种弯道和障碍而需要改变行驶方向,汽车转弯行驶,要靠转动方向盘改变前轮的方向,靠差速器的作用改变左、右驱动轮的转速来实现转弯.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轻横断面测量工作并提高其质量起见,近年来有些测量单位创造了不少测量工具,对横断面测量工作的改进收效很大。现综合各方面的经验,提出两点改进操作的意见: 一、改进方向架:将方向架添设测斜器(见图1)。方向架的横木固定在方直木上,在两端钉一小洋钉,以确定方向。在方直木与横木连结处,装一指标尺(用光滑竹片制),用螺丝套着,使能活动紧松。在横木下10公分的方直木侧,用螺丝装上测斜器一向,与横木的方向成直交。  相似文献   

10.
金轮 《公路》1960,(13)
公路平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横断面方向,应该通过该曲线的圆心。若施测时方向不正确,平原地区影响不大,在丘陵山区方向稍有偏差,则土石方数量的计算,将造成很大误差。所以做好路线平曲线部分的横断面测量是必要的。现在介绍一种公路平曲线部分横断面的图解法,供大家参考。作图方法和步骤(见图1)1.在方格绘图纸上找好 ox 与 oy 轴(x 表曲线长 k,y 表外弦 z)及交点0。2.由0×轴绕0点,顺时钟方向转动30°,作为曲  相似文献   

11.
“公路”1959年第7期发表了郑成谋同志在切线任意点上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唯须用三角法进行计算,比较麻烦,现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用极坐标的计算方法。如图所示,C 为切线上任意点,如在 C点测设圆曲线上 A 点须算出夹角 0 和距离 SoA 点的坐标(x_n,y_n)可以从曲线表中查出,S 值可以用公式求得。  相似文献   

12.
如图设为一个公路圆曲线,A为圆曲线的起点,B为圆曲线的终点,P为转角点,切线长为T,园曲线半径为R。如果圆曲线上有一个待定点Q,那么此Q点除了可用一般方法(例如切线支距法,偏角法等等)外,也可以用切线外距定出。设圆曲线上有一点D,而AQ=QD=l,如果通过D作一圆曲线的切线,并且与AP(或者BP)相交于F,交角为α,那么此时FQ=e即为AD=2l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互通立交的平面线形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基本线形单元,利用设计文件提供的各线形单元起终点桩号、坐标及偏转方向,反推出线形单元要素,然后利用弦切角计算出单元起点-终点、起点-P点的坐标方位角和P点切线方位角,计算出起点-P点的距离,进而推导计算出P、任意角度横向点H的坐标,为边桩和桥梁桩位的放样计算提供了依据。根据这一原理编制了程序计算框图,为互通立交放样程序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路在既有纵坡又有超高的情况下,路面上的最大坡度既不在纵坡上,又不在超高方向上,而是在两者的合成方向上。这个合成方向上的坡度叫做“合成坡度”。又叫“流水线坡度”。汽车在这种弯道上行驶时,汽车除受坡度阻力外还受曲线阻力和合成坡度的附加阻力,比直线情况的阻力要大得多。汽车在爬大坡并有小半径平曲线上行驶时,对汽车的行驶更为不利。在弯道上行车,不论上坡或下坡,都有离心力,所以在小半径弯道上应设超高来平衡离心力,保证行车横向稳定性。但过大的超高会引起过大的合成坡  相似文献   

15.
通常我们在测量实习时,对中桩弯道放样都是采用新切线法与延线支距法的,如果这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用经纬义偏角法来测定的。可是目前我们的经纬仪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我们试行用小平板作图法来代替经纬仪的偏角法(注)。这种方法经过测量实习,认为速度快,操作简单,不受新切线法及延线支距法的条件限制;又不多计算和查表,虽精度不及经纬仪高,和上述相比,适合于低级公路,现介绍于下: 一、图的绘制以设计的半径R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一半圆弧,依据R的大小确定整弦长度,以折线的一段弧长AB=K(曲线长)见图1。A点B.C.作为曲线起点,  相似文献   

16.
《汽车导购》2013,(11):8-8
不久前,我刚刚成为新的“北漂族”,因为宝宝要在户籍所在地上学,因此全家老小不得不搬进学校旁边租的“蜗居”。孩子上学以及搬家所带来的种种事件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的人生从此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而且终点看起来是那么遥远和艰辛。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路工程中平曲线部分之横断面方向的确定,“公路”杂志上曾经介绍了许多方法,兹将笔者工作中采用的一种方法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采用之公式: θ=28.6479×L/R式中:?—曲线内任意一点的切线偏角值(单位以度数计); L—曲线长,如图3中之CD(单位以公尺计); R—曲线半径(单位以公尺计)。 (二)按上式可以求出当曲线长为1公尺时(L=1公尺)不同半径的曲线偏角值,见表或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本人在野外工作,深感查表和计算上的困难,因此就根据曲线半径“R”,曲线长度“K”,切线纵距“Y”,横距“X”和弦弧长度之差“d”的关系,制成“切线支距诺谟图”。此图的精度可达1/100,适用于各种曲线半径和各种长度的曲线加桩。由于图上无曲线,且极易控制的平行坐标,所以制作容易。现在介绍出来和同志们共同研究使用。诺谟图的作法——预制一张对数射影分度图(此图系作一对数尺度,通过尺外一点作尺度的射线而成),在图上选取二尺度作“R”及“C”尺度,二尺度的方向相反。在切线支距表上找出同一个“X”或“Y”的二至三组对应于“R”及“C”的数置后,即用交会法在支距图上定出“X”,“Y”的坐标位置。将此坐标位置复套上对数射影分度图,使交会出的几点分别重合于对数射影分度图上的相应诸点,即按此时的对数尺度绘出即得。弦弧长度之差也用同样的方法绘出(注意  相似文献   

19.
正(上接2018年第3期)——也可在气缸盖上进行实机检测,其检查方法是:将磁性表座及百分表设法固定在化油器顶盖上(或车架的适当位置),凸轮轴两端装上衬套,装到气缸盖凸轮半圆弧槽内(如图20所示),使凸轮轴左端键槽朝向左缸进气口方向,将百分表测头搁到凸轮轴基圆部位约1 mm的压缩行程(进、排气凸轮轮流测),并使百分表指针归零,以便于测量。此时将凸轮轴左右转动各80°(因凸轮轴基圆包角不到180°,故只能左右转动各80°),同时注意观察百分表指针的读  相似文献   

20.
邱志雷 《驾驶园》2012,(10):83-83
你在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到危险路段时,应该怎么控制车辆,避免事故发生?长下坡弯道路段——把稳方向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通常车速都会比较快,当弯道和长下坡一起出现,驾驶员就要格外小心了。一种是长下坡,伴随着距离较长的"U"形弯道,这路段是长下坡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