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采用下摇枕结构转向架的车辆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车辆失稳模态为构架与轮对同频同相振动的转向架蛇行模态,随着车轮踏面磨耗,车辆横向稳定性降低;当一系水平刚度减小时,轮对蛇行模态的自然阻尼减小;当牵引杆纵向刚度降低时,构架横向振动模态自然阻尼减小,横向稳定性降低。轮对水平定位刚度和旁承摩擦因数以及牵引杆纵向刚度对下摇枕结构车辆横向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三者中任一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车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径向转向架机理及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是研究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一直追求的目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客货车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并阐述了迫导向、自导向径向转向导向机理及其基本结构。建立了迫导向转向架、自导向转向架和一系柔性定位转向架的统一横向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一系柔性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的直线稳定性,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径向转向架是降低曲线上轮轨磨耗和提高直线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适合运用在摆式列车及曲线较多的既有线提速客车上。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柔性转向架横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一种新型柔性转向架的横向稳定性,运用线性分析方法研究其构架菱形刚度、扭转刚度、一系悬挂刚度以及踏面等效锥度等参数对蛇形临界速度的影响。将该新型转向架横向稳定性与普通地铁车辆转向架做了对比:该新型转向架临界速度相对较小,但仍能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用非线性程序对横向稳定性研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在日本通勤车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导向转向架一系悬挂水平定位刚度降为普通转向架对应刚度一半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同样水平的车辆运行稳定性.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其轮对冲角和轮轨横向力均比普通转向架小得多.当轮轨摩擦系数增大时,其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转向架一系悬挂横向刚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及轮轨磨耗有重要影响。文章将轮对和两侧转臂轴箱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计算了转臂式轴箱转向架的一系横向定位等效刚度。得到了轮对在横向力作用下的轮对横摆、侧滚和摇头运动关系,它随轴箱定位刚度和结构尺寸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建立了2个转向架动力学仿真模型,其一系悬挂分别为转臂式轴箱结构定位和进行等效刚度计算后的简化定位结构。比较了两者的直线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验证了轮对滚摆运动关系和横向等效刚度计算的可信,说明运用等效刚度建模仿真可行。  相似文献   

6.
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无摇枕转向架的曲线导向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前轴的一系纵向定位刚度,而后轴的一系纵向定位刚度对导向性影响较小。因此,为了同时保证其曲线导向性和直线稳定性,对转向架一系纵向刚度可采取前后轴非对称布置。建立具有14个自由度的非线性车辆模型和车辆通过曲线轨道时的运动方程,采用MATLAB语言编写计算程序,对4种非对称布置方案的转向架曲线导向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刚度以车辆中心对称布置时,若外侧轮对纵向刚度小,内侧轮对纵向刚度大,则前转向架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而后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变差,但其摇头角比前后刚度较大的方案要好;当第一、第三轮对的纵向刚度较小和第二、第四轮对的刚度较大时,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好,且又改善了其在直线上的横向稳定性,是较适合高速运行的转向架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直接驱动转向架一系悬挂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转向架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来对直接驱动转向架的一系悬挂进行结构选型和参数优选.分析了一系悬挂水平定位刚度与非线性临界速度的关系,得出一系纵、横向定位刚度分别是10 MN/m和6 MN/m,并据此确定了一系悬挂应采用双圈钢弹簧+三角拉杆的结构形式.针对一系悬挂横向跨距较小的特点,着重分析车辆柔度系数s,得出一系垂向刚度取值为1.2~1.6 MN/m,最后计算了一系弹簧的详细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既有车体运输常用台车无法满足不同车体牵引定位及二系簧横向跨距的要求,研制可满足不同车体二系悬挂系统接口的通用型车辆运输转向架,提出主要结构技术参数,阐述与分析构架结构和橡胶堆及滑轨装置设计;针对不同车体牵引定位要求,设计牵引接口模块;对通用车辆运输转向架运营进行经济性分析;提出牵引接口模块化设计可满足不同车型牵引接口的高度及纵向定位要求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以配装30 t轴重转向架的货车为分析对象,利用动力学分析软件NUCARS对该货车进行蛇行运动稳定性分析,得出原型方案空、重车的临界速度和一系橡胶垫纵、横向定位刚度、转向架回转阻力矩、转向架抗菱形变形刚度、抗剪切变形刚度和踏面等效斜度对车辆临界速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解决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和横向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车辆系统动力学长期研究的课题,采用常规转向架无法同时满足二者的要求。径向转向架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其既能保证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要求,又能改善横向稳定性。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货车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并阐述了迫导向、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及其基本结构。对我国货车径向转向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双源制电力调车机车转向架悬挂系统可采用一系软二系硬方案或一系硬二系软方案。通过对这2种方案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调车机车的运营工况,确定双源制调车机车转向架宜采用一系软二系硬的方案;同时就二系弹簧横向和纵向2种布置方式对转向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由于二系簧横向布置对转向架性能有利,因此,确定双源制调车机车二系弹簧采用横向布置的方式;最后对各牵引装置在双源制调车机车转向架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确定采用端部斜牵引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一种新型径向转向架,依据径向转向架设计原理,对轴箱定位方式进行了突破性设计,以最少的杆件解决了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和横向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首次提出了非对称径向转向架概念,动力学分析表明此转向架曲线通过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提速后206G型转向架横向性能变差的原因,提出了一系、二系定位方式的改造方案,并对改造方案实施了线路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对京津城际发生转向架横向失稳报警故障的动车组进行车轮踏面廓形测试,并在京津城际全线对列车进行构架横向稳定性测试,调研试验线路情况。结果表明,发生故障的车辆车轮存在凹型磨耗,发生故障的区段的钢轨磨耗严重,导致轮轨关系恶化,增加了发生转向架横向失稳报警的可能性。提出对故障报警车辆进行车轮镟修以及对报警区段钢轨进行打磨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受轴承选型限制影响,国内某出口2C0机车转向架中间轴只能选取较小自由横动量。为取得与原方案一致的动力学性能,采取减小中间轴一系横向刚度的方案解决。文章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对该机车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对机车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三种工况下机车曲线通过性能与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优化选取中间轴一系横向刚度。这将为类似转向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铁1、2号线已开通运行了多年,各车辆相继要进入大修期,对车辆转向架的检修关系到车辆大修的质量.转向架静压试验台作为测试转向架性能的试验设备,对转向架的检修调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转向架静压试验台的组成、原理,对转向架一、二系弹簧进行了加垫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SW—160型转向架是无摇动台结构的新型转向架,在25K型车辆上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但是,在线路等级较低及线路不平顺较大的情形下,有的装用SW—160型转向架的25K型车辆,与装用209T型转向架的25G型车辆进行比较,车辆的横向晃动频率和加速度相对较大,横向平稳性不很理想,乘坐舒适度较低。为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对策,以提高车辆运行的横向平稳性,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城轨车辆转向架中几种常见的一系悬挂结构的特点,并结合城轨车辆设计的实例,介绍了二级变刚度在城轨车辆转向架一系悬挂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5K快速客车CW-2C转向架横向控制杆防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横向控制杆脱落的危害   目前,我国构造速度160km/h的25K快速客车大多数采用CW-2C转向架,横向控制杆则是重要部件之一.它由橡胶套、定位销、两根中空矩形方杆组成(一根为轴箱定位杆,另一根为构架定位杆).它们起着提高车辆运行的横向平稳性的作用.如果横向控制杆脱落,轻则构成险性事故,重则构成列车脱轨重大大事故,存在颠覆列车的可能性.因此,对CW-2C客车转向架横向控制杆防脱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提高列车运用质量,确保提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轴箱式轻轨转向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小强  赵洪伦  沈钢 《铁道车辆》2000,38(Z1):113-116
简要分析了轻轨交通的特点及轻轨车辆转向架的设计要求,介绍了国外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及铁道干线车辆中的几种典型的内轴箱式转向架的结构形式,在分析了内轴箱式转向架各部分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六轴单铰轻轨车辆的内轴箱式转向架设计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垂向和横向动力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