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地铁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采用控制中心、车站及列车(车载)的三级结构组网。PIS系统组网设计涉及高清视频传输、车-地无线传输等多种技术应用,是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中技术含量很高的系统之一。在具体PIS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车地无线技术方案会直接影响地铁PIS的最终运行效果。随着国内城市地铁线路的不断建设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PIS中车地无线技术方案的选择成为地铁通信系统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前国内地铁PIS中的车地无线技术方案,并针对PIS当前及未来业务需求、应用现状及技术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于PIS业务需求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和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CBTC)系统的车地无线组网技术基本采用WLAN技术。针对WLAN车地无线技术组网方案的不足,提出了基于TD-LTE(分时长期演进)技术的轨道交通车地无线组网技术方案。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的特点,对TD-LTE车地无线网络存在的干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车-地无线系统中,目前主要应用为基于IEEE 802.11系列协议的WLAN技术,主要有2.4G及5.8G两种方式。目前欧洲主流应用为5.8G频段,国内主要采用2.4G频段。尽管LTE技术在民用移动通信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采用LTE技术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目前较少。本文就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设计一种采用LTE技术组网的方式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车-地无线通信,通过组网方式的优化,简化设计,更好的实现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但一些二、三线城市更加需要经济适用、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方式。因此,本文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综合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体制、频率需求、系统功能以及系统架构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结论:(1) TD-LTE作为悬挂式单轨车地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方案无线通信平台,用于综合承载信号列控、调度集群通信、列车运行状态信息、PIS、CCTV等业务的无线传输,具有简化系统、节省系统维护费用等优点;(2)提出的一种基于LTE的悬挂式单轨交通车地综合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在保障CBTC业务高可靠传输的同时,通过单个LTE系统实现悬挂式单轨交通的CBTC、调度语音、车载PIS和CCTV等业务的综合承载;(3)本研究成果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无线通信系统的长期技术演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PIS(乘客信息系统)车地无线通信网络需要实现列车在不同无线接入点间高速切换情况下的车地间数据与视频的传输要求。通过对PIS车地无线通信网络进行系统设计,以及对系统构成、各部分作用的介绍和在线运行试验与数据分析,说明了所构建的PIS车地无线通信网络能够满足控制中心、车站与列车之间乘客信息直播、闭路电视图像上传等信息的双向高速传输。  相似文献   

7.
地铁乘客信息系统PIS是利用地铁全线运营区域的等离子显示屏PDP、高亮全彩LED屏、列车LCD液晶显示屏等,提供面向乘客的导乘信息、运营信息、公益商业广告、地铁服务宣传的数字媒体信息综合发布和管理平台,为乘客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文章对PIS系统构成、功能、技术特点作了简要阐述,对南京地铁2号线乘客信息系统车地无线传输进行了分析,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地铁电视及PIS系统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地铁1、2号线地铁电视和PIS系统工程的特殊性、现场工况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重点介绍了地铁电视系统设计方案。针对现有轨道交通实际采用的PIS车-地传输方案固有的局限性及缺点,探讨了地铁电视系统无发射机(DVB-T)设计方案在车-地传输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及优点。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PIS与CBTC无线组网技术及干扰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迅速发展,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并比较几个常用WLAN技术标准的不同特点,通过分析乘客信息系统(PIS)和信号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的车地无线网络组网结构及传输数据的特点,得出两个系统的网络带宽需求,并通过比较研究PIS和CBTC系统车地无线网络特点,探讨PIS与CBTC在地铁隧道环境下使用WLAN技术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研究结论:根据对PIS车地无线网络系统的带宽分析,PIS只能采用802.11a或802.11g技术。当PIS系统采用802.11a技术标准时,两系统之间可避免干扰,并且接口简单,工程实施性较容易;采用802.11g技术标准时,PIS系统需与CBTC系统避让频点,增加了两系统在无线网络上的工程接口。同时,两系统的车地无线网络还应考虑其他无线网络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浅析城铁换乘站无线局域网频率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换乘站的特点及信号CBTC系统与PIS系统的传输需求,根据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特点,提出了解决干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5.8GHz无线频段车-地视频传输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轨道交通车-地视频传输应用的需求和适用性.介绍了轨道交通车地间视频传输系统的组成,并对无线局域网技术进行了分析.结合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试验现场实地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支持有效的视频传输流量.验证了5.8 GHz频段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能力.测试与分析均表明,802.11a技术适合在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领域中应用,作为视频控制、旅客信息传递、高清视频等业务传输的无线通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车控制系统(CBTC)与乘客信息系统(PIS)所面临的无线局域网矛盾,根据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特点,深入分析了信号系统与PIS系统的传输需求,探讨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刘魁 《都市快轨交通》2017,30(5):103-108
市域铁路各无线传输系统独立建设,分别运营维护,增加了前期建设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通过分析市域铁路各业务承载需求,比选当前主流无线通信技术,提出基于TD-LTE技术的综合承载信号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PIS(乘客信息系统)、无线语音调度系统、列车状态监测系统和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手持终端在线传输等业务的多网融合解决方案,并介绍在工程实际中TD-LTE频率资源的选择和网络架构的搭建,为后续市域铁路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浅析信号CBTC模式下无线干扰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地铁区间隧道内分布有民用通信系统(手机运营商)、PIS系统、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以及信号系统CBTC模式下的AP天线车—地无线通信,将形成空间无线波的多阶互调干扰,对CBTC模式下的列车运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本文通过技术分析,提出CBTC模式下无线干扰处理方法,旨在确保信号系统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轨道交通旅客信息系统(PIS)的广泛使用,PIS系统视频流的车/站互传的流量预测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在旅客信息系统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的视频流,通常不具有任何先验统计特性,而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又非常需要关于视频流量的可预测统计信息。基于这种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快速视频混沌特性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分析其混沌特性,为使用混沌的预测方法估计视频传输流量进行预判决。在对Lyapunov指数进行计算前,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不损失数据内在特征的前提下,明显地降低计算量。通过对实际数据的仿真验证,证明该算法在判断准确性、实时性等方面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LTE车地通信的市域快线信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市域快线信号系统几种方案的特点和其信号车地传输系统的需求,通过对采用WLAN和LTE技术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基于LTE技术的信号系统车地无线传输系统方案,可为市域铁路信号系统技术发展、设备研究和类似工程提供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无线机车信号的研究成果,对传统机车信号系统和无线机车信号系统进行分析比较,阐述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机车信号及车-地安全列控信息传输的无线机车信号系统的组成和原理,提出实施无线机车信号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的业务特点以及无线宽带系统的技术特性,根据高速铁路车地宽带系统的测试情况及既有系统(GSM-R)的平滑升级的需求,提出高速铁路车地无线宽带传输系统的主要架构,指出系统应具备的技术特点,分析高带宽、高频率切换和多优先级等关键技术,并对多普勒、高频率切换、无线覆盖和带宽适应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车-地双向通信系统是信号CBTC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子系统之一。以北京地铁15号线为例,介绍基于无线中转传输方式的车-地双向通信系统的构成,重点分析了系统无线数据的传输流程和传输原理,并对列车的无线区域切换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总结了无线中转传输方式所具有的优越性,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兰州地铁1号线车-地无线传输系统的组成及软件功能。车-地无线传输系统实现了对车辆运行状况的全程跟踪和故障报警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