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武汉长江公铁隧道武昌岸疏解工程及其与地铁5号、7号线的关系。结合工程场地条件和地质条件,阐述了公路隧道同地铁车站及区间的空间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结构的处理方式。提出了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在公路隧道超厚覆土段及地铁盾构区间近接公路隧道段的设计要点,解决了公路隧道同地铁车站及区间合建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圣彼得堡地铁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铁之一,平均埋深60 m。车站和区间隧道深埋在不透水的密实的寒武纪黏土中,在其上部透水的第四纪地层中只埋设预定安装自动扶梯的斜隧道,以及通向车库的区间隧道支线。建造这些隧道采用最复杂的施工方法,预先冻结土壤才能开挖施工,保证采用的衬砌结构不透水。采用对开挖面施加主动土压力的现代机械化盾构,有可能在圣彼得堡任何地层中开挖隧道,采用以连续墙为围护结构的基坑可以在其中进行多层、多跨的车站  相似文献   

3.
综合管廊也称之为"共同沟",是实现城市地下管线设施集约化、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直接利用地铁区间隧道及地铁车站安装市政管线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结合现有地铁B型车的既有限界和衬砌断面设计,依据不同隧道工法(盾构法、矿山法、明挖法)的衬砌断面得出可纳入地铁区间隧道的管线类型,并作出相应的经济技术说明,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沈阳地铁暗挖区间隧道,分别采用荷载结构模型与修正荷载结构模型(考虑初支影响荷载结构法模型)对衬砌结构内力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修正模型更符合沈阳地铁暗挖区间隧道工程的实际.并推荐使用此修正模型对沈阳地铁暗挖区间隧道衬砌进行设计优化,可减少其配筋量,为沈阳地铁工程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针对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构件极限状态方程存在的不足,本文细分钢筋混凝土衬砌中钢筋的各种受力状态,并寻求更精确适用的功能函数及可靠度计算方法,为按可靠度理论修订《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基于荷载-结构法模型,通过调研分析得出钢筋受力状态判断的界定方程,建立了适用于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功能函数及极限状态方程;(2)根据钢筋混凝土衬砌功能函数,应用JC法基本原理,通过分析推导提出一套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并在铁路隧道标准图衬砌可靠指标计算中得到成功验证;(3)本文提出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功能函数及可靠度分析方法可直接指导铁路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设计。  相似文献   

6.
二次衬砌是地铁隧道初期支护内侧施作的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组成复合式衬砌.地铁二次衬砌是地铁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衬砌质量的好坏对地铁隧道的使用寿命、使用功能和外观等都有重要影响.以长春地铁2号线南关站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为背景,通过分析二次衬砌质量缺陷及产生的原因,系统阐述为保证二次衬砌施工质量,在施...  相似文献   

7.
赵录学 《科技交流》2002,32(4):80-90
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小安区间立体交叉隧道是目前我国地铁区间中唯一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双线隧道与单线隧道立体交叉的区间隧道。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按喷锚构筑法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结构采用全包防水,复合式衬砌形式。  相似文献   

8.
介绍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高架车站设计选型,通过对岛式车站和侧式车站设计介绍,对2种型式的车站客流特点、站台至站厅提升设备布置、车站的管理与使用、与区间的衔接、高架车站的景观、环境及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提出侧式车站型式更适合西安地铁5号线二期高架车站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暗挖隧道目前是我国地铁区间隧道中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最大跨度单跨隧道;结构采用全包防水,按喷锚构筑法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复合式衬砌形式,该隧道段地理位置重要、地质条件复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沈阳地铁某区间工程下穿既有车站的情况,建立区间下穿既有车站的数值模型,分别计算区间不加临时支撑的台阶法、区间加临时支撑的台阶法、CRD法、加临时支撑的台阶法初支后用豆粒石填满隧道再用盾构法施工时既有车站的沉降和变形,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下穿既有地铁车站的区间采用不同施工方法对既有地铁车站的沉降和变形影响,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北京地铁实际的运营环境出发,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地铁区间隧道衬砌结构的纵向温度应力,探讨地铁区间隧道伸缩缝的设置间距和设置宽度.研究结果表明:温降引起的拉应力对隧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影响显著;衬砌结构纵向温度应力与温度荷载、材料弹性模量呈线性关系;水平外约束对隧道端部(或伸缩缝)附近一定长度的衬砌结构温度应力分布产生一定影响;典型设计参数条件下的北京地铁区间隧道,其衬砌结构能承受7℃左右的温降荷载,当温降荷载超过7℃后,混凝土衬砌结构可能产生环向受拉裂缝;在实际工程中,对衬砌结构温度应力可采用环控技术和设置伸缩缝2种方法进行综合控制,以保证结构安全.针对北京地铁情况,建议伸缩缝设置间距取80~120 m、设置宽度取20~30 mm.  相似文献   

12.
通风空调系统作为地铁车站及区间重要的的系统之一,承担着区间隧道、车站公共区、设备管理用房区域通风空调排烟的重要功能。通过对地铁工程设计、施工配合过程的总结,论述了通风空调设计及与专业接口配合方面应注意的细节,可供后续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深圳地铁2号线福田至市民中心盾构区间下穿运营的地铁4号线,结合盾构法区间隧道工程实例,对车站端头井和既有隧道两侧土体加固技术、车站洞门密封技术、近距离隧道掘进模式和参数的选择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风机消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机是地铁噪声的主要来源。介绍了地铁车站消声的设计标准,以及地铁车站风机的消声设计及计算方法,并以地铁某车站内隧道风机运行工况作为消声计算的实例。介绍了地铁车站采用的风道片式、整体式、管壳式等消声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2次下穿黄河,为黄河上第一条交通工程类隧道,国内首创。隧道位于兰州市七里河断陷盆地内,属强透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连续性长距离的穿河隧道工程,建设环境国内罕见。兰州地铁黄河隧道还要考虑线位、车站、临近既有桥梁、下穿河道河堤等诸多因素,具有较大的设计和施工难度。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应前期充分论证,精心设计,得出最优设计方案,以利于工程建设。研究结论:本文以兰州地铁黄河隧道外部环境为研究基础,通过剖析相关设计难点,得出黄河隧道设计方案。(1)区间采用两条单洞单线隧道,双线同侧上游绕避桥墩下穿河道,间接控制式泥水平衡盾构施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双道防水措施;(2)两穿黄河区间设中间风井、联络通道及废水泵房等附属,综合区间疏散平台、通风竖井、联络通道及防淹门等防灾救援设施,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黄河隧道设计方案;(3)相关设计结论和经验可丰富我国穿江越河类隧道的修建技术,也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从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自筹建地铁、越江工程以来,不断探索研究在松软饱含水地层和大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建造地铁、越江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法和与之相适应的结构防水方案。对用沉井法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盾构法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隧道、地下连续墙为主做围护结构、降水、支撑开挖基坑现浇钢筋混凝土地铁车站结构,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作为首选方案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结合工程实践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将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方案应用于黄浦江越江隧道工程和地铁试验工程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曦湾名苑基坑工程西侧紧邻已运营的地铁2号线车站和区间隧道,采用 MIDAS-GTS 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了基坑采用咬合桩、支护桩和止水帷幕结构施工时基坑围护结构与地铁结构变形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基坑采用钻孔咬合桩,围护结构的选型合理;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受力明确,基坑护壁的变形小于一级基坑限定的数值;土体变形与卸荷引起既有地铁车站与隧道的变形未超出安全限值;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基坑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端进式车站的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研究北京地铁亦庄线的地下端进式车站——亦庄火车站,在车站规模、车站建筑功能和规划方案的实现、投资规模、暖通系统安全可靠性及控制难易程度等综合因素的情况下,选出适合该站的较优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方案。即:车站大系统、小系统及区间隧道的通风空调系统分开独立设置。结合建筑布置特点,灵活设计暖通系统。为新建地铁线路的端进式车站的通风空调系统方案的选择、系统的合理设计与科学的运行管理等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与连接车站的区间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气流流向非常复杂。要想在事故区间形成有效通风,单靠设在车站或风井内的大型隧道风机往往达不到通风效果。此时,若能适时采用诱导射流设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地铁通风设计,介绍了射流风机和诱导风机系统这两种常用的诱导射流设备的特点、局限性,以及诱导射流设备的选用,探讨诱导射流设备在地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某地铁站运营过渡期间,通过对区间隧道通风方案及区间事故工况模拟计算,对比第三方检测单位现场实测区间事故工况下的最小风速,可以得出车站1-车站2区间事故工况下,最小实测风速出现在车站3轨行区位置,与模拟计算位置基本一致,为以后地铁线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