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界一股新兴势力正在蓬勃崛起,这就是合资自主。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国家对发展自主品牌的扶持方式之一。相比海外汽车生产企业,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基于合资公司的优势,通过购买外资企业的技术或合作开发有助于自主品牌产品的技术积淀。文中概述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初期合资自主汽车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雷丽 《时代汽车》2011,(2):71-74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最流行的一个词是“自主”,时隔半年后,盛行于汽车界的一个词——“合资自主”。一时间,两者间的较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人说一股合资汽车企业筹建自主品牌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国汽车业。也有人说这昭示着我国汽车工业’坷在走过近30年合资模式后,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国际、国内汽车工业的形势,认为汽车工业产、销格局变化,战略重组,汽车技术变革是发展趋势。论述江苏省、南京市及南汽的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用SWOT方法分析南汽优势〔S〕和不足〔W〕以及面临机遇〔O〕和风险〔T〕,认为南汽应采取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相匹配的SO战略。提出南汽应采取"面向两个市场,建设两个基地,创建一个自主品牌M‘G名爵’,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的自主研发战略和"一个网络,二个体系、三个突破"的主要措施。南汽在各级政府各方面支持下,措施到位、奋发图强、背水一战,一定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在"十一五"期间成为整车产量超50万辆、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4.
余欣尔 《商用汽车》2012,(21):69-71
中国乘用车业曾经掀起过一轮合资潮,从1984年到1998年14年间,中国有8家乘用车企业10次与外国企业合资。这8家企业囊括了当时具有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全部企业,也就是说,中国乘用车企业几乎一边倒地走上了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引起了公众对乘用车工业空心化的担忧,从而引发了长达5年的汽车自主开发大讨论。在乘用车合资潮期间,中国卡车业依靠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成功地完成了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管理转  相似文献   

5.
雷丽 《时代汽车》2011,(2):75-77
中金在线网观点: 合资汽车的自主品牌有许多天然的优势.首先,合资自主吕处于是依托现有外资品牌与企业的,即一套人马,两个品牌.  相似文献   

6.
《时代汽车》2014,(10):84-89
从第一辆桑塔纳下线,到成功完成桑塔纳国产化,上海大众汽车秉承对高质量的坚持,建立了一套高标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汽车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新帕萨特的研发,到首款自主研发车型朗逸的成功,上海大众汽车在探索汽车合资的道路中,也走出了一条从引进吸收、联合开发到自主研发的创新道路,为合资合作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可以说,上海大众汽车的30年,是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合资自主再次成为大家争相讨论的焦点,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的纷纷表态肯定合资自主使得本土自主品牌备受压力。结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下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对此也"十分困扰"。长城汽车更是直言表示"狼已经来了"。支持合资自主、用合资自主换技术是对是错暂且不论,自主品牌遭遇了市场危机却是不争的事实。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市场占有率下滑,特别是7月,其市场份额已经创造了2008年9月之后的新低。  相似文献   

8.
连续10个月同比下滑!前不久公布的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着实令合资自主品牌尴尬不已。细数下滑品牌,尽管主要集中在轿车细分市场,却也真实地反映了轿车领域合资自主品牌目前所处境地。结合当前仍有车企不断推出合资自主新车的形势,不能不为众车企所表现出的热情担忧。讨巧没讨好无论相关决策者有多么美好的初衷,合资自主品牌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有着鲜明的“讨巧”意图。合资公司通过购买、引进外方产品技术平台,重新开发出知识产权归属于合资公司的品牌、车型。这种也可以称作为“混血”自主品牌的产物,显然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不失“合资范儿”。  相似文献   

9.
合资自主是近几年汽车行业新兴的名词,自诞生以来,便饱受争议。最近合资自主的争议再度达到了高潮。"合资自主"由来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及汽车业内对合资自主概念的共识是指由合资企业推出的,车型设计、核心技术、品牌名称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由合资企业中外双方共同拥有的品牌和车型,其最理想化的结果是,相关知识产权应主要或者全部掌握在中方手里。  相似文献   

10.
雷丽 《时代汽车》2011,(Z1):75-77
自从多家合资车企启动自主品牌战略之后,媒体行业人士众说纷纭。合资汽车的自主品牌有许多天然的优势。首先,合资自主品牌是依托现有外资品牌与企业的,即一套人马,两个品牌。因此,目前的外资品牌的溢价优势,以及中金在线网观点:  相似文献   

11.
纪鹏飞 《专用汽车》2012,(10):50-52
<正>"鼓励合资自主简直就是在‘劫贫济富’,这是一种极其短视行为!"尽管(泰达)汽车产业论坛和全球汽车论坛已经落下帷幕,但从两次论坛围绕着自主品牌生存发展的激辩却并未停止,反而因为工信部"鼓励发展合资自主"的言论而再度升温。自上世纪80年代,"市场换技术"战略在轻型卡车等项目中得以实现之后,在以后长达30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汽车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据品牌的三个属性,确定合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本土开发、知识产权归己所有且又在中国注册的品牌,就是合资自主品牌。推动合资自主品牌发展,有利于中国汽车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关乎合资企业的根本利益。因为只有通过具体的品牌建设,合资企业才能有效培养研发能力和更好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和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可以扫除原来合资企业遇到的开拓海外市场的相关障碍,有利于其实施海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汽车合资股比暂时不放开,但政府要求,自主品牌必须尽快培养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国有汽车企业必然会加快合资自主品牌的落地进程。新诞生的合资自主品牌则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领域,而这个市场目前尚且处于不成熟阶段,令人质疑发展合资自主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14.
近日,长城汽车公司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发动机“智能节油王“正式量产,为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掌握汽车核心技术再次树起典范,联想近年来,华晨、吉利、奇瑞、力帆等企业也纷纷在发动机自主研发上克难勇进、频传捷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欣喜之余.一种外狭隘的民族观念却在悄然滋长——谈起自主.就否定合资.这实当警惕。  相似文献   

15.
北汽和广汽这一北一南两大汽车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起步时间差不多都在"十一五"的后期。但两大汽车集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运动》2013,(4):317-317
3月12日,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丰田)在上海正式发布其合资自主品牌战略。伴随着一汽丰田合资自主品牌战略的发布,意味着这家国内知名合资汽车企业又将迈进崭新的发展历程。据悉,其首款EV纯电动概念车型将于上海车展实现首次亮相。  相似文献   

17.
程远 《时代汽车》2012,(5):20-23
如果合资公司不搞"自主研发",中方人员怎么能掌握研发技术?一个没有研发能力的合资公司,就只能死心塌地永远充当跨国公司的"海外组装厂",没有研发能力的汽车产业,还奢谈什么"汽车强国"?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韩国道路,通过自主开发,发展民族工业,成为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一条以拉美国家为代表,走合资道路,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我国走的基本是第二条道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国比韩国早生产汽车十几年,几大汽车集团公司至今基本没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一个基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清醒品牌战略,需要一种坚守发展底线的品牌执着之外,还需要更新培育品牌的理念,丰富培育品牌的手段。据悉,上汽正通过四条道路同时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一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开发.二是收购国际经营团队,包括技术开发力量:三是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中国品牌:四是合资企业内部的本土化开发(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四头并进,争取在2007年实现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赵欢 《时代汽车》2013,(5):19-23
“热衷”于纯电动车的合资企业,除了在去年4月北京车展上发展合资自主品牌“首望”的北京现代之外,今年在上海车展亮相自主品牌的众多合资企业也纷纷把首款车“瞄准”电动车:一汽大众的“开利”、上海大众的“天越”、华晨宝马的“之诺”、一汽丰田的“朗世”等,尚未发布的广汽丰田合资自主品牌首款车型也将是一款电动车。而已经有产品量产上市的东风本田启辰品牌也即将推出E30纯电动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