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天津地铁1号线工程既有站改建工程新建结构与既有结构相接及防水连接的设计,详细介绍接缝处明挖基坑止水帷幕特殊的处理方法,新旧结构接头施工缝的设置,接头处防水及外包防水层的设置与施工,防止新旧结构不均匀沉降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呼家楼站换乘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呼家楼站是北京地铁6号线与既有10号线换乘的车站,10号线车站在设计时为6号线的换乘预留了结构条件。由于建设年代较早,6号线的线路走向和列车制式并不明确,既有车站规模小,换乘预留条件不足。6号线为8列编组,呼家楼站又是全线换乘客流最大的车站,6号线车站设计时通过分析研究以及客流模拟,对既有结构进行改造实现扩容,同时增加换乘通道,形成"井"字形、"8节点"方便快捷的平层换乘车站。  相似文献   

3.
当新建地铁线换乘车站遇到既有站没有预留换乘条件而需要在既有车站底板开孔以实现换乘时,对既有车站底板开孔后既有站的受力和变形预测很有必要。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计算分析单柱和双柱既有车站站台层底板在不同部位开孔时对既有车站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柱车站和双柱车站底板开孔后的底板变形差异较大,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预加固方案。建议尽量在既有底板柱间开孔,同时做好开孔处底纵梁和柱等结构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新建车站零距离穿越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势必会对其运营安全及结构变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南京某工程为实例,明挖基坑开挖通过与既有车站结构间增设一排隔离桩、对称开挖,暗挖施工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开挖、左右导洞对称施工。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临近地表沉降和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沉降最大值为9.8 mm,既有结构新增最大沉降量2.9 mm,累计沉降量8.3 mm,可确保既有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铁车站暗挖隧道防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隧道工程防水施工历来是隧道施工的难点与重点。而防排水施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隧道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特别是地铁车站暗挖隧道其防水施工的难度更大,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影响重大。因此,对地铁暗挖隧道的防水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确保隧道工程质量、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州地铁车站暗挖隧道防水施工为例,对地铁车站暗挖隧道防水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论:暗挖隧道防水施工成败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防水施工体系。本隧道防水施工采取全包防水方式即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附加防水)为辅的施工方案,重点抓好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关键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结构预留孔等薄弱环节的防水质量,使隧道防水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隧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针对洞桩法暗挖地铁车站,进行关键节点防水施工技术论述。洞桩法暗挖地铁车站中导洞宽度宜为5~6 m,以适应防水层与结构施工工艺要求;顶纵梁与拱圈施工缝宜采用齿形施工缝;顶纵梁防水板铺设要与拱圈施工段划分相协调,同时防水板甩头应用多重措施予以保护;逆筑法侧墙施工缝做成45°斜坡便于墙体接缝处混凝土浇注密实;拱圈顶部混凝土采用安装排气管等措施进行浇注,达到强度后再用水泥浆回填注浆;明挖、暗挖结合部位防水层根据不同防水材料特性进行过渡。  相似文献   

7.
地铁黄庄站三连拱拱部防渗漏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文梅 《铁道建筑》2007,(10):38-40
北京地铁黄庄站主体结构采取洞桩逆筑法(PBA法)施工,结构断面形式为三拱两跨,施工缝接头和三连拱"雁尾"处是隧道防水施工的重点。文章详细说明了防水层铺设工艺、施工缝接头处防水和拱部防渗漏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换乘站的换乘便捷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整个线网的运行和乘客出行的效率.分析杭州地铁市民中心站换乘改造案例,利用车站结构施工后试运行前的窗口时间,增建换乘节点,实现便捷换乘,剖析该类换乘站改造方式的前提条件、改造原则及改造要点,并对车站换乘预留和改造提出建议,在近期车站设计中预留充足的换乘条件;适当加宽站台、加大站厅公共区;结合既有车站特点制定具体方案,合理利用土建条件进行适度改造等,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探究既有地铁车站发生功能性改造时的客流适应性,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地铁车站设计预留提供借鉴。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车站功能变化引起的客流指标进行梳理,然后运用Legion软件对改造前方案、改造方案分别进行动态模拟,发现换乘客流的冲击下既有车站存在的问题,提出车站改造建议,并对改造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车站功能由标准站调整为换乘站时,车站客流增幅较大,行人流线组织复杂化,导致楼扶梯设施能力不足,客流冲突点增多,增设楼扶梯可以改善车站服务水平,但由于未作合理预留造成的既有车站规模小、换乘不便捷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地铁车站设计时要对线网进行前瞻性分析,论证车站功能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提前做好规模和换乘接口的预留。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增加,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的车站在当时并未按远期线网预留换乘条件,当新线接入时,新线车站会给既有车站带来影响,需结合换乘方案对既有线进行改造。以北京地铁15号线大屯路东站为例,通过对车站换乘形式、客流组织、运能进行分析,在既有5号线车站未预留换乘条件的情况下,对车站进行改造,满足换乘车站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铁改建新旧结构相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天津地铁西站(既有站)-洪湖里(新建站)区间新建结构与既有结构相接的研究,详细介绍了接缝处明挖基坑止水帷幕特殊的处理方法、新旧结构接头施工缝的设置、接头处防水及外包防水层的设置与施工、防止新旧结构不均匀沉降的措施等.希望能为同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岗厦站工程为例,通过对该车站防水工程的分析,探讨在采用桩墙合一这种特殊工程结构形式的地铁车站中,地质条件、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对防水工程的影响,并根据现场的施工经验,提出完善防水方案,解决防水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在国内应用少、无法大范围推广的问题,以无锡S1线南门站为例,对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建筑一体化、构件和节点受力、抗震性能、防水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一体化研究可实现结构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多系统整合,促进装配式地下车站的质量提升;车站板、墙、梁及柱等构件采用叠合结构形式能满足施工和使用阶段受力要求;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叠合结构型式能满足中震、大震的抗震性能要求;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外包防水及节点细部防水研究能满足地下车站防水设计和使用要求。该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关键技术,可为装配式技术在地下车站建设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钻孔咬合桩作为一种支护围挡结构,在地铁车站和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对钻机选型、混凝土性能、施工场地和施工工艺均有着较高的要求,达成铁路九龙滩沱江大桥5号墩基础,一边毗邻既有公路,一边伸入沱江水库,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中首次采用冲击咬合桩作为支护、防水围堰,成功解决了该墩深水开挖的难题,为类似桥墩基础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解决富水软土地区地铁车站采用单墙衬砌(地下连续墙直接作为结构的侧墙)结构的防水问题。研究方法: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西延伸工程淞虹路车站设计采用连续墙直接作为主体结构侧墙的实际情况,结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研究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连续墙(侧墙)接头、诱导缝、施工缝防水技术以及侧墙抗裂砂浆防水涂层(刚性四层抹面防水层)防水技术。研究结论:富水软土地区单墙衬砌地铁车站较双墙结构防水技术难度大,设计和施工要求高;连续墙(侧墙)接头是防水设计和施工的关键部位;采用十字型钢板的刚性止水接头可以满足结构防水需要;当连续墙接头与主体结构诱导缝对齐时,采用包覆丁基橡胶腻子的十字型钢板,既起到防水作用,又满足诱导缝结构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3#线东二环南路站,长204.8 m,两柱三跨地下三层结构,下穿双层交叉城市快速路,为浅埋地铁车站,车站主体穿越粉细砂层,采用暗挖施工。通过对浅埋大跨粉细砂层地铁车站暗挖施工研究,针对车站工况,在传统的浅埋暗挖施工的基础上结合盖挖法,通过导洞、扣拱及桩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发挥盖挖与分步暗挖各自优势,创新采用双层导洞组合洞桩法半逆作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浅埋大跨车站穿越粉细砂层施工难题,保障了既有快速路正常运营,实现了车站开挖安全施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时,均把城市既有人防工程作为线网的一部分,因而如何充分利用既有人防工程,降低工程项目投资,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既有段预留车站的具体情况,介绍既有车站的改造利用方案设计,改造后的车站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及其使用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邻近已运营地铁车站单侧深基坑开挖卸载会引起车站结构发生不均匀变形,但目前对其变形机制还缺乏深刻认识。结合长沙地区某地铁车站工程实例,基于数值方法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地铁车站围护结构水平变形逐渐增大,且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桩顶;开挖过程中既有地铁车站底板局部向上抬升,且车站整体发生背向基坑的倾斜;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逐渐增大,但仍在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要求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北京地铁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车站(知春路车站)在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和运营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对3种预加固方案(水平旋喷桩、管幕和小导管注浆)下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进行分析。采取预加固措施后,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同时从地层适用性、加固效果、环境影响、施工工艺、工程造价、结构变形和受力等多方面对3种预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既有地铁车站所处环境和重要性等级为基础,建议选择小导管注浆预加固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下穿施工过程中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安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际工程,基于换乘厅设计、单向换乘客流组织、楼扶梯组与进出站闸机流线组织,以及既有站改造等方面,对未预留接口的既有地铁标准站的换乘改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既有标准站未预留换乘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新增换乘厅,可减缓换乘客流对于既有标准站的冲击,减弱了换乘长通道的不利影响,从而营造两站舒适便捷的换乘空间,并可将对既有线的运营影响降到最低。建议在线网规划及车站设计中应综合分析远期车站布置的可能形式及换乘形式,并在近期站设计中预留充足的条件,确保远期车站的可实施性及功能性,减少工程的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