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下空间的种类进行分类后,介绍了国外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工作实践提出了地铁车站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的模式可分为地铁车站设计时预留商业开发空间,地下空间开发时预留地铁车站空间和地铁车站与市政工程同步进行等三种。  相似文献   

2.
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分为剩余空间和接驳空间两类,分析其准公益性和准经营性的特点,阐述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丰富地铁服务功能的作用。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和北京市轨道交通空间开发的实施模式等现状,提出当前政策下规模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重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规模化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技术标准的相关建议:继续沿用并完善目前的实施模式并形成政策路径,并在已建的地下空间中推广应用;在今后的地铁规划建设中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抓住地下空间开发机遇并创造机遇;在规划建设阶段,要注意预留满足一般商业的技术条件,如出入口、消防疏散宽度、机电设备和市政条件等方面的预留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及可持续发展,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从工程经济性、实施安全性、后期使用便利性的角度出发,研究轨道交通工程如何与城市综合管廊结合设计,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和绿色发展水平。研究结论:(1)分析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建设特点及道路地下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得出结合设计研究的意义;(2)西安幸福林带综合改造工程,从规划布局、道路改造优化、建设综合管廊、预留地铁路径和地下开发空间一体化方面进行研究,解决了地铁过街和地下管线的突出问题,提升了城市地面景观;(3)介绍管线入廊原则,规范了综合管廊建设技术标准;(4)总结出地铁车站与综合管廊结合设计的多种布局模式,对增强地下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都属于重大市政地下工程,但传统项目建设中各自为政,造成地下空间建设混乱,重建性差。因此,两者的共建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地铁为例,对两者的共建进行了必要性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对先期建设地铁情况下的管廊建设预留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最后提出了在共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核心区土地资源稀缺、人流分布密集,结合地铁车站建设来开发或连通地下空间,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功能融合升级,成为未来的必然选择。以深圳地铁车站与地下空间的结合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地下空间的功能定位、应用情况、客流特征等因素,总结地铁车站与地下空间结合项目成败的经验,为未来同类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先期建设的地铁隧道如何为远期地铁预留下穿条件,以某实际工程为例,针对两线路的交叉节点,提出两个预留方案,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先期建设的隧道结构变形及预留支撑桩受力,从实施条件、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对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在交叉节点处施作预留支撑桩,且令该支撑桩兼做远期下穿线路永久结构的方案设计预留工程,该方案已付诸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地铁可持续健康盈利的关键环节之一,需在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部署实施.结合昆明地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以及广州、南京、成都等地的实践经验,分析昆明地铁首期工程的规划设想,提出地铁地下空间开发的原则和建议,以期指导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8.
地铁地下空间的功能与商业空间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的地下空间功能多种多样,编制地铁地下空间规划必须关注地铁地下空间综合功能.在地铁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中,确定商业开发量应建立在一定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为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的设计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成都地铁1号线南段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为例,着重论述了地铁地下空间的功能与商业开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文章以深圳市南山区科苑大道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项目为例,结合城市更新、地铁车站、综合管廊、路面改造等多个方面同步设计,从城市全局角度考虑地下空间问题,利用众多创新手法进行研究探讨,以实现地下空间与地铁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地下空间综合开发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下空间的利用对我国地铁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着重介绍日本城市地下立体空间的综合利用.从地铁网络布局出发,分别阐述地铁与商业开发结合、地铁出入口设置、地铁车站平面布局、地铁换乘站建设等:针对我国众多城市大力发展地下轨道交通、重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现状,论述日本地下空间的综合建设对我国地铁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介绍杭州地铁1号线文化广场站-艮山门站明挖区间工程结合物业开发的设计方案,在地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预留物业开发条件,并提出对后期物业开发技术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铁整合建设与广州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地铁与城市发展、地铁经济、交通网络、地下空间、地铁文化之间的整合建设.今后地铁开发应该做好规划,实施综合开发,改善乘车环境,充分发挥地铁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地铁建设对地铁站点进行地下商业开发,不仅有利于节约城市用地,改善城市交通,改善购物环境,更能保障站点周边地上地下综合开发的整体性,保证地铁车站功能更加完善.由于地铁和商业经营性地下空间的客流互补,在地下穿越道的单侧或双侧发展地下商业设施,既节约开挖成本,又使地铁施工形成的关联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针对深圳地铁、广州地铁1号线的几个开发实例,通过经济分析,提出开发保障措施:重视站点与综合开发地块的连接、各建筑的建设时序,合理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的商业面积,做好市政管线及地质等方面的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各城市地铁建设空前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强调单一工程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以地下空间开发引领地上建筑带来的效益最大化。本文通过了解国内外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开发现状,试图树立政府与企业联动下的地铁域地下空间规划理念,创新地铁域上盖建筑综合体的规划模式,诠释通过地铁换乘枢纽水平和垂直延伸将地表本孤立分散的个体建筑进行有机的地下无缝驳接和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空间利用效益最大化,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并提高土地资源的升值空间。进而提出:(1)建立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2)明确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土地二次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重点保护;(3)探索"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高架城市逆思维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以实际工程为例,剖析厦门地铁2号线的海沧CBD站,针对在车站与下沉广场、地下商业开发一体化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车站公共区与商业的结合、区域地下开发之间的连通以及预留设想等,给出相应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阐述车站与物业开发内部交通组织流线,提出地铁车站、下沉广场、商业一体化立体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沪通铁路常熟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简要分析了国铁站房的区位因素、国铁站房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社会车之间的换乘关系,以及地下空间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形式和预留土建工程的封堵措施,以创造高效、舒适、现代的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城市新区后期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管线迁改和道路破复的影响,需将部分轨道交通车站和区间土建部分与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综合管廊等工程同期实施.以石家庄正定新区地铁1号线二期市政预留工程4站、3区间为例,对该线路预留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留的原则与标准,以及主体及附属工程等的封堵措施、盾构端头加固的做法、换乘节点的预留、附属与市政工程接驳及周边规划商业的预留、设备的预留预埋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地铁建设资源开发的法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开发地铁建设资源可以为地铁建设筹集资金,并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然而地铁建设资源开发却遇到了重重法律障碍。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地铁建设资源开发配套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建议在地铁地上空间资源方面需对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交通用地和经营性土地联合开发、"轨道 土地"运营模式等方面完善法律支持条件。在地下土地空间资源方面,明确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地下空间有偿使用和有限使用的制度;使用权出让引入三维界定方法;明确地下空间开发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维持管理法规等。在土地增值方面需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设立专项费用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国内外城市地铁建设经验,剖析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伸线的龙泉东站,针对在车站与广场、地下商业开发一体化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车站公共区与广场和商业的结合、车站出入口与物业的合设、区域地下开发之间的连通以及预留设想等,给出相应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并且对车站规划布局及与周边用地规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孙毅  于波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90--93
以成都市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控制开发为例,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规划控制开发进行探讨,得出结论: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益,应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控制和预留,充分开发站点附近地下空间商业价值和发挥换乘枢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