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安全高效网络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际运营需求,搭建智能运维系统架构,介绍智能检修的具体方法、智能生产管理的执行方式、车辆数据分析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巨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日益增加,如何满足车辆运行安全可靠、维修工作经济高效及维修资源优化配置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轨道车辆智能运维技术为其关键零部件的故障诊断、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根据车辆运维现状,结合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阐述了轨道车辆智能运维技术要求及状态修的基础条件,对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车辆状态感知、网络实时通信、大数据云平台等智能运维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实际运维需求,提出了基于全要素、全过程数据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技术架构和业务场景,详细介绍了车辆健康管理、轨旁智能检测、车辆检修管理、智能场段管理和智能总控中心这五大子系统的落地实施模式.分析了该系统的应用价值.该系统能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全过程数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城轨车辆运维管理模式不统一、维护手段单一、智能化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城轨车辆智能化运维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需求进行了分析。依托既有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数据,构建了智能化运维体系和结构,并提出了合理的功能框架和方案,实现了列车从智能制造到健康诊断和预见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铁路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进铁路专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并建立铁路5G技术体系成为必然趋势.介绍了国内外铁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面向智能高铁的5G应用场景和业务应用需求,分析了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自定义网络、多接入边缘计算等5G网络侧关键技术.从业务需求出发,以创新自主、开放融合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张海柱  黎荣  马凯  邓海  丁国富 《中国铁路》2023,(1):90-96+132
准确、客观分析智能动车组外部环境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解决智能动车组生命周期内复杂多变环境需求满足问题,以环境交互模型为切入点,进行动车组外部环境需求分析。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螺旋式前馈环境交互设计架构;提出一种适用于设计、制造、运维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通用的智能产品-环境交互模型,全面描述智能动车组-物理环境-人环境-信息环境之间的交互行为;通过环境交互设计需求识别、智能产品定位、探索智能产品交互设计解等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步骤与方法,获取智能动车组全生命周期环境交互设计方案。研究表明,该模型可以系统地描述智能动车组全生命周期多维的、动态的、层次化的环境交互信息,能够有效支持智能动车组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交互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全自动驾驶线路车辆基地安防系统的设计需求与智慧化安防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成都轨道交通 9 号线武青车辆基地的安防系统设计为例,对武青车辆基地全自动驾驶区与有人驾驶区的边界、全段区周界及段 内关键防控点,依据风险特点及智慧化感知需求进行精细化安防措施设计,通过场景图与设备状态及报警信息的 可视化、视频分析与异常事件监测的智能化、风险应对策略的自主化,实现安防平台的智慧化,辅以维保功能的 深入检测、专家系统及资产管理实现智慧运维,从面向用户的功能需求与面向运维的维保需求角度实现较为全面 智慧化的安防系统设计,做到有人和无人作业相互干扰的风险规避,满足全自动驾驶车辆基地运行效率的需求, 并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维中存在的维修周期长、成本高、质量低、存在过度修和欠修等问题,开展轨旁智能运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轨旁智能运维基于AI(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深入讨论了轨旁智能运维技术面临的核心挑战,基于AI中台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数据为驱...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分析了IoTDB物联网数据库时序数据库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中的适用性.基于IoTDB,提出了一种轻量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总体架构,该架构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对列车时序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降低系统运维难度和成本.  相似文献   

10.
车辆智能运维系统是针对广州地铁车辆运营需求,基于业界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等技术设计的。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设计与应用情况。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支撑实时监测、应急响应、健康评估、关联运营检修业务等功能,为运营和检修人员提供车辆健康评估和精确检修指导,达到减少运营车辆故障率、降低运维检修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南宁地铁5号线车辆全自动驾驶与智能运维等技术手段,结合车辆基地列检作业的现状与不足,研发了全自动驾驶车辆基地列检作业计划管理系统并投入实际运用。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布置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对其应用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列检作业计划管理系统可打通智能运维体系下各系统间的数据链路,实现检修计划自动生成、作业任务无纸化派发、人员进出库无人化管理、故障情况信息化追溯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智能高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维护需求,更好地与智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架构相协调,文章分析我国高速铁路主要信号系统的智能化、一体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智能高速铁路1.0技术体系架构》中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中与信号系统相关的内容,对我国高速铁路主要信号系统智能化、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体系架构标准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信号系统一体化方案更好地与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架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智能铁路发展需求,支撑铁路5G-R专网、下一代承载网、物联网等新型铁路通信网的建设和运营,通过分析铁路通信网现状,面向通信网运行管控体系创新、能力提升、敏捷服务、可信网络等发展目标,开展了规划设计和技术方案研究,并提出几种创新应用的典型场景,为铁路通信网运行管控组织体系的数智化转型和云网协同的智能化演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的部署,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对通信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用以太网替代传统的车辆总线已成为共识。然而,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尤其基于车辆以太网的数据流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考虑车辆以太网数据流量的统计规律特性,采用3种流行的智能预测方法,即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和LS-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车辆以太网流量进行预测,通过仿真试验对3种方法的预测性能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小样本(3 000个数据量)条件下,采用LS-SVM模型对车辆以太网数据进行预测,相比其他两种方法能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FAO系统不断推广使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运营岗位将面向多职能与复合岗位转变。文章首先分析FAO线路运营管理特征和调度指挥体系的变化,指出调度指挥体系面临的问题,然后对智能调度系统的架构与功能进行研究,以上海地铁14号线调度系统为例详细说明基于FAO技术的智能调度系统,最后从调度管理工作任务和人员工作职责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FAO线路智能调度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智慧车辆在智慧城轨中的定位,从车辆角度描述了城轨自动化系统构成的关联关系图;指出了车载设备研究的重点方向,并提出车辆智能运维系统和车辆安全保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设想;认为这2个系统均应包含车载部分和地面部分,并与城轨智慧云系统驳接;通过分析车辆与智慧城轨其他系统的联动,梳理了车辆应具备的对外接口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智能高速铁路的创新应用,基于中国智能高速铁路战略发展规划和当前时期的体系架构,结合成渝中线(重庆—成都)高速铁路主要特点和全生命周期应用需求,提出了以智能铁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为核心,包含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3大板块智能应用的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智能化方案,阐述了智能高速铁路AI平台主要功能、智能应用主要工程内容和通信网络构成。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铁路货运装卸技能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面向铁路货运装卸作业和装载加固培训需求,以货场设备认知、货场车辆认知、装卸作业模拟、装载加固演示、货运知识检测等功能模块为核心,以数据库、软件平台、网络环境为支撑,设计了货运装卸作业技能培训仿真系统架构,并介绍了系统在天津货运中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新技术发展及铁路建造新要求的背景下,智能建造技术已成为世界铁路建造的重要方向。通过调研梳理世界铁路工程建造的现状,总结分析铁路工程建造的新需求,提出智能建造技术的内涵,探讨了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托以BIM为核心的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构建面向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对铁路工程精益化管理模式和创新实践途径进行探索,支撑铁路建造向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青岛市地区气象条件和轨道交通11号线运营需求技术分析,结合其他城市变频车辆空调运营的实际情况,以及变频车辆空调可变制冷量、除湿控制、节能舒适的技术特点,对青岛轨道交通运营车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在青岛地区采用变频热泵车辆空调来满足青岛海洋性气候,实现轨道交通车辆绿色、智能、舒适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