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站台门是全自动运行系统中与乘客直接接触的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目前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新增功能需求与实施方案尚无规范标准可循。通过对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运营场景需求分析,得出站台门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下间隙异物探测、车辆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和多就地控制盘(PSL)控制功能需求;针对传统的车辆与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方案进行全自动运行系统适用性分析与比选,提出全自动运行系统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对实现列车门与滑动门故障对位隔离控制功能的信息传输通道和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此运营场景的客流引导播报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同时,确定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PSL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2.
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夹人、夹物事件偶有发生,对间隙探测装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降低全自动运行线路中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间隙引发的安全问题,分析全自动运行线路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之间的联动方式,结合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线路工程实践,提出了间隙探测装置与行车相关系统联动方式优化方案。采用该方案对原有接口电路进行优化,增加“车门状态”硬线信号,改进控制流程并优化间隙探测启动时间,为全自动运行线路安全运营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中的新增联锁功能,包括跳跃、站台门间隙探测、车库门及洗车机接口、人员防护开关等;对新增功能的接口方式、信息交互及逻辑实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与列车车门间的空隙可能存在着夹人夹物的情况,需要对该间隙空间进行必要的障碍物探测,以实现列车安全发车。应将站台门间隙探测系统的控制逻辑接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信号系统中。基于站台门间隙探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分析了站台门间隙探测系统与信号系统间的控制时序。在此基础上,对站台门间隙探测系统与信号系统之间的接口和控制逻辑进行分析,并重点对控制逻辑中的可选方案进行了技术比对。该探测系统可视为城市轨道交通FAO(全自动运行)线路局部范围的功能补强。  相似文献   

5.
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的间隙探测,是地铁交通行业的疑难问题。目前国内地铁主要采用激光对射、红外对射和车尾设置瞭望灯带的探测方案,但这些方案存在误报率高、定位精度低以及探测盲区等问题,从而降低地铁运行效率,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目前间隙探测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全自动运行线路更高的安全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间隙防夹探测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可克服传统方案的局限性,实现障碍物的可靠、精准、智能识别,继而提高未来全自动运行线路的运营效率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中存在滞留乘客、造成乘客人身伤亡的危险性,由于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无人驾驶过程中,没有值乘人员对列车运行装置进行直接监控,必须由系统替代司机自动判断该间隙中是否有乘客滞留。简要叙述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的现状,对站台门间隙探测和列车运行互锁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无人驾驶地铁线路的应用解决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自动运行系统地铁车辆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其关键技术包括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的土建和设备系统,其中全自动运行设备系统包括车辆、信号、通信、综合监控、站台门等关键技术。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铁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IEC62290)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描述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需求及运营场景下的运营流程,针对完成此功能需求及运营流程的条件下,对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地铁车辆关键技术进行逐一论述。从监控轨道出发,列车需具备障碍物和脱轨检测功能,并具备将此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的功能;从监控乘客出发,列车需具备车门、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功能,具备远程车辆广播、车门状态上报等功能;从监控列车出发,列车需增加自动唤醒、自动休眠装置。此外,列车关键子系统设备应采用多重冗余,以提升列车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8.
列车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站台门全寿命周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应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站台门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自动驾驶情况下站台门系统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智能设计及现场安装中的应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站台门系统状态监控、站台门系统寿命管理及智能维修和站台门系统应急管理等4个方面,对适应全自动驾驶情况下站台门系统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进行了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对站台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站台门与车门间隙有害空间问题,提出了在滑动门门体安装填充装置以从根源上消除有害空间;对于应急门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列车未在站台区域停准且无法再动车,需要工作人员登车处置"的运营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车站站台门远程自检测试问题,提出了技术实现时需重点考虑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站台门控制系统已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取得广泛应用,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全自动运行线路逐渐增多,既有站台门控制系统已难以满足全自动运行模式的运营需求。站台门控制系统既要实现与列车门的对位隔离,又要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满足SIL2的相关要求。针对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智能站台门控制系统,实现站台门与列车门的对位隔离,并采用“二取二”设计架构,提高站台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支持多种车型混跑的运行场景,满足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线路对站台门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识别全自动运行线路接发车过程中站台门控制电路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通过对控制自动接发车条件 的站台门控制系统相关外部接口控制电路、内部“门关闭并锁紧”状态安全回路、就地控制盒工作模式的分析, 同时结合站台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剖析现有电路(特别是站台门就地控制盒电路)设计在全自动运行应 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识别出的风险,提出全自动运行线路站台门就地控制盒既有电路的利弊分析和改进方 案设计,在兼顾安全和运营效率的前提下,给出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进行介绍,对全自动运营场景进行梳理。以自动洗车和大客流2个典型运营场景为例进行分析,指出不同运营场景对通信、信号、车辆、综合监控、站台门、洗车机等关键装备的功能需求以及各设备专业之间的接口关系,为相关工程设计人员提供设计参考,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3.
站台门系统控制模块是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站台门系统接口,实现对站台门的实时驱动和状态采集.结合不同的运营场景,分析了站台门系统控制模块在实现安全控制站台门功能中发挥的作用;从冗余性、安全信号采集和安全信号驱动等设计思路出发,对其与站台门系统的接口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包括基于硬线的安全驱动和采集信号,以及基于网络传输...  相似文献   

14.
为减轻司机劳动强度、进一步降低铁路运输成本,基于高速铁路的列车自动驾驶(ATO)技术应运而生。高速铁路ATO系统是在CTCS-2/3级列控系统的基础上,地面设备通过对既有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调度集中系统(CTC)、列控中心(TCC)等进行软硬件改造使其具备相关ATO功能。TSRS通过ATO功能扩展具备了车地通信功能、运行计划转发、线路数据发送以及站台门联动;TCC通过继电接口实现对站台门的控制功能及开门防护功能;中心CTC新增运行计划下发及站台门状态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屏蔽门系统是保障乘客安全和地铁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安全装置.因地铁列车门与站台屏蔽门、列车与站台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时有乘客被夹和踏空等安全事故出现.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解决办法:在站台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加装激光传感器阵列和自动伸缩踏板.该解决方案对于现有系统的改造较为简单.在实验室做出了模拟样机...  相似文献   

16.
根据铁路客运车站站台端部非法越线行为引起的运维管理困难现状,通过多种探测技术的比选,结合客运车站站台端部使用环境,提出了雷达探测为主、视频为辅的站台端部防入侵报警监测方案,并从系统功能、系统架构、系统设备配置原则等方面对工程设计进行了阐述。通过探测站台端部旅客越线行为并进行监控、分析及预测,帮助工作人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确保客运车站的安全、有序运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站台门系统的可维修性、降低故障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设计以4G网络为载体、诊断维护服务器为核心、信息安全传输为关键的网络架构,实现对地铁站台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监视、故障诊断和维护,满足跨区域异地监控站台门系统各功能的运行状态。对发生的故障进行维护管理与决策,同时根据故障数据,诊断出故障原因,并生成指导性维修预案,从而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现场故障的维修效率,代替人工完成对站台门系统的监控与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驾驶系统关键装备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驾驶系统的关键装备技术的构架图,指出了既有信号系统、车辆、综合监控、通信系统、站台门等关键装备为达到全自动驾驶而应在功能或性能方面提升,提出了全自动驾驶系统设计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内外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运营研究资料,介绍国际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发展状况,探讨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功能结构。结合IEC62267与IEC62290等国际标准,论述全自动运行系统典型的系统功能与安全需求。以系统FAM与CAM模式转换为例,对运营场景进行分析研究,如实反映列车全自动驾驶系统真实的运营过程,在建模之前需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实现需求到场景的追踪,以确保所建模型与功能需求的一致性,即此模型表达系统最终需要完成哪些功能,这些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系统完成这些功能需要与哪些外部参与者或系统实现交互。对全自动运行系统展开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对我国自主研发全自动运行系统提出参考建议,为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与站台门接口及需求的分析,说明站台门纳入信号联锁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信号系统与站台门接口的界面划分、物理连接及接口功能。最后介绍信号与站台门接口的联调联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