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既有桥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既有连续梁加固的实例,介绍运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既有桥梁的施工方法。总结归纳出运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既有桥梁时设计、施工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2.
运用振型评定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运用过路车来测出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动态参数,利用所得振型评定桥梁承载能力。该方法可以实现在线评定,简便易行且有很好的精度,利用该方法评定桥梁可以节约大量经费,为既有桥梁的加固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3.
有轨电车占用桥面空间时,既有桥梁需通过改造利用或拆除新建来保证有轨电车和社会车辆的通行。通过提出3种方案,研究新建有轨电车工程如何利用既有城市道路桥梁。研究结果表明:(1)能否利用既有桥梁需先进行验算,若不满足规范要求,可对桥梁进行加固处理,使其为有轨电车所利用;如果既有桥梁改造利用与拆除新建费用、工期相差不大,可优先考虑拆除新建。(2)有轨电车可采用绕行方案避免对城市道路桥梁产生干扰,其可行性需根据工程费用、实施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碳纤维加固既有混凝土桥梁的有效性,进行了混凝土梁碳纤维加固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发现碳纤维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既有混凝土桥梁的承载力和刚度,是加固混凝土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昌鹏 《科技交流》2004,34(2):84-89
随着我国实行铁路大提速战略以来,需要解决大批既有铁路的改造问题,本文就既有铁路混凝土桥梁改造加固过程中对既有桥梁加固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铁路提速的重大障碍之一是既有桥梁横向振幅超限,对桥梁加固设计、加固施工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于城市交通车辆的急剧增加,车辆荷载的日趋重型化,既有桥梁特别是城市既有桥梁在先天和后天遗留下来的缺陷已越来越不可忽视,桥梁不能满足规定使用功能要求与承载能力的问题也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中山市沙岗立交桥检验加固实例介绍了对既有桥梁使用状态检验评定的方法,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经济、可行的加固处理,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植筋法加固田庄车站大桥既有墩身的实践,介绍了桥梁加固中植筋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技术要点,为植筋在桥梁墩身加固施工中提供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以京广线新岩下大桥加固为例,分析了列车提速对部分既有桥梁横向刚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增加既有桥墩横向刚度的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测量系统原理,提出光纤传感器在桥梁监测中的布设方案.从挠度分析处理机制、桥梁动载弯矩测量与处理、桥梁横向振幅和自振频率、测量数据方面,阐述采用光纤传感器对既有桥梁加固效果监测原理.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桥梁加固前后的挠度、动载弯矩等参数进行监测,可对桥梁加固前后健康状态进行精确判断,建立完整的桥梁加固检测方案,实现对桥梁横隔板加固前后的健康状态评估,为桥梁加固质量评定提供依据,为桥梁新的加固技术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为避免发生桥梁结构的局部疲劳损伤以及车桥共振现象,保证桥梁结构具有足够的整体刚度和安全运营性能,同时满足列车舒适度的要求,有必要对现有桥梁进行加固。 研究方法:针对影响结构自振频度的因素并结合桥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桥梁加固方案.在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之后,考虑了施工的可行性,对各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加固方案。 研究结果:桥梁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将发生振动,目前既有线上的铁路桥梁是基于修建时设计时速进行动力设计和评估的.当列车速度提高以后,车辆激振的频率发生变化,桥梁结构的响应也相应改变.通过测试发现提速后现有桥梁的主要问题在于一阶横向自振频率偏低,桥梁横向振幅偏大。 研究结论:从影响桥梁结构固有频率的因素出发,通过有限元计算可以知道扩大横隔板和增加支架对于提高横向频率来说都是有效的加固手段.从整体效果而言,方案二的加固效果最好,而将混凝土支架替换为角钢与混凝土结合的支架同样能满足要求,同时在既有桥梁上完成这样的加固也是可行的,因此,建议使用第五种方案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2.
下承式铁路钢桥的病害原因分析及加固措施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下承式铁路钢桥在其腹部、底板和横梁上出现裂纹和腐蚀面,这是该种钢桥在服役多年后普遍存在的病害。本文将寻求对病害原因的全面认识。研究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该钢桥进行结构受力分析,通过化学实验对钢材进行化学成份分析,并对裂纹位置进行了疲劳结算,对所采取的加固措施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研究结论(1)纵梁腹板水平裂纹系被硬物划伤所致,纵梁端截面处的腹板下部竖向裂纹是疲劳引起的。(2)下平纵联节点板呈现的层状撕裂是由于材质不合格及冶炼时层间夹碴引起的。(3)桥梁上的腐蚀凹面是列车上的污物掉落在桥上长期腐蚀的结果。(4)现行采用的在裂纹部位粘贴钢板加固纵梁的方法,改变了纵梁的内力分布,改善了纵梁的应力水平,使钢桥满足了承载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采用顶推法施工的曲线连续梁桥的主梁内预埋的钢筋计测得的混凝土应力远大于理论经计算结果,这主要是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变形中的非弹性变形包含在钢筋计中引起的。本文提出了用于扣除混凝土实测应力中收缩徐变非弹性变形影响的两种计算方法,并且将徐变对实测应力影响计算进行了特殊考虑,在一座大桥进行施工监控中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针对框架立交桥顶进施工的安全关键,综合分析各种线路加固体系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桥试验的方式,验证纵、横梁加固体系在限速45km/h的运输条件下顶桥施工的安全性,为此类加固体系的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对加固体系采用强度及刚度两方面分析,并采用理论计算及编组试验列车进行实桥试验的方法。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纵、横梁加固体系可适用于任何跨度、宽度及轴长的框架桥顶进施工,同时试验结论显示,该加固体系在限速45km/h条件下,安全可靠,并提出改进方向,具备进一步提高速度的可能性,是既有线顶桥施工中较好的一种加固方案,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玉芳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5):67-70,74
研究目的:通过工程实例的综述,阐述旋喷桩的应用范围、加固原理及其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论证旋喷桩是适宜既有线使用,技术可行、经济实用、便于施工、效果明显的基础加固方法。 研究方法:紧紧围绕既有运营线的特点,采用综合分析、理论计算及实例验证,从技术性、经济性、施工对既有桥梁基础的安全影响性及加固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使研究结论可信、加固效果可靠。 研究结论:旋喷桩作为一种基础加固方法,是既有运营线桥梁基础加固中适用性较广、施工较为方便、对既有基础影响较小、加固效果较好、较为经济的一种加固方法,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盾构区间下穿既有铁路箱桥三维数值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箱桥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对三维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较为符合实际的相关假定。根据三维分析结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盾构下穿铁路箱桥采用盾构洞内注浆加固为主的控制措施,改变了传统的盾构下穿铁路时对地面铁路进行架空或地面注浆加固的加固方式,较大地减少了加固费用和加固实施难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包神铁路桥梁加固中时桥梁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采用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并引进了低曰缩锚具、聚合物混凝土等新材料,大大提高了桥梁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纤维聚合物(Fiberreinforcedpolymer,简称FRP)复合材料由于其质轻、高强、耐腐蚀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为了更好地维修加固桥梁、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文中对普通粘贴FRP加固法、嵌入式加固法(NearSurfaceMounted,简称NSM)以及预应力FRP加固法在工程结构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粘贴FRP加固工程结构中,被加固构件的长期性,包括复合材料和粘贴固化后的老化性能、耐久性能,胶粘剂徐变收缩对梁体性能的影响以及疲劳可靠性、加固结构的整体性能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并拟将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于铁路桥加固工程中。  相似文献   

19.
既有线路的加固和顶进后背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是大框架顶进施工的关键.结合长沙市书院路下穿京广铁路上、下行线框架桥的顶进施工,介绍了施工中既有线路加固体系、框架顶进后背体系、支点转换体系以及关键部位检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在第六次铁路提速施工中,调整线间距和缓和曲线长度引起多项桥梁改造项目。通过移梁可以 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桥梁的使用功能,同时又能大大缩短提速改造施工的工期。 研究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津浦线第六次提速改造施工中对3-20 m简支T梁的整体移梁施工技术,施 工中针对桥梁钢支座需埋设锚栓固定下摆的特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巧妙利用钢板固定既有钢桥支座,采用 竖向千斤顶和横向千斤顶相结合的普通施工方法,在不中断铁路交通运输,利用夜间列车运营“天窗点”的时 问,结合铁路线路拨道,安全正点地完成了大吨位桥梁的横向移设施工任务。 研究结果:使既有线满足了200 km/h运营速度的要求 研究结论:移梁后通过后期观察,梁体在铁路运营中结构稳定,质量可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此 项移梁施工技术是成功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