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速铁路新线的开通改变了原路网系统的物理结构,拓展了大量新增客流OD,为提高运输企业效益和优化旅客服务质量提供了条件,同时新增跨线列车的开行也使既有高铁运营线路通过能力更加紧张甚至饱和,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势在必行。高速铁路新线开通条件下,运营线路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的关键在于新线与运营线路列车开行方案的协调优化。本文提出了列车开行方案系统化调整流程,探讨了高铁新线开通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备选列车集合的确定原则,分析了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措施及相应影响,研究了列车开行方案调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最后,以郑徐高速铁路开通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调整为例,为实际工作中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跨线运输模式比较适应我国大众的行为习惯,但跨线列车的开行,加大了运输组织工作的难度,容易降低列车服务品质,需要与换乘组织模式配合形成完善的运输组织方案。通过改进的logit模型计算换乘模式的客流损失,再对比直达开行模式和换乘开行模式的经济效益,得出中长途列车宜采用开行直达列车为主,换乘模式为辅的运输组织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货运市场新形势下,为保障货物运到期限,本文提出考虑运输时效性的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方法。基于多商品网络流的思想,将货物列车开行方案抽象为网络优化问题,在已有研究的目标函数中引入不满足运到期限的延误费用,同时将编组辆数设为灵活取值的决策变量,以车站改编能力、列车开行频率等约束建立货物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以此确定货物列车的开行区段、开行种类、编组内容和开行频率等内容。针对构建的模型,设计了A~*和遗传算法的组合优化方法求解,并用构建的简单路网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优化模型能够满足车流运到时间要求,同时相较于固定编组能节省集结消耗时间成本,加快货物送达。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动车开行对数破百高铁15个月"五级跳"3月20日零时起,广西将迎来2015年首次较大规模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届时广西动车组列车开行总对数将达到107.5对。这是广西动车组列车开行对数首次突破100对,距离高铁初开通仅隔15个月,一年多的时间增长了7倍。广西于2013年年底始有高铁,当时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对数仅有12对。2014年以来,随着南广、贵广及南宁东站等一批高铁建设项目相继投产运营,南宁铁路局先后16次调整广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使广西动车组列车开行对数在15个月间实现了12对到18对、33.5对、90.5对、107.5对的"五级跳",动车通达广西区内10个地级市  相似文献   

5.
台德清 《综合运输》2023,(1):103-107
因货物列车始发时无可用列尾或所用列尾突发故障而影响列车正点开行,给货物列车运输效率和运行安全带来影响。为确保货物列车按列车运行图规定时刻开行,提高调度班计划兑现率,重点从列尾到发摘挂、检测送修、回送组织、故障诊断、维修保养和系统使用等方面考虑,分析影响列尾调配和管理的主要因素,最终通过采取列尾回送尽量机车携带方式、改进列尾保有量统计方式方法、规范班中作业流程、及时做好列尾故障分析、加强列尾回送组织联系和强化设备远程监测系统使用等方法,来解决列尾现场作业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提升列尾调配的精准度和匹配度,提高货物列车运输效率,确保货物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货运市场份额占比,提升高铁货运产品运输效率与服务水平,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国外高铁货运产品特征分析,为我国高铁快运发展提供借鉴经验。从国外铁路快速货运服务产品的对比分析出发,从产品归属、列车、站场及装卸条件和服务产品特性四个维度重点分析法国TGV La Poste、德国Parcel InterCity和意大利Mercitalia Fast等国外高速铁路货运产品。针对目前我国高铁货运产品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高速货运产品发展经验,提出了现阶段开行夜间运行的高铁快运列车的发展方式,并从运行计划制定、站场及装卸条件和货源组织三方面讨论开行高铁夜间车的关键技术。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货运的技术支持、产品设计和发展趋势等提供有效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7.
列车客座率作为列车运营效益的直接衡量指标和计算客票收入的重要基础,客座率的科学预测可为运输企业增开列车等运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探讨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列车客座率预测的适用性。首先分析列车客座利用率的12类影响因素,其中结合具体线路细化停站结构为n级,则影响因素变量为n+10个;其次以影响因素变量为自变量,列车客座率为因变量,生成多层感知器进行要素分析并预测客座率。结果表明MLP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动车组列车开行方案稳定或小范围调整时期的列车客座率预测。  相似文献   

8.
铁路运输安全评估是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赤大白铁路开行客运列车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案例,对货运专线改客货共线运营前安全评估的组织结构、评估流程、评估项点等进行论述,为铁路开行客运列车的安全评估等相关工作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高铁路网正在逐步完善,铁路部门适时地推出了开行货运动车组列车的设想。文章从移动设备、固定设备、装载设备三个方面,对在高铁上开行货运动车组列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晓 《综合运输》2021,(3):61-64
我国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长途跨线列车直达与中转选择对于高速列车开行方案设计至关重要。为提升长途跨线高速列车开行效益和服务品质,按长途跨线列车直达与中转方式对比的思路,以旅客出行需求、基础设施能力、移动设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对长途跨线列车开行方式的影响为约束条件,研究长途跨线列车直达与中转选择模型及求解方法。选取2025年15个长途跨线起讫点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提出D站—E站、F站—D站等9个起迄点之间开行长途跨线直达列车的建议方案,研究表明直达与中转换乘选择模型能够解决长途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路货运与铁路货运间竞争关系的持续激烈化,我国铁路货运存在市场分担量不足、企业经营效益有待提升等问题。充分利用铁路经济性优势,同时协调铁路列车开行决策方案、降低成本并确保铁路企业利润,有利于铁路增强货运收益,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基于对列车开行决策与运输定价间关联性的探讨,以货运分担量及运价为决策变量,构建出一个公铁竞争环境下的铁路货物列车开行决策与运输定价综合优化模型,以此实现铁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货主广义费用的最小化。通过算例验证得出该模型满足可行性与合理性要求,能够促进铁路达到一定的市场分担率水平、创造较高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 5日 铁道部于2月27~28日在北京召开了局长会议,对全路新的列车运行图方案实施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以确保留定方案顺利实施。将实行的新图与老图相比,有如下十个方面的变化:新图对旧图的框架进行了全面翻新;集中最好时间段铺画夕发朝至列车;“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间、定运价)货运班列实行客车化运行组织;实行货物运输服务订单取代要车计划表,有力推进合同运输;积极稳妥地开行快速列车;修改了计费径路;完善了管理办法,确定了新型产品标准;大幅度调整了客货产品结构;推进了生产布局的调整;合理调整列车运行路径,科学安排增量  相似文献   

13.
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强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协同和有效衔接,需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汇集、共享交换和挖掘分析。本文提出在实现行业信息化发展基础上,从综合运输枢纽信息化、联程联运信息化、区域综合运输信息化三个层面以及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五个切入点推进综合运输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市域快轨快速发展,需要对成网条件下市域快轨的运输组织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利用线网能力、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为确定网络化列车交路的开行对数及折返车站,本文从运输需求和运输供给的角度,以实现乘客出行成本及企业的运营成本最低为目标,以通过能力、客流需求、列车交路总数限制为约束条件建立网络化列车交路优化模型。根据实际中具有列车折返能力车站的设置情况缩小可行列车交路方案范围,然后通过优化软件对模型编程求解。以两条市域快轨线路相交的情况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采取Y型交路与快慢车组合运行的列车开行模式,能够有效扩展线路的运输服务范围,并有效缓解长运距乘客出行时间过长等问题,该模式的组合效益与各类型列车的开行对数和快车停靠站方案等因素密不可分。本文首先对Y型交路快慢车运行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客流起讫点对Y型交路客流区段进行划分,建立了乘客广义出行费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Y型交路快慢车停站方案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最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相对于Y型交路单一直通运营方式而言,Y型交路结合快慢车的组织模式可以有效优化乘客的出行体验以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日间行车能力已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而如何组织好高铁夜间垂直天窗与夜行列车之间的耦合关系、用好高铁夜间能力,是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高铁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对此,本文提出了动卧列车和货运动车组两种相对可行的高铁夜间运输产品,分别对其产品特征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高铁夜间天窗制约下两种列车的开行模式,基于市场需求提出了列车开行策略,并在充分对比两种产品的经济效益、客(货)源组织、能力分配等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高铁夜间能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体制分割是市郊铁路运输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市郊铁路运输萎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能力紧张的情况下,由市郊运输占据线路能力不经济,铁路部门减少了短途旅客列车的开行,自动放弃了短途旅客运输。除此之外,目前条块分割的体制也是市郊铁路运输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分属铁道部和城市管理部门,在建设规划、转乘衔接、运营政策等设计和实施的各个层面都存在大量需要沟通和协调的问题,各自为战的局面必然使其发展受到影响。就铁路运输企业而言,由于能力限制,发展市郊铁路需要较大的投入,如果得不到投资…  相似文献   

18.
城际铁路区段通过能力是衡量铁路运输部门能否合理利用线路和是否满足客流需求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城际铁路时段客流特性,考虑不同时段下列车正点可靠性的差异性以及天窗产生的三角区对"时段长度"的影响,分时段选取列车运行组合模式、计算区段通过能力。引入时段"空费时间"对各时段通过能力进行衔接,以计算最终全日城际铁路通过能力。通过算例,计算该某城际铁路区段下行方向通过能力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考虑列车服务水平的城际铁路通过能力,对于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提高列车满载率和提高列车服务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综合     
《运输经理世界》2010,(12):18-18
中国将建以北京为中心的8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 铁道部5月28日表示,目前我国已在13个地区规划了城际和城市网,今后两年,中国计划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8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8万公里增加到10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达到1.8万公里。根据计划,在交通圈建成后,除乌鲁木齐、拉萨等个别城市外,乘高速列车从北京出发,到全国各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在这一基础上,我国还将加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注重公交系统、公共民航等其他方式的衔接,实现旅客运输便捷换乘、无缝衔接和交通运输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谈旅游专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企业也走向市场。1992年,在大城市与著名的旅游景点间出现了以运输旅游客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列车(一般称为“游×次”)。1993年,开行了北京、西安至乌鲁木齐往返的中国丝绸之路东方列车涉外旅游专列。1995年5月20日,上海铁路局旅行社承办开出上海—杭州的第一列假日列车。由于旅游专列能够满足急剧膨胀的旅游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