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等城市老城区特征,以昆山市老城区为例,对昆山市老城区交通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公交改善策略,进而对公交线路、公交站点、换乘枢纽、公交专用道、支路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提出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挖掘的城市区域公交可达性评估优化方法. 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探测,识别出租车用户出行敏感区并用出行热度表征区域用户需求,研究敏感区域公交可达性. 从影响阻抗大小的指标出发定义公交可达性,选取影响可达性的关键指标描述阻抗,以各指标与热点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权重获取公交可达性计算公式. 引入区域公交供需变异系数指标,供需莫兰散点图及区域公交供需差分布图,评价整个城市及热点区域的公交可达性供需情况,识别区域不平衡程度协助公交系统优化供给. 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区域公交供需的变异系数为1.89,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根据供需差及散点图的分布规律,识别出优先处理敏感区,采取措施提高其可达性对优化整个城市匹配度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传统城市公交满载率指标测算过程的人力投入并提高指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公交IC卡刷卡信息、公交GPS信息、公交站点信息和公交车辆信息,通过各类信息衔接分析,提出了基于公交IC卡的公交满载率指标计算思路。采用MYSQL搭建分析数据库,通过编程代码自动关联识别和快速分析大数据,计算出城市公交线路的满载率指标值。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相比传统公交满载率调查方法,基于公交IC卡信息的公交满载率指标计算能找到更精确的最大客流断面、得出更精确的计算结果,并且运算过程更高效,能有效节约人力,可为同类城市测算城市公交满载率指标、分析城市公交乘客的出行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交都市是未来城市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的必然选择,公交站点是服务于公交都市的连接点和服务终端.从公交都市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上海郊区新城公交站点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与特征,从规划层面提出了构建公交走廊,以公交枢纽、站点为中心引导城市土地开发的城市发展策略,从建设层面提出了公交站点与道路设施,建筑空间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并在公交站点具体设置中,从选址、站点形式、站距等要素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计算城市内部特定区域对周边其他区域的公交可达性,更加直观地得到不同区域公交可达性差异程度,提出区域公交可达性概念.借助GIS 空间分析功能,提出基于公交站点权重和公交线路辐射范围权重的区域公交可达性计算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计算朝阳区30 个交通小区的区域公交可达性值.结果表明,区域公交可达性值,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对周边其他区域的公交可达性水平,这为选址分析、公交优化等提供了定量化的公交可达性信息.  相似文献   

6.
为计算城市内部特定区域对周边其他区域的公交可达性,更加直观地得到不同区域公交可达性差异程度,提出区域公交可达性概念.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基于公交站点权重和公交线路辐射范围权重的区域公交可达性计算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计算朝阳区30个交通小区的区域公交可达性值.结果表明,区域公交可达性值,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对周边其他区域的公交可达性水平,这为选址分析、公交优化等提供了定量化的公交可达性信息.  相似文献   

7.
探究公交客流量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公交规划管理,本文基于南京市多源数据,从站点层面分析公交客流量的影响因素,考虑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站点属性及社会经济因素在工作日早晚高峰两个时段对公交客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角度来看,公交站点客流量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具有聚集特征,空间杜宾模型优于多元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及空间滞后模型;各变量在早晚高峰时段对客流量的直接效应符合通勤规律;公共服务用地强度和公交站数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且呈现出虹吸现象。从局部角度来看,各影响因素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土地利用变量的空间差异性最大;车头时距与站点客流量负相关,影响程度以南京市玄武湖区域为中心向外递减;线路条数与站点客流量正相关,影响程度由老城区向外围区域递增。  相似文献   

8.
公交站点延误识别对于缓解公交拥堵、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站点延误指标,构建了延误站点识别模型,研究了缓解站点延误的常用对策。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常规公交GPS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际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公交站点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其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吸引力。文章以武汉市南湖片区为例,应用GIS网络分析工具对研究区域公交站点的布局现状进行分析,之后针对现状问题使用位置分配模型对区域公交站点布局进行优化研究。研究针对不同情景提供了三种优化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第三种方案更具优势。本文关于站点布局的优化过程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优化结果可以作为研究区域未来站点布局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的公交站距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站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对满足公交车辆停靠和乘客出行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社会福利最大的角度出发,分析公交站距设定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公交运营商和乘客的利益,建立公交站距的优化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教园区内的公交线路布局不合理、公交站点与学生生活区距离过长、公交服务水平较低以及由此带来的“黑摩的”出行量较高等问题,以宁波北高教园区为例,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教园区内公交线路布局、公交站点设置以及公交发车频率等方面的优化方案,可切实提高高教园区学生日常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交站点间距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站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对满足公交车辆停靠和乘客出行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乘客出行时间最小的平均站距优化模型为基础,引入出行者车内、车外时间价值两个参数,建立以出行者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站距模型。然后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根据宝安区道路及公交站点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不同等级道路上的公交站点最优站距.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宝安区公交站点优化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交站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对满足公交车辆停靠和乘客出行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乘客出行时间最小的平均站距优化模型为基础,引入出行者车内、车外时间价值两个参数,建立以出行者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站距模型。然后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根据宝安区道路及公交站点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不同等级道路上的公交站点最优站距,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宝安区公交站点优化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大都市中心城行政区的公交系统发展与行政区划管理存在的供需响应错位难题,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从大都市中心城行政区公交系统的需求、供给及环境约束特征入手,识别和分析"到不了、走不到、等不来"等需求表象问题背后所映射的公交系统线路可达性不足、站点合理性欠佳和服务可靠性脆弱等瓶颈,深度剖析公交系统时间、空间和功能三重维度的根本性制约要素,系统地提出区域差别化、服务立体化和机制多元化的公交发展策略以及接驳公交线路设置和公交站点优化调整的技术导则,以大都市中心城行政区的视角,为公交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乘客观点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乘客角度出发,在分析公交出行影响因素及出行决策过程基础上,基于对公交有效性、出行时间和费用、舒适便利性、安全及风险舒适便利性等方面的研究,分别提出了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和公交系统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人性化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最后利用AHP法对该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乘客观点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对于改善公交的服务质量、选择公交线网资源优化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宜昌作为典型的带状多组团城市,地面公交线网发展遭遇单一快速公交廊道容量饱和、普线直达效率较低、廊道外换乘及路权等缺乏保障发展瓶颈,需要进行优化改善.以此为问题导向,通过时间、空间要素的定量评估,以服务优化为目标导向,提出"调模式:调整线网布局及快速公交运营模式""强换乘:构筑廊道换乘与点换乘双类型换乘枢纽""优保障:以...  相似文献   

17.
以当前城市智慧公交发展为背景,本文从我国城市智慧公交当前发展现状出发,围绕智慧公交客流特征分析、智慧公交运营研究、智慧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智慧公交服务评估等4个方面对智慧公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一步从智慧公交客流特征分析、智慧公交运营、智慧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以及智慧公共交通服务评估 等4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指出每个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本文从乘客特征智能识别与预测、 复杂场景下的智慧公交运营、智慧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以及智慧公交服务评估等4个方面对智慧公交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展望,并分别提出了代表性的研究问题。通过总结当前智慧公交的研究不足以及研究展望,本文进一步指出智慧公交的创新性研究和发展,亟需从如下4个方面展开:挖掘乘客全出行链信息,提供一站式智慧公交出行服务;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视角下集 成智慧公交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和公交运营效率提升;基于智慧公交多层级发展需求,构建面向政府、企业、社会用户的立体化公交运营系统评估体系;构建智慧公交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结合当前智慧公交出行的日渐兴起,本文总结了智慧公交当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智慧公交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智慧公交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认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集成应用,对提供多模式智慧公交服务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机遇。但是,单凭新技术无法提升智慧公交服务水平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还需交通系统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当前亟需围绕关键问题开展研究。本文同时强调当前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突出产学研相结合,为我国智慧公交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坐公交就可以在市区走街串巷啦。”这是市民对福州公交集团公司6月9日新开通的环线小巴士的评价。此次新辟的两条招手即停小巴线路,投放小巴20辆,凭借小巧的优势,十分便于走街串巷,不仅填补了老城区部分道路的公交空白,还缓解了居民社区与公交站点间的换乘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公交乘客出行特征,利用公交IC卡数据、公交GPS数据、车载机数据和单程站点关系表,通过各类数据关联融合,提出适用于一票制公交大数据的系统化处理方法。基于Oracle搭建分析数据库,采用Python语言编写代码,构建了乘客上车站点推断算法、基于出行链的乘客下车站点推断算法、基于概率的乘客下车站点推断算法和乘客换乘站点识别算法4种站点推断算法。基于此,运用银川公交大数据进行客流集散点识别、客流走廊识别,得到公交站点上下客流量分布情况、公交线路客流量分布情况、公交站点的换乘客流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一票制公交大数据系统化处理方法在分析公交乘客出行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合理地再现隋唐洛阳城宫城区整体风貌,在宫城区遗址保护展示与城市交通需求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提出了宫城区周边交通疏解方案。首先,分析了洛北老城区及宫城区在用地与交通环境方面的问题;其次,针对"文物保护展示优先,强化内外交通衔接,交通总量控制"三大交通疏解原则,分别从用地功能调整、路网布局优化、公交服务提升、静态交通管控升级等四个方面,提出功能和交通的双重疏解措施。在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展示的同时,有效疏解老城区交通,实现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交通改善与历史保护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