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某车型转向机构性能开发为背景,充分考虑该转向机构的碰撞吸能机理,并合理应用LS-DYNA软件中的相关关键字,建立了用于碰撞仿真的转向机构有限元模型。为验证该建模方法的可靠性,依据GB 11557—2011《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仿真分析了人体模块撞击转向机构的试验工况,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转向机构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为转向机构的碰撞仿真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讲述了全球主要市场关于转向机构在碰撞过程中防止驾驶员伤害(以下简称转向防伤害)的法规要求,包括中国、欧洲、美国、巴西、中东、韩国等市场。俄罗斯、日本和澳大利亚由于直接采用ECE R12标准,所以这里不再单独研究。从本文中可以了解到不同市场转向防伤害法规的共同点及差异点,供产品研发、研制、验证及产品认证领域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某微型客车达到《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国家标准的要求,针对转向盘后移量过大问题,对原转向管柱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出具有防撞、吸能性能的转向管柱,减少了微型客车正面碰撞时的转向盘后移量,满足了微型客车车型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4.
汽车吸能转向机构与驾驶员碰撞的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可收缩吸能转向机构与驾驶员所组成碰撞系统的仿真模型,深入讨论了碰撞仿真模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选择、接触对摩擦系数的确定。并按照GB11557规定的要求,对人体模块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计算了吸能转向机构与人体模块碰撞时上下套管间的收缩位移和作用在转向柱上的碰撞力,并通过相应的碰撞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转向中间轴在碰撞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吸能不足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对转向布置进行了优化改进;对转向系统的布置条件对中间轴吸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汽车在站台、码头等地方作业时,由于空间狭小,需要使用到转弯半径小、转向灵活的微型车。针对此种需求,论文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微型车四轮集中转向机构,通过CATIA软件DMU运动机构模块对该转向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转向机构满足微型车的转向要求;将该转向机构应用于实车上进行试验验证,试验表明该机构能很好地完成转向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设计出合理的行星齿轮式转向机构,首先分析了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的影响;然后根据车辆动力学和四轮转向技术等相关理论,以零质心侧偏角控制策略为目标,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转向情况下前后轮的转角关系,确定了转向机构的设计参数;最后以某车辆为例,设计出合理的转向机构,建立了该车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行星齿轮式转向机构能大大提高车辆低速时的机动性和高速下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独立悬架-电动轮模块的双横臂悬架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辛波  万钢  余卓平  周平 《汽车工程》2004,26(5):513-515,520
四轮驱动电动汽车采用由轮毂电机、转速传感器、制动盘和双横臂悬架机构组成的结构相同的独立悬架-电动轮模块,可大幅度减少零部件种类,降低制造成本。文中按空间机构理论导出了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运动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公式,并研制成简明实用的视窗式分析与设计系统。提出了可完全消除附加转向干涉的非转向轮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将这些研究成果具体应用于国内第一台四轮驱动燃料电池微型汽车概念平台“春晖一号”和样车“春晖二号”的研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汽车转向机构的非线性运动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赵京 《汽车工程》1995,17(5):291-295
本文对由梯形机构和麦弗逊独立悬架构成的汽车转向机构建立起非线性的空间机构运动学模型,此模型具有转向输入我有,左转向轮的跳动和右转向轮的跳动3个输入自由度,能全面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确定了气囊展开的转向机构防伤害-胸部模型冲击试验的试验方法,并进行试验.通过分析试验得到碰撞力及加速度曲线,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加以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