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同城货运平台企业产品差异化角度切入,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组间网络外部效应、正负不对称组内网络外部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寡头垄断性同城货运平台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静态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各参数对O2O同城货运平台定价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垄断性平台企业对双边用户的定价和平台的均衡利润受正负不对称组内网络外部性影响,且与组间网络外部性和用户需求价格弹性均反向相关。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面向社会化应用、供应链前后端的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 S)具有较强的网络外部性,文中基于博弈理论提出了一个双寡头垄断市场直接竞争模型,模型中考虑了Saa S服务的网络外部性和服务标准难定制化关键特性,分析了Saa S服务提供商的竞争策略.结果表明,当低质量服务的网络外部性较高且服务质量达到一定条件时,低质量服务同样获得市场利润优势;当高质量服务具有较高网络外部性,或网络外部性虽低但服务质量达到一定条件,或两家提供商的网络外部性相等或不存在时,高质量服务均占有较高的利润优势;还得出转换成本的增加对一家提供商有利,相对损害竞争对手利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在线性需求和非线性需求条件下,两寡头竞争性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提供商在二段和n段定价中实施二级价格歧视时,服务水平对提供商的价格和利润的影响,从而得到了服务水平与价格和利润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线性需求条件下,服务水平与价格和利润成正比,且服务水平必须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之上才能保证盈利,而在非线性需求条件下,服务水平很低时两家提供商仍会保持盈利;同时文中也得出不同分段需求区间的分段点.研究二级价格歧视为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提供商考虑服务水平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环渤海港口群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环渤海主要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引力模型,分析港口群的竞合结构特征,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及中心性的角度判断环渤海港口网络的整体特征及个体功能定位。结果表明:环渤海港口群在2016―2021年间处于低度寡头期,多中心枢纽相互竞争,内部发展以子港口群内大型港口为主发挥作用;3个子港口群均处于高度寡头期,且寡头集中程度有一定差异,货流分布不均衡;港口间竞合关系的紧密度较高,关联性较大,且经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天津港、青岛港、大连港在港口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较大的中介效应和影响能力。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环渤海港口形成良好竞合发展局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外溢效应"这个概念,也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性"。定义是:"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带来了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在价格机制之外传递的"。这种"外溢效应"(外部效应),分为好的外部效应(即外部经济)和不好的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6.
网络货运平台运力优化调度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优质的货运服务,同时提高运营效益和竞争力。本文阐述了网络货运平台的特性,分析发现网络货运平台发展中存在运力结构不完善,市场定位不明确、线上运营和技术能力差,缺乏产业价值链、监管不到位,平台主体责任未落实、产品服务单一,平台数据不相通等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运力优化调度措施,为网络货运平台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区别于传统物流,网络货运平台采用“物流+互联网”的运营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业务操作与管理,这对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物流行业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试点企业在建设网络货运平台时,设计需适应自身运营现状和未来发展,实施需采用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手段,从而确保平台长久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兼容性对网络性产品的生产厂商市场定价和消费者选择购买该产品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构造两类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建立了双头垄断兼容性的一般模型,并计算了防降价均衡中的价格、厂商利润、消费者效用和社会福利;同时通过三种特殊兼容性模型即完全兼容、完全不兼容和单向兼容的计算,得出了兼容性是如何影响价格、厂商利润、消费者效用和社会福利.最后通过银行ATM兼容性实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针对厂商来说,生产兼容机比生产不兼容机获利多;针对消费者来说,生产不兼容机比生产兼容机获取的效用多;针对社会福利来说,生产兼容机比生产不兼容机社会福利大.  相似文献   

9.
曾贇 《集装箱化》2009,20(8):31-33
从我国货运代理企业在现代物流市场上承担的3个主要功能及其形成过程出发。结合不同类型托运人带来的不同利润模式,探讨新赢利模式的构建,分析国际货运代理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经济新增长点,与台湾地缘相近,也将对台湾产生辐射影响力,形成新的巨大发展机遇,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九市的货运需求入手,了解两岸货运往来的现状,并对经营两岸直航航线的某航运公司进行实例分析,找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九市与台湾航运市场存在的问题,从企业角度和政府角度,分别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下,促进双边航运共同发展的建议。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具体航运政策及对台湾的航运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服务于政府、港口和航运相关企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台湾的航运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粤港澳的建设,共建合作发展平台,共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同胞福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董娜 《水运管理》2001,(12):15-18
一、在物流体系中的定位(一)货代公司演变及发展趋势 1.区域型货代 区域型货代是指货代企业在某个城市或省份占有很大市场份额,主要服务于地区型客户。它的优势在于对当地的客户和运输市场很熟悉并拥有堆场、仓库、报关行等配套服务设施;弱势是服务的市场太小,无法服务于网络型客户,造成区域内竞争压力大,利润难以大幅度增长。 二.网络型货代 网络型货代指的是货代公司在各网点的货运市场都占有一定比例的份额。这类货代公司的优势就在于有各地的网点,能提供多地域的网络服务。他们的网络越完善,则优势越明显,利润也越大。弱势…  相似文献   

12.
岁尾年末,集装箱班轮市场走过了一轮货运高峰后,依然回到低迷的徘徊中。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尚未完全解除前,不少货代、仓储企业面对利润锐减、资金不足、业务链运转不畅等困难,依然采取“冬眠“策略以度时日。  相似文献   

13.
岁尾年末,集装箱班轮市场走过了一轮货运高峰后,依然回到低迷的徘徊中。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尚未完全解除前,不少货代、仓储企业面对利润锐减、资金不足、业务链运转不畅等困难,依然采取"冬眠"策略以度时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的国际货代企业已达1400多家,营业额达20多亿美元,货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白热化程度日渐升温。现在的货运企业面临更多的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运用先进的市场营销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客户满意、提高服务的附加值,获取更多的收益,是目前众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货运企业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是:竞争对手众多,货运收益率降低;客户的运输要求越来越高,从传统的海运需求扩大到内陆、航空、及多式联运的诸多运输环节,有  相似文献   

15.
航运电子市场精确定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航运市场中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精确定价是在当今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承运人最合适的定价形态,分析了精确定价及其条件.指出了在航运电子市场巾,承运人应从托运人的偏好、差异化的航运服务、单独付帐和避免托运人套利等4个方而对航运交易加以控制,从理论和实例2方面阐述了采用价格差异(精确定价)策略对承运人所带来的收益,在得出航运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承运人制定精确定价的5个步骤。从而为我国航运企业制订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海运企业购并效益谈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鸿  张军 《中国航海》2006,(1):78-81
购并是企业实施外部发展战略的常规策略,在进入和退出壁垒均较高的国际海运业,购并成为形成国际性经营联合体及市场领导企业的重要途径。通过购并,国际海运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呈现出多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购并带给海运企业的最大效益是实现了规模经济,同时还提高了购并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企业提供了获取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渠道,并使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国际海运业的购并历程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国内海运业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走进中货,总能感受到企业精神的强悍。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需要物态的载体,中货的优秀,体现在全国性的网络格局和这种格局带来的强劲吐纳,体现在决胜未来的力量。荣获2003年度中国国际货运代理百强排名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海运第一名的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简称中货),在市场竞  相似文献   

18.
1 我国大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而蓬勃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服务产业.但目前整个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仍然处于服务内容同质化、价格竞争白热化的无序竞争状态,在经营规模、服务功能、网络布局等方面与国际一流货代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当下,我国经济增速试缓,传统的贸易方式不断地挤压着我国企业的利润空间,痛苦的转型期已经开始,对国际贸易出口业务高度依赖的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甚至生存问题,企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统计数据对全球好望角型船市场运力供给和货运需求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近年好望角型船运力增长已经放缓,干散货海运需求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当前好望角型船运输市场供需关系已有所改善;受新冠肺炎疫情和运力集中交付的影响,短期内市场依然处于弱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未来货运需求的逐渐恢复,好望角型船运输市场终将回归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92500 DWT散货船是在航运市场蒸蒸日上的市场环境下开发的产品,在当时环境下各项性能指标优异,中、日、韩三国都有不同设计和大量建造。由于传统货运市场与新船型匹配的滞后性和近2年来遇到航运市场剧烈下滑,显得油耗偏高,影响到船东在货运市场竞争力。为寻找该船型在市场低迷时期最佳的运营方式,消除用户疑虑,对8条营运船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技术研究和实船测试,取得第一手数据并完成了对该船型降速节油可行性的综合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