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城市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是国家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的目标和方向。在推进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一体化理念指引下,以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初期及近期不同城市的典型的地下路轨一体化共建为例,系统分析共建模式的创新性及优势,总结工程设计方案的重点及优化内容。在当前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交通工程进一步提质增速、城市空间有机拓展、加速市域交通建设的背景下,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交通工程立体化复合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鉴于当前轨道交通一体化综合开发滞后于地铁线路建设进度的客观条件,从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已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及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的核心主导角度出发,提出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到一体化实施阶段的关联性,利用土地功能混合使用与公共交通高效换乘的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土地开发范围和实施模式进行控制、激发和引导,实现城市功能集聚、空间整合和引发城市区域立体化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应。旨在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的模式进行案例研究、反思并提出建议。因此,研究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模式,对于目前我国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空间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分析,阐述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主要内涵,研究一体化的要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体化、与常规公交的一体化、与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综合体的一体化、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一体化以及轨道交通网络的一体化等,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集促进民生、输出文化、重塑经济空间、带动产业布局的多元综合体。探讨了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理念:新时期下宜着眼长远,遵循宏观、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综合考虑SOD(服务导向发展)与TOD(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模式相结合的交通发展模式;宜全面发挥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商业综合体、公交系统、文化与智能城市等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宜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背景综合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以宏观的发散思维长远规划,以创新的综合理念革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单城市发展空间继续向外拓展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求下,中心城与卫星城、中心城市与相邻城市之间的联系大幅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衔接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城市结构布局和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发展模式也不同。在市郊线与市区线在外围衔接的发展模式下,为满足多层次旅客出行需求,需要灵活多样、便捷高效的运营组织方案支撑,进而对衔接站配线的功能设计提出要求。文章针对不同的运营组织模式,基于功能需求分析,研究衔接站的配线布置形式,并以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为案例进行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心多组团"空间结构特点的城市,即组团式城市。组团式城市的一体化发展需要高品质、高速度、大容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作为支撑。文章以组团式城市泰州市为例,通过剖析其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居民出行特征,并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线网布局等规划要点进行分析,提出"C形主骨架+加密/辐射线"的线网规划方案,以期为组团式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与城市一体化规划,需要精细化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采集城市站点周边土 地利用及空间分布数据,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开展站点域尺度的土地利用空间梯度特性研究。首先,运用 K-means 聚类算法挖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出土地利用空间梯度特性的形态模式辨识方 法;其次,基于 TOPSIS 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土地利用空间梯度特性的量化评分方法;最后,以北京轨道交通网 络作为案例,分析得到土地利用梯度特性的 5 类形态模式以及各站点土地梯度特性的量化评分,为促进轨道交通 与城市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国外区域发展的经验,研究珠三角及深圳境内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的建设,通过论证城际轨道交通对珠三角区域城市群结构重塑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发展及深港同城化的作用,提出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战略.研究表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新趋势,城市及其区域一体化是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的关键,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骨架,构建了城市布局,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为区域空间整合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9.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是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对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重视不够,换乘率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功效的发挥.针对我国自行车出行方式比重普遍下降的形势,结合我国当前的交通政策,对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客流空间分布特性、衔接的必要性、衔接总体思路、衔接设施布局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区的无缝换乘和空间一体化设计要求很高。基于对乌鲁木齐行人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的换乘站及乌鲁木齐高铁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高铁进出站层的衔接,对地面、站厅、站台层的空间布局和渠化、换乘模式、商业区布局、应急疏散等功能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仿真优化,并提出了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布局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需考虑规划条件、市政道路条件、地下管线资料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从可实施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比选来确定最优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设计方法过多考虑了控制因素,限制了车站建筑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工程四环路站为例,在充分结合周边控制因素及规划条件的前提下,提出车站与桥梁共建及附属一体化设计思路。结果表明:(1)地铁车站主体与规划公路桥在竖向可实现共建设计,平面上实现共路由;(2)不同建设时序情况下,将地块分段实施,可实现车站附属与地块深度一体化开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总结国外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指出超大城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应基于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实施,并给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系统制式、设计速度、线路运输能力、运营模式及收费方式等主要技术指标选择。以广州为例,提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贯穿式"空间网络布局的设想方案,并通过与地铁线路互联互通,实现广州远郊区域快速通勤的目标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网效益最大化,为国内(超)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从单条线路独立运营向多线甚至网络化运营的实际情况,从技术装备及运营管理角度探讨了多线或网络化运营时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分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运营管理角度提出了合理的运营模式。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应包括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的一体化和票制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发展市交铁路运输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国内外现状,分析既有铁路支线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提出参与城市客运系统运输的组织方案,并对其运输组织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要求高,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手段被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其中,BIM建模和人员定位系统在明挖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然而,将基于UWB(超宽带)定位技术的人员二维空间定位数据叠加到三维模型中时,由于维度不同,数据无法实现三维匹配。为解决数据匹配问题,依托北京地铁12号线北岗子站基坑工程,通过将基坑土方模型进行分层建模,并创建人员模型X方向自变量与Z方向因变量的关系式,土方模型随施工进度逐层挖除,人员模型Z坐标与土方模型动态吻合,实现人员定位与BIM模型的三维共建,从而实现定位数据在BIM模型上的融合展示。通过实际工程对三维共建技术进行应用与验证,为其他类似工程三维共建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交通")建设、运营及管理需要信息化手段支撑,但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周期长、投资大、涉及系统多、集成和实施难度高。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以及逐渐成熟的应用模式,使得建设符合城轨交通行业管理需要的云服务成为可能;同时可解决由于城轨交通企业各自建设信息系统导致的资源分散、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可快速提升行业信息化普及水平,降低整体建设成本。通过分析城轨交通信息化的现状,探讨城轨交通云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在行业内采取合作与合资2种建设模式,搭建Iaa 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 S(平台即服务)、Saa S(软件即服务)3个层次的城轨交通云服务,以及分阶段实现的云建设思路,为城轨行业在云计算时代加速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对城市空间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析上海市近15年的城市形态演变遥感图片,描述其城市外围扩散特征为:圈层式扩散、轴线突破扩散以及郊区集镇吞噬扩散.同时发现上海市轨道交通1号线在过去的10年间引导了沿线的带状城区扩散,吸引了大量的居住空间的分布.结合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从城市扩散动力、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扩散模式三个层面在理论上分析交通在城市外围扩散中的导向作用.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诱导城市形态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交通客运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网络采用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票制,分别由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铁路客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提供功能服务。“四网融合”中城市群内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时,铁路客票系统难以提供快速便捷的通勤服务,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又无法满足实名认证、席位管理的铁路运营需求。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主流票制模式和技术体系,重点分析不同票制的优缺点和运营组织关键点,结合现行已实施案例提供一体化融合技术方案,探讨并提出铁路和城市轨道不同票制的融合技术思路、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