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铁路数据通信网设计规范》已经发布实施。概述了铁路数据通信网承载的业务,提出铁路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共性要求,介绍了在网络结构、业务接入、路由策略、MPLSVPN部署、QoS、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程设计中,应如何理解、贯彻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4.
我国铁路通信网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我国铁路通信网络的现状入手,结合当信息社会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对我国铁路通信网络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Bin 《中国铁路》1997,(9):26-28
介绍了铁路专用通信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用通信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云  王宏 《铁道学报》1998,20(5):75-79
介绍了一个中国铁路数据通信网管理信息系统(CRPAC-MIS),该系统在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方式、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模拟了铁道部数据网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铁道部、路局、分局与站段的管理维护中心提供了一个地图式管理维护工具。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特点,并对系统实现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加以讨论。实际应用证明,CRPAC-MIS具有可靠  相似文献   

7.
8.
崔进双 《中国铁路》2005,(11):52-53
TMIS是铁路信息化的基础,与其他铁路信息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TMIS和TDCS的信息传输通道建设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通过介绍TMIS和TDCS通信网的组网方式,阐述铁路通信网改造的具体方案,提出铁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铁路通信网网络结构的演变趋势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铁路通信网网络结构应适应通信新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决定通信网络等级结构的基本因素,以及通信网络等级结构的演变趋势。并提出中国铁路通信网络结构可分为二级,一级交换中心采取无级动态选路技术,结构为网状网,建设步骤可采取由上级网逐步向二级网过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数据通信网边缘路由器(PE)与用户边缘路由器(CE)设备采用"口"字型对接的静态路由.由于静态路由易产生非对称路由,当铁路数据通信网组网方式发生改变,或设备商在CE侧进行业务主备切换时,可能导致业务中断.为此提出网络优化建议,以改善了网络安全性、冗余性和健壮性,确保业务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1.
12.
简要介绍了编制“铁路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编号”行业标准时考虑的问题,并对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14.
15.
对数据通信网技术演进过程、接入方式、接入可用性、PE-CE侧接入路由协议选用及数据通信网接入优化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帮助设计人员、工程实施人员、后期运维人员规范铁路数据通信网接入方式及优化接入机制,使其更加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铁路通信网的现状与发展机遇,构想了简化交换网、提升业务网、发展接入网、建设支撑网的网络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网络优化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齐佳 《铁道知识》1997,(3):12-13
铁路通信网的组成和特点 铁路通信网由转输网、交换网、数据网、电视会议网、寻呼网等组成。作为上述通信网的硬件支持,铁路通信的基干网的传输部分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架空明线、电缆到现代化的光缆、微波、卫星通信的发展过程;交换部分也从人工转接发展到程控交换;各种所需硬件也逐步走向了现代化。 铁路通信网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七五”和“八五”,有了较快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它与邮电系统的公用网一起构成国家通信网。铁路通信网以铁道部为中心,覆盖全路各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铁路通信网是多种通信手段相结合的,能开展多种业务的综合性通信网。其中,有线通信网是这个综合网的骨干。  相似文献   

18.
铁路综合数据通信网,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建设时首先应完善铁路基础通信网,然后从业务需求、网络结构、技术方案、网络管理、安全策略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规划,有效实现资源最大化的目标,使专用铁路信息化建设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现代铁路通信网的现状和发展,现代铁路通信网的传输手段,交换方式和交换设备;针对我国铁路通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铁路通信网实时管理系统是包括传输系统集中监视和话务性能集中监视的综合维护管理支持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备组成,网络结构,主要功能和现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