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脸识别系统在铁路车站安检区域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人脸识别系统在铁路车站安检区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火车站存在人流密度大、治安难度大、安检时间短和光线环境复杂等较为特殊的行业应用特点,提出一种应用于铁路车站的人脸识别系统解决方案,并在京沪高速铁路试点.该系统具有响应时间短、人脸采集率高和比对识别速度快等特点,在提高人脸识别率的同时降低误识率和漏识率.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铁路安检方法由于设备性能以及安检人员技能的局限性,安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判和错判的情况。此外,目前铁路实名制验证和安检设备一般分离设置,导致现有安检和实名制验证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铁路车站内旅客及社会人员快速流动的需要。为此,利用太赫兹的高穿透性、指纹谱性等特点,并结合最新的人脸识别自助实名制验证模式,设计了基于太赫兹技术的新型铁路安检验证设备。该设备能够实现安检与实名制验证的一体化运行,可以为旅客提供高效精准的安检服务,从而进一步保证我国铁路安全高效的运营。  相似文献   

3.
设计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铁路实名制进站核验系统,解决人证一致性自动检验的问题。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集群技术、负载均衡技术,结合客票系统架构,实现旅客进站票证人一致性的核验,已经应用于多个车站。对旅客进站记录及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表明,人脸识别率达97%,旅客可以在5 s内完成进站核验,满足铁路旅客实名制进站核验业务的效率要求。结果表明,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实名制进站核验系统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为铁路未来实施全面刷脸进站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铁路旅客列车作为我国现阶段最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人员密集、乘客身份复杂、社会影响力大是其重要特点.如何在安检过程中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成为越来越多铁路客运车站关注的问题.以上海铁路局阜阳站为例,介绍现阶段火车站安检的现状,分析客运安检工作的重要性,找出安检不足的原因,并针对安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与客流量的攀升,大客流已经成为许多铁路客运车站的常态。重视大客流条件下的铁路客运安检查危工作,开发一个信息化的客运安检查危系统,是保证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的关键。文章基于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设计铁路客运安检查危系统,介绍系统架构、功能设计、核心模块、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在张家口客运车站、青岛客运车站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禁限物品的识别率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安检信息的集成与共享。铁路客运安检查危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发现车站运营安全风险,提高安检工作效率,确保安检工作平稳、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铁路客运站安检区域人脸识别系统的构架及实现,包括人脸识别系统的视频采集、算法处理、人脸比对、输出报警等模块,最后给出该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7.
概述生物识别技术,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类别、发展现状及铁路需求,针对铁路公安机关的网上追逃、刑侦破案、维稳反恐、治安防范、便民服务、票证查验、户证管理等多个业务和服务领域,重点分析分析人脸识别系统在铁路行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广东城际公交化多元支付票务系统总体需求及建设内容,介绍了既有票务系统的系统结构特点及不足,详细阐述了新建票务系统的架构、功能、主要业务流程及应用情况.基于公交化运营需求,引入地铁票务模式.兼顾实名制等要求,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接入地铁清分中心,并实现了与外部系统的对接,通过车站的前置系统进行防重复交易校验,并通过车站终端设备实现注册及检票等票务处理,支持手机乘车码、银联卡、一卡通等多元支付方式.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票务系统与12306客票系统并行运行,相互独立,能实现乘客公交化出行,能较好地满足城际铁路乘客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铁AFC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智慧客服应用、人脸票应用、票检安检一体机应用中的技术难题。例如,智慧客服的乘客显示屏出现偏移、人脸识别中出现误识、安检票检一体化机频繁出现误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深入进行解决方案研究。通过分析AFC系统在实际运行环境下现场实际测试数据,尝试多种方法定位问题原因。经过多次工程现场测试,最终确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成功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显著降低各类误识和误报率,进一步提升AFC系统实施的有效性。此外,持续优化和完善AFC系统,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提升其出行体验,使得AFC系统更加人性化和智慧化。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广东城际公交化多元支付票务系统总体需求及建设内容,介绍了既有票务系统的系统结构特点及不足,详细阐述了新建票务系统的架构、功能、主要业务流程及应用情况.基于公交化运营需求,引入地铁票务模式.兼顾实名制等要求,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接入地铁清分中心,并实现了与外部系统的对接,通过车站的前置系统进行防重复交易校验,并通过车站终端设备实现注册及检票等票务处理,支持手机乘车码、银联卡、一卡通等多元支付方式.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票务系统与12306客票系统并行运行,相互独立,能实现乘客公交化出行,能较好地满足城际铁路乘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铁路检票系统为基础,在现有的纸制票、磁票、二代身份证、中铁银通卡(IC卡)介质检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检(验)票方案;该方案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技术,结合12306售票系统、检票系统实现刷脸检(验)票,已经应用于多个铁路局。对使用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表明,人脸识别率达97%,检票通行率完全符合铁路标准。以中铁银通卡用户刷脸为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铁路全面实施刷脸检(验)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全国铁路部分车站大屏余票查询耗时长、车站售票窗口及自动售票机余票查询请求响应慢等问题,利用快速查询、分布式缓存、多维度故障检测、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并开发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可扩展性的铁路车站余票查询服务系统。该系统已应用在全国铁路的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车站大屏及集中电话订票的余票查询服务中,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传统模式下自动售检机存在运维工作量大、机械故障率高、用户体验较差、乘客出行时间成本较高等缺点,同时让公共安全存在一定隐患。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售检票系统能解决以上问题,也为今后的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运营提供基本数据。探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云售票机、云闸机上的应用及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视频会议系统是当今办公必不可少的通信系统,在铁路中尤为重要。通过对现有铁路视频会议系统现状进行分析,结合AI技术特点,研究智能语音助手、语音与文字转化、智能语音追踪技术,以及人脸识别在铁路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应用,提出AI技术在铁路视频会议中的应用建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铁路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使用传统的全联通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人脸识别和验证存在测试时间长、识别率低的问题。通过在铁路安检中使用多层(非线性)级联滤波器进行全向的抗噪声人脸识别与验证,提出一种基于级联滤波器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和验证方法。与使用优化的全联通CNN相比,级联滤波器应用非线性阈值函数能有效提高滤波识别准确率和缩短识别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可以级联以形成多层级联滤波器,平均识别率优于全联通CNN 8%以上,并在识别效率上提高3倍以上。最后,给出两层级联滤波器在人脸识别和验证中的性能,为铁路安检中的身份验证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地震监控系统应结合我国国情和铁路自身特点,从地震信息识别与分析,地震报警与铁路列控系统、调度中心、车站等重要场所接口关系,地震报警与目前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和分析地震监测信息采集和判识、地震报警阈值、地震监控系统与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融合及信息共享等内容,提出开展共享国家地震监控网信息研究和高速铁路地震监控系统代理维护可行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并通过研究上海轨道交通车站环境与乘客行为特征,提出判断人脸识别技术识别能力的手段.通过系统测试论证了人脸识别技术在上海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铁路行包安检直接关系到旅客和铁路运输安全,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铁路行包安检要求越来越高。概述铁路行包安检主要特点,从安检执行标准、运输条件研究、安检队伍建设、安检与效率关系等方面,探讨铁路行包安检的主要难点,提出优化安检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运输条件研究,强化安检队伍建设,重视源头防控,创新安检方式等对策,以提高铁路行包安检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9.
铁路客运安检是铁路运营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一环,既有安检仪单机作业,模式落后;值机判图员水平参差不齐,且与开包处置员之间联动方式单一,各岗位作业质量监管考核以及事后回溯困难,缺乏一套满足安检各岗位无缝联动并与智能技术辅助判图相互协同的安检系统,因此,研究设计基于人机协同的铁路客运安检系统。阐述铁路客运安检现状和问题,从总体设计、安检作业流程设计、核心模块功能设计方面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系统功能关键技术,重点论述基于人机协同的安检作业增量学习技术,以提高安检智能识别技术水平和安检作业整体质量与效率;通过南昌站试点应用,证明系统满足安检作业需求,实现了安检各岗位工作质量量化考核,以智能判图辅助监督值机判图员,以人工判图处置结果反馈智能判图模型进行迭代升级,以物防技防促进客运安检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车站安检设备信息孤岛、实现安检设备信息化管理、及时处置现场安检紧急事件,从功能设计、架构设计、信息平台架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安检集成系统设计方案。同时,将安检集成系统设计方案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搭建安检局域网、安检信息平台,将车站安检设备状态、安检人员、安检事件等信息实时上传至安检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安检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安检集成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车站安检水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