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某船高温冷藏机组为YORK船用公司提供的2台SB042型制冷压缩机,文章结合该机组在运行中出现的机组排气压力高报警停机这一现象,通过理论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应用中得以验证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1.前言多房间用空气调节器是设有多台室内机组,而只有一台室外机组。所以,压缩机的容量按室内机组的运行台数进行控制。历来多房间用空气调节器容量的主要控制方式有:二台压缩机并联运行、变换压缩机驱动电机的极数以及气体喷射方式。这些方式的缺点是,由于压缩机容量是分级控制的,压缩机所供给的容  相似文献   

3.
安毓辉 《船舶工程》2004,26(4):45-48
船舶伙食冷库的所配用的压缩机制冷量同伙食冷库的库容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本文通过实船设计的样本数据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推导出压缩机制冷量关于冷库库容的函数,并由此生成冷库库容和压缩机制冷量的关系曲线,对于在设计初期快速预测伙食冷库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船艇》1990,(6)
石川岛播磨重工公司建成第一台“VTR一4E”大型柴油发动机用增压器,并已售给大型柴油机厂商的柴油机联合公司。VTR—4E 的压缩机空压比(大气压与压缩机排气口处空气压之比)提高到3.5,因而更适应大型发动机的要求。此外,借助  相似文献   

5.
在制冷设备市场上,最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型螺杆式压缩机,其功率范围胜过活塞式往复压缩机.立式封闭螺杆压缩机的技术说明该制冷压缩机为双螺旋转子型,有两个功率系列:转子直径为102 mm和127mm.改进后的机型由机械部分、电机和特种机构组成,全部装在密封壳体内.该种封闭式压缩机巳获专利权.它是一种创新型式,象征当代制冷机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使用卤化制冷剂的立式封闭螺杆压缩机有以下六种型号:其中三种装有直径为127mm的转子及套筒;排量分别为1211型263m~3/h,1212型331m~3/h,1215型397m~3/h;另三种直径为102mm的转子及套筒排量分别为:1010型136m~3/h,1012型170m~3/h,1015型203m~3/h.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优化气阀结构,提高轴转速与压缩机比功率、比金属消耗量的关系,从而提出Y母型活塞式压缩机的发展前景。上一个五年计划以来,苏联国产Y型压缩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大多数压缩机已改为由轴转速25转/秒的原动机驱动,应用先进的板式一翅片热交换器和具有弹性限制器的高效条状阀,  相似文献   

7.
郑伟 《机电设备》1995,(6):28-32
1.前言 作为容积型回转式压缩机的代表性机型螺杆压缩机比传统的往复式压缩机具有更多的优点。随着近年来的革新改进,其性能、耐久性、可靠性均有较大提高。 螺杆压缩机有双螺杆和单螺杆两种形式。 单螺杆压缩机是在1960年由法国的B.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星型多级往复式高压压缩机,各级气缸压力变化情况一直没能准确掌握,相关的动力学分析也只是基于理论值来计算,而测取压缩机实际气缸压力情况对于提高星型压缩机动力学分析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帮助。[方法]采用气阀阀杆钻孔的方法,在不破坏气缸结构的情况下,成功测取各气缸在不同工况下的压力,并测试气缸盖和基座的振动加速度。通过理论分析该型压缩机对二阶惯性力的自平衡能力,简化曲柄连杆机构构造ADAMS动力学模型,运用参数化设计的方法得到最佳平衡重质量。在排气压力为25 MPa的工况下,将测取的气体力转化为对活塞的作用力加载到活塞质心,得到主轴承的受力情况。[结果]结果表明,主轴承受力以一阶和三阶惯性力为主,压缩机工况变化主要影响三、四级气缸压力,一级缸的振动相对剧烈。[结论]该型压缩机曲柄连杆机构自平衡能力良好,测试结果可对于理解该型压缩机气缸压力的特点及分析压缩机振动的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辉  黄彬彬  王敏 《船舶工程》2014,36(S1):139-141
论述了经典的蒸发循环数值仿真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智能神经网络理论,并以压缩机为例,建立了计算其热力性能的智能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仿真描述压缩机性能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机电设备》2008,25(6)
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恩布拉科系列超高效冰箱压缩机已批量生产。与此同时,北京恩布拉科雪花新工厂的第三条生产线建设也将于年内建成投产,这将使北京恩布拉科雪花的年生产能力由460万台扩大到690万-700万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船用空气压缩机运行中常见故障现象的分析,结合多年的船上管理经验,指出空气压缩机停车和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对空气压缩机易损件的检修提出建议,特别是结合“YK”号船空气压缩机的放残系统及其在运行中的作用及管理作了阐述,供轮机管理人员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吕国录  张军  刘志萌 《船舶工程》2017,39(S1):270-274
本文对船舶行业余热资源的回收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首先简要分析介绍了船舶主机余热回收技术,其次对船舶制造企业余热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船厂空压站为例,提出一套空压机余热综合利用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船舶企业空压站具有较大的余热回收潜力,这部分余热如能得到充分利用,将会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空压机故障诊断过程中参数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分别采用单BP网络和组合式BP网络两种方法对其主要故障进行建模和诊断。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式BP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更加简单实用,能有效地提高空压机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船用高压空压机的研制背景、结构型式、基本参数,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结合性能试验结果,同现有国内船用高压空压机进行对比,表明新一代船用高压空压机的研制是成功的,并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运院校采用真实船舶动力设备系统操作训练存在占地面积大、成本高且缺少实船环境的缺点,本文以船舶压缩空气系统为例设计出一种虚实结实的动力设备操作训练系统,建立了压缩空气系统的三维实体模型和设备的数学模型,通过Unity3D实现了船舶压缩空气系统的场景漫游和虚拟操作功能,采用PLC控制技术实现了空压机组的控制功能,解决了PLC控制器与Unity3D之间数据交互问题,最终实现了通过实物控制箱控制虚拟的空压机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wet compression on a transonic compressor,a full 3-D steady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Different injected water flow rates and droplet diameters were considered.The effect of wet compression on the shock,separated flow,pressure ratio,and efficiency was investigated.Additionally,the effect of wet compression on the tip clearance when the compressor runs in the near-stall and stall situations was emphasized.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range of stable operation is extended,and that the pressure ratio and inlet air flow rate are also increased at the near-stall point.In addition,it seems that there is an optimum size of the droplet diameter.  相似文献   

17.
船用空压机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船用空压机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总结了船用空压机的故障特点.根据调研数据总结了船用空压机常见的故障现象,并分析了各种故障现象下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排除方法,有助于快速查找故障部位和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船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特点,提出系统送风量和送风温度的控制策略,设计出系统的模糊PID控制方法;并利用实验台开展系统控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定送风静压控制,以及在系统中引入变容量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以实现制冷能力的精确调节,并结合采用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方法,船用变风量空调系统能够取得良好的分区独立控制和高精度的舱室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19.
王育东 《水运工程》2001,1(3):33-36
结合工程实例,指出排风设计对风冷式空压机站设计的成败的重大影响,并针对该工程,给出了几种设计方案,分别对其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对某型船用柴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额定转速下压气机内部流道气体流动情况。分析了压气机转子流道流场和径向扩压器流道流场,得到了主要气动参数分布。数值分析表明,在额定工况下离心叶轮内靠近叶轮出口处以及径向扩压器流道内流体均存在跨音速流动区域,同时在扩压器叶片吸力面下游位置存在低速涡流区域;压气机转子流道和扩压器流道的相互干扰及叶顶间隙的存在是导致压气机内部出现流动分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