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驾驶与维护对汽车排放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各国政府亟待治理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内外往往集中于标准制定、燃油品质、汽车构造和性能、净化装置等方面减少汽车的排放污染,忽视了驾驶操作和维修作业也直接影响车辆的排放性能。因此,本文就从驾驶和维护两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全方面改善和提高汽车排放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的排放污染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各国政府及各汽车生产厂家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控制汽车排放的方法,同时各国制订了相应的排放法规,从立法的角度去控制汽车的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3.
周泉 《汽车电器》2011,(10):64-68
受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措施及石油价格飞涨的影响,用户对油耗及影响环境等因素的关心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强。各国政府都在逐年加严排放法规,不断地要求汽车厂家降低燃油的消耗量,减少CO2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当今,环境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引起环境问题的方面很多,这其中机动车排放的有害物质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排放对大气的危害性也日益严重.为了保护人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也正在对机动车排放污染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魏国良 《专用汽车》2023,(9):101-103
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机动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机动车尾气排放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对车辆自身的预热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车辆行业及管理部门必须注重采取科学的优化措施,解决车辆的预热问题,并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基于此,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车辆预热的实际效果,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些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的生产结构和模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需要我国政府不断调整我国行业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的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和调整。以此同时,我国各种行业制造业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政府整顿的重点,也是现阶段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能够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这就需要我们要能够不断加强转变长期我国煤炭企业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的生产模式。为此,想要不断调整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结构,这就必须要能够有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好符合这一趋势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要能够以此为契机,以低碳经济的视角出发,不断调整我国煤炭行业的经济结构,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煤炭经济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7.
1我国重型车辆排放评估的现状汽车尾气已经被认为是城市大气的最大污染源。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对这一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已经开始执行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虽然我国排放法规制定起步比较晚,但是更新频率比较快。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排放法规可以达到与世界同步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技术》2006,(1):3-3
2005年的中国摩托车行业颇不寻常,政府对行业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强,技术 法规门坎也在不断提高,诸如新产品公告管理的加严、生产准入管理制度的推 进、新机动车合格证换版、税收管理加强、摩托车新噪声标准实施、国家第2阶段 摩托车排放标准考核、欧洲摩托车市场欧Ⅲ排放法规实施等。许多企业都觉得今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范围内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日趋严重,保护环境、治理机动车排放污染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制订并实施严格的排放法规,已成为各国政府控制机动车排放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推动排放控制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有效动力。在排放标准实施方面,由于受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各个国家根据其环境状况和机动车保有量等特点,制订和实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也不尽相同。目前,世界上执行的排放标准主要有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体系,而美国和欧洲的排放标准体系被世界各国广泛引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严格的排放法规推动了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对汽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汽油的清净性能是倍受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基础汽油的组成和添加清净剂是影响汽油清净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大幅增加,尾气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各国政府为加强机动车辆尾气污染的治理,制订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严格的排放法规推动了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对汽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汽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