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车市在经历了3年的高速增长后,汽车市场的增速今年开始放缓。产能激增、新品迭出、降价不停换来的不再是消费者蓬勃的热情,而是令厂家和经销商毫无办法的持币待购情绪。2004年5月,国内车市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降价狂潮,业界不禁惊呼为车市“黑五月”。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而今年刚刚跨入新年,车市一股降价寒流扑面而来,来势之快、来势之猛,叫人始料不及。这就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年车市究竟会如何?大家所关心的200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中国车市“睛雨表”,全国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今年搬迁的消息早巳不是什么新闻。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京城的汽车市场的确生意越来越火爆,一些已经建成、正在建和准备建的汽车市场的投资者们纷纷加快了建设和开市的步伐,都想分得亚市搬迁之际的一杯美羹。亚市新市场情况到底如何,没  相似文献   

4.
吴勇 《汽车情报》2004,(17):18-20
如果说2003年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是降价的话,2004年,降价依然是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的80多种车型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一场波澜壮阔的降价狂潮正在席卷全国车市。降价的受益者是汽车消费者,降价告诉人们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驶入了买方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降价也警示汽车厂家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而2005年刚刚跨入新年,还没有从猴年车市的失意中缓过神来,鸡年车市一股降价寒流扑面而来,来势之快、来势之猛,叫人始料不及。这就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005年车市究竟会如何?大家所关心的200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6.
文龙 《汽车导购》2004,(11):58-59
“降价”是车市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也是消费者购车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车价什么时候还降?我该什么时候出手?谁也不能准确地回答消费者经常提出的这些问题。频繁的降价让中国车市的价格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让老百姓的生活与汽车越来越近。有人预计2005年年初中高级轿车将率先与国际接轨;有人预计2005年进口车的车价会大跌,并给中国的高级轿车市场带来深刻影响;也有人预计10万元将成为家用轿车最集中的区间。2005年各大汽车生产厂仍然制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的车市究竟如何?各档次车型会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们从2004年汽车市场的降价趋势上能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7.
《西南汽车信息》2004,(1):31-32
近几年,对汽车市场的预测总是不灵,明明“可能”会变成“不可能”,而横看竖看“不可能”又会变成“可能”。市场变量实在太大,只能寄托于“猜想”了。今年的中国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弹指一挥间。2004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普遍喊“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今年车市究竟会如何?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价格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先前是车市的降价常态,一直没完没了,经年累月。近来车市突如其来的涨价之风却特立独风,“加价时代”再现江湖,惊讶过后感觉只是迷茫。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由于汽车市场继续受需求减弱、库存上升、竞争加剧以及进口汽车预期降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车市依然“降”字当头, 但降价的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在百分之七左右。一、汽车降价因素的剖析 1.汽车生产企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以来,跨国汽车公司借机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升温。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关注2004年的汽车市场发展。今年车市究竟走向如何?笔者倾向基本看好,但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美好的愿望毕竟替代不了现实。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其发展变化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在这一年里,仅仅用“低迷”、“萧条”、“降价”之类的词来形容车市是远远不够的,与前二年车市“井喷”相比,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忧虑明显多于前者。这里,罗列了这一年中点击最多的车市十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02年,媒体描述中国车市用的最多的词是“井喷”;03年,这个词再度被重复使用,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国车市一遍一遍地刷新着历史纪录,连续两年的高位增长在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史上都是空前的。回顾2003年,中国车市可圈可点的“历史之最”数不胜数:新车上市破纪录、降价幅度之巨和次数之多皮纪录、投资热度……  相似文献   

14.
向阳 《时代汽车》2005,(1):49-51
临近年关岁尾,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让车厂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中华汽摩配》2004,(7):10-11
50年风雨兼程,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国老百姓为之振奋,汽车进人家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同时,大家又对变幻莫测、缤纷复杂的汽车市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究竟如何看待这些成就和发展前景呢?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副会长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  相似文献   

16.
阿东 《汽车与配件》2002,(12):33-33
曾经在报刊上数次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是全国车市的风向标”。这个概念有时加了个定语“在某种程度上说”。但真正使用这个概念时,似乎还是有以偏概全的倾向,强调的正是“全国车市的风向标”。 北亚市场规模是挺大,汽车是很多。不过,它不仪不能作为全国车市的风向标,连北京市的风向标都不是。笔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富康推出9.78万元的两厢“新自由人”起,到夏利于年初大幅降价再到近期帕萨特简装版上市,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调整一浪接着一浪。最新的新闻是4月20日江淮集团宣布瑞风商务车一次性降价5万元。这是到目前为止车市一次性降价金额的最高记录,表明车市价格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吴勇 《上海汽车》2004,(11):22-24
近几年来,降价是我国车市的显著特点,各个层次、各个品种的轿车都掀起降价的高潮,降价的 直接受益者是消费者,降价告诉人们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驶入买方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 现,降价也警示和考验汽车厂家的生存。  相似文献   

19.
面对汽车销售连续下滑,降价显然不是“救世良药”。“买涨不买跌”心理.再次在近日不断跌价的车市中得到验证。继南北大众“联手”降价的消息后.几乎鲜有人表示会立即采取买车行动.相反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在问:降到底了吗?看来车市的低迷似乎不是降价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解决持币待购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推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好产品。这里搜集了一些年内或明年可能上市的新车型.看看当中是否有能打动你的车型,也期待它们的出现能冲破低迷的车市。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车市究竟会如何?大家所关心的200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以笔者之见,2005年中国车市将呈现6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