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其功能越来越强,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研究。采用反分析法确定边坡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从而得出对滑坡治理的设计参数。基于简化Bishop法建立反分析极限平衡方程,并采用计算剖面多组单参数反演与统计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反算岩土抗剪强度参数值。该方法应用于某均值路堑滑坡治理工程并得以论证,表明了反分析法应用于滑坡治理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含蜡热油管道结蜡厚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蜡是影响热油管道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管线结蜡厚度可以根据管道的运行参数反算,文中为此设计了计算模型,可以准确快捷地计算出管道的结蜡厚度,为管道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隧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反演方法并提高运算速度,文章提出了隧道工程动态增量位移正算反演分析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建立了弹塑性动态增量位移反演预测模型,改进了传统的弹塑性正演优化反分析方法,衍生了作简化分析的基于施工过程的线弹性动态增量位移反演正算反分析方法;对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三个施工段计算位移和实测位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增量位移反演正算反分析方法可反映动态施工过程中任意施工阶段间的增量量测信息,为变形控制技术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与传统的弹塑性正演优化反分析方法相比,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别用理论分析法和管道实际运行数据反算的方法计算出了绥中36-1CEP至终端上岸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建议采用管道实际运行数据反算确定总传热系数.然后,进一步计算分析了总传热系数对管道温降及起输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对管道的起输压力和终点温度影响很大,总传热系数越小,管道的终点温度越...  相似文献   

5.
为使路面结构使用寿命预测方法更接近实际工作状态,提出一种新型道路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和步骤,采用新建路面FWD反算结构层模量参数,利用力学计算软件按照模量衰减以及实际交通量造成的路面损伤进行年度叠加,从而达到预测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总传热系数K是海底热油管道的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文中通过对中海油涠洲11 -1油田至涠洲12 -1油田之间的海底管道总传热系数进行理论计算,并与投产前根据实际预热数据反算的总传热系数进行对比,得出理论计算的总传热系数与实际预热反算得到的总传热系数相近,同时指出海管接口的散热损失较大,海底管线应对接口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隧道位移反分析方面,文章针对BP神经网络易过度训练样本及小样本精度较低的缺陷,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良好的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进行隧道工程的弹塑性位移反分析方法。同时考虑支持向量机的性能很大程度依赖于参数的选择,运用改进的人工鱼群(IAF)高效的全局搜索能力,寻找最优的SVM参数,以此避免SVM在参数选择上的随机性。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某隧道工程正分析计算,依据若干测点的位移计算结果,运用该方法进行弹塑性位移反演。结果表明,在小样本空间里,该方法的收敛速度和反演精度均优于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加热输送原油管道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确定仪长线的总传热系数,对仪长线沿线各段四季分4次采用探针法测量现场土壤导热系数,结果基本在0.9~2.0 W/(m·℃)之间。考虑到仪长线管径从864 mm到406 mm,采用分段式计算方法,根据苏霍夫温降公式、油流至管内壁放热系数α1的计算公式以及热平衡方程,计算出各管段的总传热系数,并确定了沿线各段总传热系数为2.0~3.0 W/(m2·℃)。根据仪长线运行参数,利用苏霍夫温降公式,进行投产后管道“总传热系数”的反算,结果表明投产初期大冶—武汉段数值比设计值大60%。  相似文献   

9.
单线循环吊椅式客运索道设计系统以悬索抛物线理论为基础,在已建立该客运索道设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Basic6.0开发而成。实现给定参数的输入,通过微机计算,输出该客运索道所需的数据。改变过去人工烦琐计算,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围岩是地下洞室的主要承载结构,设计分析时采用的围岩力学参数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文章结合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根据围岩监测数据,基于遗传算法,对ABAQUS商业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写了遗传算法程序,对地下洞室围岩力学参数进行反分析,利用反分析得到的参数与工程设计采用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设计采用参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围岩参数反演值大于设计值,利用反演得到的参数进行计算,位移值小于初始参数的计算值,说明设计采用的参数取值偏安全。类似洞段的分析结果表明,文章采用的方法在类似工程的参数分析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现有气体管道泄漏检测技术中,多采用打孔装表的感测方式,这不仅给被测量带来影响,还会造成新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非介入式的气体管道泄漏检测方法,采用压电声波传感器,粘贴在气体金属管道外壁,检测管道内部气体介质传播的低频泄漏声波信号.介绍了实验平台的搭建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这种非介入式...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延迟焦化装置大型化带来的挥发线布置难题,提出了延迟焦化挥发线的一种新的布置方案。该方案在挥发线立管下部设置水平π形弯来吸收垂直方向的热膨胀,解决了焦炭塔高度增加带来的挥发线二次应力过高和焦炭塔管嘴受力过大的问题。新方案与另一种在挥发线立管中部设置垂直π形弯的常用方案做比较,通过管道应力分析通用程序Caesar II计算结果证实,新的管道布置方案在管道二次应力水平、焦炭塔管嘴受力和管系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另一种常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燃气输配管网储存天然气的方法.利用末段管道和储气罐的储气技术,采用动态模拟计算方法可以调整和优化设计,解决系统供需矛盾,向用户安全、稳定供气.输配管网的动态分析可以对燃气输配管网进行实时的仿真模拟,对管网中管网结构、管径、储气方式及其组合进行有效的调整,使管网运行参数最优.动态模拟方法是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用数学分...  相似文献   

14.
钢制管道3LPE外防腐涂敷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3LPE钢管外涂敷新方法,3LPE涂料中的3种不同涂料都以粉末态呈现,3种涂料用不同的喷枪同时进行静电喷涂,涂敷在加热的钢管表面一次成膜。该方法可代替"环氧粉末静电喷涂,胶粘剂和聚乙烯挤出、缠绕、辊压"一次成膜的方法,不仅解决了钢管焊缝上与管体涂层不一致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作业线的能耗和运转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法增加泄漏监测专用仪表和数据采集设备的老旧输油管道,设计了基于OPC的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利用OPC通信协议连接现有PLC服务器的方式采集管道运行参数。文中介绍了泄漏监测的原理、OPC通信协议的工作方式和系统的实现方法。系统使用负压波和流量平衡的方法进行管道泄漏识别和漏点定位。输油管道放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定位管道泄漏点。  相似文献   

16.
置换是输气管道投产试运过程中的重要工艺环节,是复杂的扩散、对流过程。文中介绍了输气管道投产前用氮气置换空气的几种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与实施步骤,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优选了置换方式,并采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了输气管道氮气置换数学模型,进行了三维稳态和非稳态数值计算,研究了置换过程中混气段长度随管径、管长、流速变化规律,将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现场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城市燃气管网埋地管线检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根据现场经验总结了一些技术方法:在PE管道建设初期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布置好示踪线,可以利’用仪器准确查找定位PE管道;在管道泄漏可疑点附近打孔,采用气体嗅敏仪检测孔洞气体浓度的方法确认埋地管线泄漏点;利用管线防腐层检测仪,借助管线竣工资料等手段确认管道材料性质,排除其他管线干扰。这些方法经过现场检测工作验证,结果证明能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冰阻状态下输气管线压力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输气管线冰阻附近的截面在输气管口从加压到稳定这段时间内压力变化的规律 ,给出了相应的压力变化曲线。得出了冰阻段的压力平方差曲线的斜率大于无冰阻段的压力平方差曲线斜率的结论 ,提出用应变测量的方法对输气管线同时进行两点或两点以上的测量来判断半阻位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管道失效评估方法可评估静载荷作用下缺陷是否满足适用要求。但在内压等交变载荷作用下,输油管道环焊缝仍存在疲劳破坏的可能。为评估管道环焊缝缺陷的疲劳寿命,进行管道母材和环焊缝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并分析和统计管道实际运行压力数据以及环焊缝缺陷开挖验证数据,采用BS7910标准方法计算疲劳寿命值。结果显示在仅考虑管道内压波动情况下,管道环焊缝平面型缺陷的疲劳寿命结果满足管道设计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国产连续管线管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对国产X52C连续管线管的管材性能和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材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并优于API Spec 5LCP《连续管线管》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国产X52C连续管线管作为集输管线管在青海油田涩北气田得到了成功应用,与常规20#无缝钢管相比,作业时间缩减了75%,并降低了施工费用,提高了管线运行的可靠性.连续管线管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将在陆地及海洋集输管线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