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美国ASA(Applied Science Associates,Inc.)公司的用于预测海水或淡水中溢油的轨迹和归宿的软件OILMAP建立的“中国舟山港溢油模拟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点,并用实例说明了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长江重庆辖区呈连续弯曲的河道形态,水文航道情况复杂,辖区内水运繁忙,危险化学品运量逐年上升,溢油事故风险不断攀升,建立溢油三维虚拟仿真并应用于决策已成为当务之急.文中通过建立基于油粒子模式的重庆辖区溢油模型,说明溢油三维虚拟仿真过程并建立长江重庆辖区溢油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应急决策.  相似文献   

3.
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价需考虑多种风险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关系.为研究海上溢油应急能力风险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提出基于AHP-DEMATEL的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方法,建立海上溢油应急能力风险评价模型,设计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流程,计算得到影响海上溢油应急能力评价的关键因素和各因素综合权重.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处理能力、溢油现场反应速度、溢油漂移预测能力、应急反应准备时间和应急队伍素质等为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的关键风险因素,需重点建设.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海上溢油应急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海事局在5月19日召开的《海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技术研究报告》评审会上透露,他们将构筑海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体系,以防止和控制海上溢油事故,减轻污染损害,保护海域生态环境。《海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技术研究报告》以目前国内外的同类技术成果为基础,对海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中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今后开展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中技术的实际应用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港区油船溢油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溢油被认为是最严重、频发率高的海洋污染类型之一,防止油船溢油造成污染,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先将油船溢油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建立了相应的因素集与评价集,确定了溢油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子集和指标权重,最后,建立它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进一步建立油船溢油风险评估系统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利用VC 从底层开发溢油污染生物资源损害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实现对模型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图形可视化.根据数值评估模型应用特点,建立评估模型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给出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和查询实现方法.通过应用矢量和栅格空间数据模型、面向对象编程方法以及地图投影变换、图形绘制等图形显示技术实现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利用VC 对系统进行开发,除实现了一般GIS的基本功能外,还实现了潮流预报、溢油行为动态预测以及溢油事故海洋生物资源损害评估等专业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于溢油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海洋,针对内河环境的溢油研究相对较少。内河溢油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更大、显现的速度更快。因此,针对内河航道的特殊性选取江西抚河部分河段进行了水动力学模拟,并以流场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油粒子模型理论,建立了适合内河溢油事故的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风场、流场等条件对内河溢油事故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可为内河突发性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重庆主城区江段溢油模型及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曲线正交网格处理复杂边界问题,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DELFT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溢油模拟模型,对船用柴油发生泄漏后在该河段扩展、漂移、蒸发和岸线吸附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溢油模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溢油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家标准《溢油分散剂技术条件》和《溢油分散剂使用准则》以"溢油分散剂使用准则"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1997年国家标准计划及1997年交通标准化计划,并由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中国海事局、原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共同编写.该标准现已批准发布,自2001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编号为GB 18188.1-2000和GB 181882-2000.下面就标准的有关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溢油仿真的视觉真实感,针对海上溢油可视化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建立完整的溢油仿真模型;对于油膜漂移和扩散过程中传统油粒子方法采样不均匀的问题,提出采用泊松盘算法对油膜进行均匀采样,成功地模拟了油粒子与障碍物的交互;利用Mike Zero和Mike 21计算潮汐数据,使用Unity3D虚拟现实引擎搭建溢油可视化仿真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可有效提升海上溢油仿真的视觉真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