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公路纵断图上竖曲线的设计绘制方法,一般是先定出切线后再插入竖曲线,并参考使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公路技术资料七之“圆形竖曲线测设表”附图1为旧法之纵断面图。1953年苏联Н.М.安东诺夫提出“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新法”一书(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汪新宁译)。新法具有一定优点,但计算时间略长一些。曾在山东省丘陵区长80公里的某线试用新法设计,自制竖曲线模板亦不困难,试用的结果尚无很大困难之处。现公路总局设计文件示例中,指出一二级路竖曲线使用Н.М.安东诺夫新法设计,其他等级路线仍用旧法。旧法存在的缺点除王心方同志所述者外(见1957年第4期“公路”月刊),另一缺点是绘制纵断面图过于复杂。为改进目前纵断图上竖曲线计算绘制办  相似文献   

2.
目前纵断面上竖曲线的设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切线来设计的,另一种是苏联安东诺夫所建议采用的方法〔参阅“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新法”(汪新宁译)〕。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用AutoCAD结合Excel对公路竖曲线进行设计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将竖曲线用AutoCAD精确地展绘在横纵比例不等的纵断面图上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讲解.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如纵坡变更大于设计准则规定的数值,就须插入竖曲线。在山岭复杂地区,纵坡较大,变更纵坡地段较多,因此需要设置竖曲线的地方就愈多。为简化竖曲线设计中的计算工作,编有竖曲线测设表。目前所见的竖曲线测设表有两种:一种是“圆形竖曲线测设表”(中央交通部公路总局译印);另一种是“公路纵断面上竖曲线设计新法”(安东诺夫著,汪新宁译)。但这两种表在使用上都还存在着某些缺点。  相似文献   

5.
一条高质量的公路缓和曲线必须满足几何条件、物理条件和生理条件。本文根据以上三个条件,提出一种新的公路缓和曲线,可在高等级公路的几何设计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由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编写的《公路与城市道路线形设计规范》在纵坡制动距离计算程序以及竖曲线设计控制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这项研究明确指出了AASHTO法中的缺陷,并提出了修正方案。新方法还可以同时计算出制动时的最不利坡度和制动距离、停车视距,最终得到竖曲线最小曲率。较之目前利用AASHTO设计参数来说,新方法能够设计出更长和更平缓的竖曲线。  相似文献   

8.
笔者长期在工作中使用一种快速计算桥面竖曲线切线长度的方法,现在介绍如下:假设坡差为 x/100,上式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公式使用。当使用时,坡差 x=i_1-i_2的数值决定后,可立即算出相应的 T,如实际采用的 R=4000,则将T 值乘以2,很快就能得出切线的设计长度。在平原地区的桥梁,当桥头填土较高时,以在桥上设竖曲线为宜,因为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土方,而且可以在平原区公路上高速行车时,不致感到纵坡的突然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关于入口路段主线竖曲线半径研究较少的现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注重区分入、出口路段之间差别的问题,该文首先明确合流视距是入口路段主线竖曲线半径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合流视距为控制条件对入口路段的竖曲线半径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入口路段主线车辆的交通行为特征,结合驾驶员心、生理特点建立主线入口路段安全合流视距计算模型。视距模型中考虑了反应距离、车辆换道距离、减速距离3项指标,并以变道和减速行驶二者中的较小值作为控制依据计算满足减速需要的合流视距推荐值。分别考虑主线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两种不同的情况,分析凸形竖曲线变坡点顶部,以及凹形竖曲线夜间车前灯射距及主线上方跨线构造物对驾驶员视线的遮挡。根据立面几何关系分别建立满足合流视距的主线入口路段凸形、凹形竖曲线半径计算模型。将合流视距推荐值代入竖曲线半径计算模型中,得到满足合流视距的主线入口路段凸形、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推荐值。结果表明:入口路段的要求低于出口路段,通过识别视距计算得到的竖曲线半径推荐值低于现行规范值。  相似文献   

10.
测设公路回头曲线有多种方法,如:发针形曲线延长两反向弯道之导线求圆心及在回头曲线起止点前后测辅助内角求圆心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但因必须要丈量辅助线距离及观测有关角虔,所以要作一些必要的计算,费时不少。兹就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制成一个角度板,名曰“选点照准板”。今将它的构造使用和测设方法介  相似文献   

11.
当公路弯道角点虚交时,从附图看只要求出(?)及(?)的值,就能得出虚交点 C 的位置。最简便的方法是比例法,只由曲线表查出 T 值就可以算出。设 AB 为已知边,A、B、C 偏角为△_1、△_2、△首先求共切园的半径 R_C  相似文献   

12.
13.
姜庆林  于淑兰 《东北公路》1997,20(2):44-45,43
本文对竖曲线极点位置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计算公式,给出了算例,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竖曲线极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竖凸曲线与平曲线组合设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借鉴了国外对曲线前必需视距(PVSD)的研究成果,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竖凸曲线上的视距变化,提出了符合中国的竖凸曲线与平曲线组合设计新方法,并用交通事故为指标对新旧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16.
陆锡铭  宣道光 《公路》1995,(1):14-17
当道路通过跨线桥下为凹形竖曲线时,应校核设计净空能否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为此,根据技术标准要求,推导了所需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并给出了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17.
道路纵断面设计时竖曲线的设计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竖曲线的要素计算公式是竖曲线设计的基础。对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得出结论,不管竖曲线采用哪种形式,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都是相同的。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应用已有的车辆简化模型,借助反演设计理论,研究了缓和竖曲线的反演设计方法;探讨了依据车辆—路面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动力学评价指标,给出了缓和竖曲线反演设计的一般流程。该方法为开发宜人化路面CAD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凌德麟 《公路》1996,(12):40-41
新修订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经交通部批准,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现就办法的有关内容作一介绍。l修订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问)国家近年来出台的政策和规定纳入新《办法》。(2)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参照新的财务制度及国际惯例,对原《办法》建筑安装工程费项目划分及内容作必要调整。门)为控制公路工程造价,修订调整后的各项费用较原《办法》略有提高;各项费用计算方法和概、预算编制步骤,为保持行业特色,尽可能与原《办法》一致。2新《办法》调整修改的…  相似文献   

20.
《公路》1982,(11)
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局),交通部直属公路设计、施工单位和国务院有关部共同编制,经交通部批准于一九八二年颁布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即将出版了,从一九八三年起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