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工程位于长江南岸,施工场地距长江约500m,为长江一级阶地,地质条件差,承压水位高,且承压水与长江水有联系。同时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结合该工程介绍了高承压水软土地区深基坑防水、减压降水、基底加固等关键施工技术,根据规范和经验公式并对施工引起周边环境的沉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排桩冻结法在桥梁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锚碇基础,为软土地基、嵌岩特大深基坑工程,采用排桩冻结法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基坑支护、封水问题。排桩冻结法施工深大基坑目前在我国尚属首次,应用于大桥基础工程更是第一次,为今后桥梁特大型深基坑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广泛分析目前深基坑降水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施工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渗流的有限元模型,编制了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并以武汉长江隧道武昌盾构井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进行计算。通过将有无悬挂式帷幕两种工况的水头降深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定量说明悬挂式止水帷幕对基坑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在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武昌明挖隧道的设计与旌工中,根据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借鉴武汉地区基坑工程的成功经验,深基坑设计采用了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SMW工法桩和拉森钢板桩等支护方式及坑周悬挂式竖向隔渗与坑内深井减压降水相结合的防水方式,阐述了在周边复杂情况下,深基坑旌工的应对措旌及旌工过程中问题的处理,总结了施工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基坑开挖是大型悬索桥梁锚碇基础施工的关键性工程之一,由于大都是超大、超深基坑,且一般位于江河堤附近,基坑开挖施工条件复杂、风险因素多、难度大,为保证锚碇基础施工质量和安全,合理的开挖工艺方法应用及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关键。该文以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深基坑开挖控制措施的成功应用为背景,重点介绍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形式下基坑开挖工艺方法和基坑降排水系统、墙体及基底防渗、设备人员及相应防护设施设置等方面的安全控制方法以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书丰  朱玉权  沈晓伟 《隧道建设》2017,37(10):1246-1254
为研究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对邻近盾构隧道的影响因素,验证在该特殊土层实施针对性综合保护应急措施的可行性,以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盾构隧道应急保护实际案例为背景,依据前期施工阶段监测资料,分析出该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盾构隧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侧向卸载及附加荷载。采用修正惯用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针对后续施工叠加影响采取相应施工控制及隧道加固等综合保护应急措施。实施处置措施前后监测数据对比及反分析得出,长江漫滩地区邻近盾构隧道深基坑在设计、施工期间应着重对基坑降水、卸载及附加荷载进行控制,当盾构隧道出现结构安全问题时,采用综合保护应急措施可取得显著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阳逻长江大桥南锚碇基坑工程封水、降水、排水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平  刘明虎  王连新 《公路》2004,(10):17-23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主桥,南锚碇基坑工程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型式,其封水、降水、排水系统是基坑开挖施工成败的关键,也密切关系到长江主干堤的防洪安全。主要介绍南锚碇基坑封水、降水及排水系统的设计,以及防洪风险控制措施、施工预案等。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在地铁建设施工中占很大比重。文中以武汉地铁3号线升官渡停车场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停车场基坑施工期间的沉降、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支护结构受力、水平支撑轴力进行了监测,并研究了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规律,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验证设计、指导施工,以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陈哲楠 《华东公路》2015,(3):111-113
深基坑工程应用越来越广泛,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基坑支护稳定性问题也不断增多。针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和施工中常见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深基坑施工中主要的支护措施、使用条件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张烨 《路基工程》2017,(6):221-224
在不良地质场地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不好或施工方法不当,饱和的非黏性土体可能会在地下水渗流力的作用下丧失承载能力而产生流砂。流砂不仅会影响基坑开挖施工,还会对基坑的稳定性以及基坑附近建筑物的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流砂问题,结合某市政地下公共停车场深基坑工程实例,分析了流砂的成因,并对该工程中流砂的控制处理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科技之窗     
《上海公路》2012,(2):I0002-I0002
城建集团多个科研项目通过验收 日前,隧道股份、城建院《深基坑移动支撑设计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城建路桥《无毒香型沥青混合料的应用研究》、《长江隧桥长寿命沥青铺装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其中,隧道股份、城建院移动支撑设计的联合课题具有提高支撑架设速度、基坑开挖效率及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自主研发的移动支撑全套轨道、支撑端部等构件设备已取得2项国家专利,并已试验应用于轨交11号线惠浦明挖区间深基坑工程现场,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建路桥课题经专家认定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或优于实施方案规定要求,其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世博园区和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上海东方万国企业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大面积深基坑开挖技术:环岛法.经过深入的方案对比,发现采用“环岛法”设计施工方案,大大缩短了基坑支护工期;通过节约大量基坑临时支撑,控制了工程成本;并解决了软土地层中超大面积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难以控制、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的技术难题.实际监测数据表明:整个基坑施工过程中未出现基坑变形过大的现象,未发生渗漏水等安全隐患,并确保了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环岛法”的成功应用为软土地层中超大面积深基坑的基坑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类似工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宁永和大桥主桥沉井基础施工在深基坑中进行,该基坑在设计和施工中受制约因素多、难度大,主要介绍该基坑的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何松洋 《隧道建设》2011,(Z2):182-186
以宁波市地铁1号线环城西路站深基坑为对象,详细介绍了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变形位移,防止由此引起的基坑外地面沉降超标,同时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肖江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302-303,306,396
随着现代城市市政建设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空中和地下空间的使用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各类基坑工程在城市建筑中大量涌现。在城市基坑施工技术积累丰富经验及涌现各种新技术的同时,基坑工程坍塌的事故也频频发生,不但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还危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的总体原则是安全、经济、可靠与方便。该文结合某城市深基坑工程实例,论述了基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以期给市政工程建设提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林光稳  雍毅  李锴 《隧道建设》2012,32(5):713-718
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松山湖地下车站深基坑因设计方案调整需对原基坑进行加宽加长。在基坑加宽过程中,需对原基坑钢支撑进行拆除,然后架设加宽后基坑的钢支撑。在这个钢支撑"拆"、"换"的过程中(即基坑的扩挖换撑过程),基坑的受力体系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为保证深基坑在扩挖换撑过程中的施工安全,运用理正软件对深基坑的扩挖换撑受力体系进行了数值分析,同时制订了深基坑扩挖换撑施工技术方案,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关键施工技术控制、基坑监控量测等工作,保证了深基坑扩挖换撑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现以新龙广场项目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在软土地区紧邻既有隧道的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变形控制的设计方法,以及针对变形控制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设计施工措施。为了减小基坑降压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某工程采用了超深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隔断承压水含水层。通过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基坑工程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开挖对周边保护对象的影响,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吉林 《桥梁建设》2003,(4):51-53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作为我国长江上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组合而成的特大型桥粱,工程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在悬索桥基础施工中,应用了排桩冻结法、深基坑千吨钢套箱的整体吊装等施工、测试技术,并在全桥全面推广使用了低碱水泥。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影响基坑工程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很难进行精确评价。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基坑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构建深基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上街站基坑工程安全性分析中,结果表明上街站安全性良好,风险程度较低,与实际施工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顺利进行,应重视深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评价,确保基坑施工稳定安全。该文根据土压力理论和工程实践,提出了基本的计算与分析方法及具体的基坑降水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